一种基于稻壳灰-赤泥复合胶凝材料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固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22108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911247260.8

    申请日:2019-12-09

    Abstract: 一种基于稻壳灰‑赤泥复合胶凝材料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固化方法,属于低碳胶凝材料和固废环保领域。本发明首先采用稻壳灰、氢氧化钠和适量拌和水混合均匀,并置于高温浴锅中强化激发反应,待冷却至室温,将其倒入搅拌锅中,加入赤泥直至浆体搅拌均匀,再加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继续搅拌2‑5min后,所得均匀浆体即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固化体。本发明提供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固化技术,利用赤泥的高碱特性、稻壳灰和赤泥优良的物理化学吸附性能和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性能特征,大幅降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以废治废,成本低廉,高效环保,具有显著的经济环保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种海水拌合粉煤灰地质聚合物人工鱼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0398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181875.6

    申请日:2021-02-08

    Abstract: 一种海水拌合粉煤灰地质聚合物人工鱼礁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粉煤灰、矿渣、激发剂、贝壳和黄海海水。制备方法为:首先,将15‑50份的MgO和2~5份的NaOH加入100~450份的海水中,制得分散均匀的碱激发溶液。其次,将150~750份粉煤灰和50~300份矿渣倒入搅拌锅中,将碱激发剂均匀倒入搅拌锅内搅拌后成浆体。当浆体开始增稠时加入贝壳,得到鱼礁混凝土。最后将其倒入模具中,养护成型后拆模。本发明不仅有更高的耐久性和海洋生态相容性,同时兼顾人工鱼礁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能在长期服役中抵御海潮、海浪、海流的影响。鱼礁表面海洋生物附着能力更强,人工鱼礁对各类鱼群的诱集能力显著提高,并且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节约淡水资源,解决工业废弃物的再生利用问题。

    一种赤泥/黄河泥沙人工鱼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7614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82345.3

    申请日:2021-02-08

    Abstract: 一种赤泥/黄河泥沙人工鱼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其原材料:赤泥100‑400份,黄河泥沙100‑400份,矿粉30‑100份,贝壳50‑200,激发剂15‑25份,拌合水25‑80份。首先,将水玻璃作为激发剂加入拌合水中,制得分散均匀的水玻璃水溶液;其次,将水溶液加入赤泥、黄河泥沙、矿粉及贝壳混合物中进行搅拌,并将搅拌好的黄河泥沙浆体浇注模具压制成型;最后,将试样在空气环境中养护后拆模。本发明与普通水泥混凝土人工鱼礁相比,有效降低人工鱼礁的制备和生产成本,同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并且体系的碱度较低。本发明既推动了固废资源的综合利用,又降低了人工鱼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人工鱼礁耐久性等方面的其他性能,具有显著的环保、经济和工程利用价值。

    一种赤泥/黄河泥沙基地聚物防汛石材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85209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262355.7

    申请日:2019-12-11

    Inventor: 邓双 王宝民 赵璐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提供一种赤泥/黄河泥沙基地聚物防汛石材及制备方法,其原材料为:赤泥100-400份,黄河泥沙100-400份,矿粉30-100份,激发剂15-25份,拌合水25-80份。制备方法为:首先,将水玻璃作为激发剂加入拌合水中,超声搅拌处理后制得分散均匀的水玻璃水溶液;其次,将赤泥、黄河泥沙及矿粉混合物加入到水玻璃水溶液中进行搅拌,将搅拌好的赤泥/黄河泥沙浆体浇注模具压制成型;最后,将试样在空气环境中养护后拆模。本发明制备的赤泥/黄河泥沙基地聚物防汛石材不仅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同时还有较好的强度,有利于推动赤泥、黄河泥沙等固废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显著的环保、经济及工程应用价值。

    一种吸附﹑固化氯离子的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33802B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811205705.1

    申请日:2018-10-17

    Abstract: 一种吸附﹑固化氯离子的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水泥基材料耐久性领域,其原材料为:硅酸盐水泥90‑560份,分散剂10‑30份,石墨炔2‑6份,磷渣粉30‑280份,生石灰20‑250份,拌合水70‑375份。方法为:采用生石灰对磷渣粉改性,将分散剂与石墨炔置于拌合水中溶解制得分散悬浮液;将石墨炔悬浮液加入掺有改性磷渣粉的硅酸盐水泥中搅拌,将搅拌好的石墨炔水泥浆体浇注模具振捣压实成型;将试样标准养护至指定时间后拆模。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吸附﹑固化氯离子的能力,能够显著提高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同时高效利用磷渣粉有效缓解自然资源的压力,达到节能减排、建筑材料资源化、绿色产业化的目的。

    一种基于磷酸镁水泥混凝土的耐久生态型人工鱼礁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26669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913659.9

    申请日:2019-09-25

    Abstract: 一种基于磷酸镁水泥混凝土的耐久生态型人工鱼礁及其制造方法,属于人工鱼礁制备技术领域。首先,将磷酸镁水泥、微硅粉、粉煤灰与细骨料混合均匀,在常温下加入水、硅溶胶进行搅拌成均匀的浆体;其次,当浆体变得均匀时加入粗骨料继续搅拌得到均匀的混凝土浆体;最后,将混凝土浆体注入人工鱼礁模具,常温下静置养护1-3d,拆模制得人工鱼礁坯体。本发明采用的磷酸镁水泥混凝土材料是一种低碳环保的胶凝材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可实现粉煤灰的资源化再利用,且该人工鱼礁整体呈低碱性,可提高生物在鱼礁表面的相容性,优化生物在表面的附着性,还可有效固化原材料中的有害重金属离子,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非常友好。

    一种导电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2406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234957.0

    申请日:2018-03-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提供一种导电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材料为一种基于石墨炔纳米材料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其原材料为:硅酸盐水泥200-800份,标准砂500-1600份,分散剂10-25份,石墨炔纳米材料3-8份,拌合水250-350份。首先,将聚氧代乙烯壬基苯基醚作为分散剂与石墨炔纳米材料置于拌合水中溶解,超声处理后制得分散均匀的水性分散悬浮液;其次,再将其加入硅酸盐水泥中进行搅拌,将搅拌好的石墨炔水泥浆体浇注模具振捣压实成型;最后,将试样标准养护后拆模。本发明制备的混凝土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明显降低了混凝土材料的电阻率,同时还有较好的强度,有利于新型导电混凝土的实际工程应用。

    一种多壁碳纳米管和SBS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2756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206132.0

    申请日:2012-06-21

    Abstract: 一种多壁碳纳米管和SBS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国际专利分类IPC的C部化学冶金部材料类技术领域。其主要特征是在160℃~170℃的温度下,在SBS改性沥青中引入一种新的纳米材料多壁碳纳米管MWCNTs,通过搅拌、高速剪切、恒温发育三个阶段制备而得。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的将纳米材料引入改性沥青中的方法,且制备出的MWCNTs和SBS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性能良好,尤其在动力粘度方面有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