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神经控制系统的疏浚工艺智能决策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5091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13719.2

    申请日:2015-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模糊神经控制系统的疏浚工艺智能决策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收集影响疏浚作业施工工艺相关决策参量的数据资料;步骤二,应用matlab主成分分析方法,找出贡献率最大的几个决策参量其特征阈值;步骤三,建立知识库;步骤四,选择模糊神经控制系统机构,建立人工神经元,根据疏浚作业复杂度确定神经网络的隐层数;步骤五,建立模糊神经控制系统,对疏浚作业施工进行辅助决策。本发明通过神经网络的空间复杂性来融合模糊控制的时间复杂性,使疏浚作业自动化程度更高。

    一种基于OWA的疏浚工艺参量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50910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72355.0

    申请日:2015-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OWA的疏浚工艺参量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影响疏浚作业施工工艺相关决策变量的数据资料,确定决策变量,建立决策方案集;(2)构造决策矩阵,并对其进行规范化;(3)确定决策变量的权重;(4)对方案集X进行集结,求出方案集的综合属性值;(5)确定最优方案。本发明的分析方法对于疏浚设备达到高效率作业进行决策分析具有参考与应用价值。

    利用EKF算法建立疏浚动态作业的演化模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57381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39886.5

    申请日:2015-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EKF算法建立疏浚动态作业的演化模型方法及系统,本演化模型方法包括:步骤S100,通过EKF算法建立疏浚作业的神经网络,以及对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步骤S200,对训练后的神经网络的性能进行评价;本发明采用非线性动态跟踪特性的扩展卡尔曼算法结合对非线性有良好拟合特性的神经网络算法,来建立挖泥船的疏浚动态作业模型,通过对系统状态的不断跟踪、进化,最终得到一个能实时与最新工况相吻合的疏浚过程动态演化模型;克服了常规的数理模型及智能方法静态建模的弊端;为疏浚动态作业的优化研究及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打下理论基础,对挖泥船进行实际生产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基于KJ法和KANO模型的产品功能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63624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20205.7

    申请日:2014-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KJ法和KANO模型的产品功能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01:通过限定式KJ法建立产品功能清单,其中,产品功能清单包含产品各功能及层级关系;S02:根据产品功能清单进行需求度调研,获得目标用户对产品功能清单中功能指标的原始需求度数据;S03:对原始需求度数据根据KANO模型进行处理,得到各功能的需求类型并计算其需求度指标;S04:根据各功能的需求类型和需求度指标建立产品功能塔并根据产品功能塔抽取产品功能模型,完成功能设计。解决现有的功能设计方法中存在的新功能开发无创新、功能需求度模糊的问题。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疏浚作业产量预测模型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63359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20935.7

    申请日:2014-1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疏浚作业产量预测模型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影响疏浚作业产量因素变量的数据资料,确定p个影响因素,列出样本矩阵,其中,p为正整数;(2)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3)创建网络,确定训练样本及测试样本;(4)根据训练样本,对已建好的网络进行训练;(5)根据测试样本,对已建好的网络进行测试;(6)通过计算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偏差情况,对网络性能进行评价。本发明实现了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非线性映射功能,建立起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的预测模型不仅容错能力强、预测速度快;可为疏浚作业产量的优化研究打下理论基础,达到高效率、高产量、低能耗的目的。

    基于Pro/E的绞吸式挖泥船绞刀切削土壤的仿真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61352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492616.0

    申请日:2013-10-18

    Inventor: 周玉刚 许焕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ro/E的绞吸式挖泥船绞刀切削土壤的仿真优化方法,绞吸式挖泥船是疏浚工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挖泥船,由于产量是挖泥船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故而具有挖泥作用的绞刀头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本发明利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绘制绞刀的三维模型,通过MTLAB软件建立绞刀的受力模型,并对绞刀刀刃和刀齿进行分析,得到每个刀齿的受力,并在给定切削功率的情况下,调整绞刀模型参数,使旋转切削力最大,进而优化绞刀模型,使之更加科学,低功率产生更大的切削力,从而实现低能耗,高效率的目的。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绞吸式挖泥船故障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26659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135858.4

    申请日:2013-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绞吸式挖泥船故障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是采用逻辑运算,进行危险分析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分析确定挖泥船故障的顶事件,中间事件和底事件,建立故障树,并分析确定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根据最小割集,得到故障树的结构函数,最后通过底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出顶事件即挖泥船发生故障的概率。本发明为测定挖泥船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为日后他人研究挖泥船提供参考。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可重构装配线平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54311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266841.3

    申请日:2011-09-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可重构装配线平衡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可重构装配线平衡的数学模型、基因编码、遗传操作、初始温度选择及退温操作和反复迭代等步骤来完成的,通过该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工作站的数量、工作站的负荷及装配线效率三个因素,能尽可能消除各工作站上的空闲时间,达到成本最小化或产出最大化,同时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优化装配线平衡的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将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并采用了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重构策略,可以有效避免遗传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算法的局部搜索和收敛性差等缺点;同时也可以解决模拟退火算法对于整个搜索空间的状况了解不多,运算效率低下的问题。

    基于Agent的赋时着色Petri网的可重构装配系统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89205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266834.3

    申请日:2011-09-09

    Abstract: 一种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基于Agent的赋时着色Petri网的可重构装配系统建模方法,针对可重构装配系统所具有的复杂性、重构性、智能性及自治性的特点,在对装配资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将装配资源Agent内部行为进行封装,建立了装配资源Agent的ATCPN模型,并通过过渡变迁合成可重构装配单元ATCPN模型。根据每个可重构装配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整个系统的消息传递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装配系统快速重构。分析可重构装配系统的ATCPN模型的性能指标,并提出AUML模型向ATCPN模型的映射规则及基于ATCPN的交互协议建模方法,通过引入相应的多Agent交互协议模型可以解决模型中存在的死锁和冲突。

    一种新型的吸盘式简易手机支架

    公开(公告)号:CN209120254U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822232645.4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吸盘式简易手机支架。包括开口支架、连接柱、盖帽、真空吸盘;所述开口支架两端设有卡柱;所述卡柱设有沿外表面的均匀分布的卡槽;所述连接柱两侧设有与所述卡柱相配的对称轴孔;所述卡柱通过所述对称轴孔铰接在连接柱两侧;所述对称轴孔内设有由弹簧和钢珠组合的卡位机构;所述钢珠配合在所述卡槽内,由弹簧提供恢复力;所述连接柱卡接在盖帽上;所述真空吸盘嵌入安装在盖帽顶部中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采用橡胶吸盘来固定手机,使手机与支架之间可拆卸,便于清理手机与支架接触面,不影响手机的美观程度,同时满足使用者随取随用的要求。(2)本实用新型开口支架的卡槽与卡位机构结合,通过转动支架即可调节角度,而钢珠配合凹槽,提高了手机支架的稳定性。(3)本实用新型连接部位设有T型结构,其中的连接处用凸起和内环凹槽按扣式连接,使得吸盘和环形支架之间可以转动,增加了手机支架的灵活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