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3068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77890.0

    申请日:2023-0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配电网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在配电网线路发生故障时,获取配电网线路上至少一个区段中某一节点M的上游侧估测电压与某一节点的实测电压,以及某一节点的下游测估测电压与某一节点的下游节点M+1的实测电压根据某一节点的上游侧估测电压与某一节点的实测电压的第一差值,以及某一节点的下游测估测电压与某一节点的下游节点的实测电压的第二差值,确定故障发生的区域,作为故障区段M;综合故障区段M上不同位置的电压变化曲线、以及故障区段M支线上不同位置的电压变化曲线,定位出故障区段M的故障点。实现对配电网线路上故障的定位,大量减少了检修所需要的人力和时间。

    一体化预制装配式电缆沟和电缆井

    公开(公告)号:CN11438922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458641.8

    申请日:2021-1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施技术领域,提供了一体化预制装配式电缆沟和电缆井,包括:电缆沟,包括若干管节单元,每个管节单元包括两块第一侧板,第一侧板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管节单元的第一连接组件;电缆井,包括侧框结构,侧框结构的四周设有电缆沟洞口,电缆沟洞口的左右两侧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电缆沟的第二连接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预制装配式的电缆沟和电缆井,实现了100%的装配化,克服了现浇的施工成本高、工期长、养护费用高、环境影响大的弊端,而且通过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实现了电缆井和电缆沟、电缆井各管节单元之间连接的便利性,并且有效解决横穿马路的电缆沟在汽车冲击和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连接破坏问题。

    一种电缆沟盖板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8040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472331.5

    申请日:2024-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沟盖板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电缆沟盖板包括:多个盖板本体,多个盖板本体依次盖设于电缆沟;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盖板本体与其相邻的两个盖板本体之间的状态并作为第一状态参数和第二状态参数,检测盖板本体与电缆沟之间的状态并作为第三状态参数;检测方法用于对电缆沟盖板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状态参数、第二状态参数和第三状态参数;根据第一状态参数、第二状态参数和第三状态参数,判断盖板本体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在盖板本体安装不到位的情况下,判断盖板本体安装不到位的具体原因。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难以准确地判断盖板本体与其相邻盖板本体以及电缆沟之间的状态。

    一种预制电缆沟套组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4928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660370.1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电缆沟套组和检测方法,电缆沟套组包括:容置井组件,容置井组件设有第一容纳腔,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上设有第一开口;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和第四面上设有第一容纳槽;容置井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设于第一容纳槽,第一转动组件用于连接电缆;多个沟渠组件中的两个分别设于第一面和第二面,沟渠组件连通第一容纳腔;第一连接组件设于远离容纳件组件的一侧,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沟渠组件;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配合组件弹性配合使相邻的两个沟渠组件固定;承接组件用于固定电缆。本发明提高了电缆沟铺设时的效率和提高了电缆沟套组本身的实用性。

    一种并网型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0071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010761826.5

    申请日:2020-07-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网型直流微电网协调控制方法,直流微电网包括光伏发电单元、与交流主网连接的联网单元、储能单元、交直流负荷单元和工作模式控制器,工作模式控制器设置多个电压等级将直流母线电压分为多个电压层,电压层执行相应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下光伏发电单元、联网单元、储能单元和交直流负荷单元执行相应的控制模式,单元之间互不干扰,工作模式控制器根据本地采集的直流母线电压的电压值判断所处的电压层,并控制光伏发电单元、联网单元、储能单元和交直流负荷单元调整至相应的控制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避免微源出力波动或负荷变化对母线电压造成影响、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