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8946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76821.4
申请日:2022-09-0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1/552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装置,包括桥楔形棱镜、光源、准直透镜组、光谱仪、红外偏振器、耦合透镜;所述桥楔形棱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相互平行,上表面、左侧面、右侧面垂直于前表面;所述桥楔形棱镜的左侧面、右侧面与上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桥楔形棱镜的底部设置一个槽状开口;所述槽状开口的顶部为平面,与桥楔形棱镜的上表面呈一个夹角β,β大于0°;所述桥楔形棱镜的上表面镀有SPR金属膜;所述槽状开口的顶部镀有反射膜。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上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装置的抗生素浓度检测方法。本发明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装置,具有高灵敏度和温度自补偿能力,用于检测抗生素浓度时可降低检测限。
-
公开(公告)号:CN113744927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887041.7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纳米线的光熔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基底上制备金属纳米线薄膜;金属纳米线薄膜包含金属纳米线、粘合剂和光学助熔剂;光学助熔剂包括金属纳米颗粒、有机多卤化合物、磺酸酯类、鎓盐、金属盐中的一种以上;金属纳米线薄膜在波长200‑2500nm的光源下进行辐照,在纳米线的交叠点处的增强光场及其光热与助熔剂作用下,实现金属纳米线交叠点熔接。本发明还公开了可用于该熔接方法的金属纳米线油墨。本发明的金属纳米线油墨和光熔接方法,既显著提升金属纳米线透明电极电导率,又同时增加其透光率、降低其雾度、增强其抗氧化性和粘附性;并具有工艺简单、耗能低、成本低廉、可大面积实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896084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10136299.7
申请日:2017-03-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硒化钼的光纤湿度传感器,包括侧边抛磨光纤、二硒化钼膜层,所述侧边抛磨光纤包括包层和纤芯,所述包层经部分抛磨处理成一抛磨面,所述二硒化钼膜层沉积在所述侧边抛磨光纤的抛磨面上。本发明通过二硒化钼与光纤的结合制成的湿度传感器,不仅制备简单、成本低廉,而且与传统湿度传感器相比,具有兼容性高、响应灵敏、线性好、重复性高、测湿范围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197863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410380952.0
申请日:2014-08-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B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子晶体光纤方位角的确定方法,用激光垂直照射在光子晶体光纤的侧面并在前方的成像屏上成像,用数码相机拍摄散射条纹图案,其特征在于:对散射条纹图案的处理方式为:将散射条纹图案分割成上下两个区域,两个区域光强度之和分别为第一特征值和第二特征值,逐步旋转光子晶体光纤,得到与旋转角度一一对应的第一特征值组和第二特征值组,求得第一旋转角度极值组及第二旋转角度极值组,并分别从中选出第一角度θ1及第二角度θ2,该两角度差值的绝对值小于20°,光子晶体光纤ГК方位角θГК由公式θГК=(θ1+θ2)/2确定。本发明可用于光子晶体光纤器件的制作加工过程,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4828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023786.9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皮电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纳金属的超薄共形表皮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水释放纸印刷面的平坦化,微纳金属导电油墨的制备、印刷和烧结,粘附弹性聚合物的涂覆、流平和固化,以及超薄电极从水溶性释放层到皮肤的转移。本发明公开的超薄共形表皮电极的制备工艺简单、成功率高和扩展性好,所制得的表皮电极具有良好的柔顺性、拉伸性、粘附性和长期耐用性,通过印刷工艺对微纳金属导电进行高精度图案化,可实现表皮电极对各种生物信号的高精度、高稳定检测,如心电、脉搏波、运动信号等。
-
公开(公告)号:CN1189482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23786.9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皮电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纳金属的超薄共形表皮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水释放纸印刷面的平坦化,微纳金属导电油墨的制备、印刷和烧结,粘附弹性聚合物的涂覆、流平和固化,以及超薄电极从水溶性释放层到皮肤的转移。本发明公开的超薄共形表皮电极的制备工艺简单、成功率高和扩展性好,所制得的表皮电极具有良好的柔顺性、拉伸性、粘附性和长期耐用性,通过印刷工艺对微纳金属导电进行高精度图案化,可实现表皮电极对各种生物信号的高精度、高稳定检测,如心电、脉搏波、运动信号等。
-
公开(公告)号:CN11789068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1823319.X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R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效应的提升EP灵敏度的方法,具体涉及精细测量领域,其具体步骤如下:制作具有工程EP点的宇称时间反对称电路,对该电路进行振荡,得到宇称时间反对称破缺相。本发明针对在线性状态下提升系统灵敏度,即简并度,会导致系统鲁棒性降低的问题,解决了鲁棒性和灵敏度之间需要权衡的技术痛点;利用宇称时间反对称电路,通过实验证明了非线性对简并度提升的影响,在宇称时间反对称破缺相位下,特征模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了十二阶非线性,导致了简并度提升,在保证检测极限的同时,六阶非线性分岔将灵敏度提高了11倍;方案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能够在不牺牲系统鲁棒性的情况下降系统的灵敏度提升一个数量级。
-
公开(公告)号:CN11789704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012480.7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段纳米线网络忆阻器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功能性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包括分段银纳米线网络、纳米颗粒和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具备由电压控制的阈值开关和突触可塑性的双功能。本发明利用分段纳米银之间的平面间隙作为电阻开关,银纳米颗粒在间隙中充当金属孤岛以降低阈值电压,自组装单层抑制表面原子扩散以避免银纳米颗粒的奥斯瓦尔德熟化,从而提高开关稳定性;自组装单分子层和纳米颗粒增强的分段纳米线网络忆阻器不仅避免了传统银纳米线网络堆叠结的副作用,在电压大于阈值电压下提供持久的阈值开关,还表现出在超低电压下的长期增强等突触特性;为在银纳米线网络忆阻器中构建人工神经元和突触集成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789704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12480.7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段纳米线网络忆阻器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功能性纳米复合材料领域,包括分段银纳米线网络、纳米颗粒和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具备由电压控制的阈值开关和突触可塑性的双功能。本发明利用分段纳米银之间的平面间隙作为电阻开关,银纳米颗粒在间隙中充当金属孤岛以降低阈值电压,自组装单层抑制表面原子扩散以避免银纳米颗粒的奥斯瓦尔德熟化,从而提高开关稳定性;自组装单分子层和纳米颗粒增强的分段纳米线网络忆阻器不仅避免了传统银纳米线网络堆叠结的副作用,在电压大于阈值电压下提供持久的阈值开关,还表现出在超低电压下的长期增强等突触特性;为在银纳米线网络忆阻器中构建人工神经元和突触集成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789068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823319.X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R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效应的提升EP灵敏度的方法,具体涉及精细测量领域,其具体步骤如下:制作具有工程EP点的宇称时间反对称电路,对该电路进行振荡,得到宇称时间反对称破缺相。本发明针对在线性状态下提升系统灵敏度,即简并度,会导致系统鲁棒性降低的问题,解决了鲁棒性和灵敏度之间需要权衡的技术痛点;利用宇称时间反对称电路,通过实验证明了非线性对简并度提升的影响,在宇称时间反对称破缺相位下,特征模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了十二阶非线性,导致了简并度提升,在保证检测极限的同时,六阶非线性分岔将灵敏度提高了11倍;方案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能够在不牺牲系统鲁棒性的情况下降系统的灵敏度提升一个数量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