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止混凝土结构碳化的方法及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64097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015678.5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混凝土结构碳化的方法及其结构。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在钢筋笼上纵向缠绕或垂直固定一条或若干条的外引线;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时,外引线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接触的部分能够吸收环境中防止混凝土碳化的液体,并通过外引线的轨迹将液体传输至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本发明通过在混凝土的钢筋笼中缠绕或固定可吸水外引线引入可防止混凝土碳化的液体,即水与柠檬酸的复合溶液,提高混凝土内部湿度,并使混凝土内部孔结构呈弱酸性,抑制CO2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进而达到提高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的目的,从而减少因碳化导致的结构劣化问题。

    一种地热能热水供应系统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1749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47185.7

    申请日:2025-0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热能热水供应系统,涉及隧道地热能利用技术领域,包括隧道相变储能混凝土衬砌和若干个淋浴房本体,所述隧道相变储能混凝土衬砌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容纳弯槽,每个所述容纳弯槽的内侧设有一个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有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远离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一端连接有冷水源,所述第一换热管通过导热管道与储水箱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与所述淋浴房本体相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还连接有饮用水水管。本发明能够将隧道内部高温段的高温地热通过第二换热管和第一换热管传递给储水箱作,从而为高寒地区及时提供洗浴或饮用的热水,同时也对地热进行合理的利用。

    基于化学可逆热效应的储温装置及储温装置的管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5490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19575.3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化学可逆热效应的储温装置及储温装置的管控方法,解决了传统显热储能的储温装置储能密度低,能量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损耗大,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能源供应场景的问题,其包括化学热交换储能模块,化学热交换储能模块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化学热交换储能模块还包括密封容器、压力控制阀、能量纤维、加热模块、换热盘管、喷淋盘管,第三阀门用于控制喷淋盘管的启停。本申请具有如下效果:利用化学可逆热效应储温,结合智能管控与模型优化,实现高效储温及性能提升。

    基于锥形溜砂坡室内模型三维建模和分层布置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50428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04362.1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锥形溜砂坡室内模型三维建模和分层布置方法及系统,涉及岩土工程模型试验技术领域,解决了无法将实际地形中的坡体形态和地貌特征考虑到模型试验中,从而降低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问题,其方法包括:在模型箱内标注出边坡的分布区域,根据每层土体的体积,以及土体的密度,计算出每层所需土体的质量,从模型箱的底部开始,按照标注的分层线,逐层进行填筑,直至完成所有土层均填筑完成,即在模型箱内堆积完成完整的锥形边坡模型。本申请具有如下效果:实现了对具有特殊地貌特征的溜砂坡进行精确室内模型设计和布设,提高了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锥形溜砂坡室内模型三维建模和分层布置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5042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04362.1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锥形溜砂坡室内模型三维建模和分层布置方法及系统,涉及岩土工程模型试验技术领域,解决了无法将实际地形中的坡体形态和地貌特征考虑到模型试验中,从而降低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问题,其方法包括:在模型箱内标注出边坡的分布区域,根据每层土体的体积,以及土体的密度,计算出每层所需土体的质量,从模型箱的底部开始,按照标注的分层线,逐层进行填筑,直至完成所有土层均填筑完成,即在模型箱内堆积完成完整的锥形边坡模型。本申请具有如下效果:实现了对具有特殊地貌特征的溜砂坡进行精确室内模型设计和布设,提高了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种饱和砂土液化大变形的模拟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569144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46641.0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饱和砂土液化大变形的模拟方法及系统,涉及饱和砂土液化模型的领域,其包括建立饱和砂土地基‑地下结构系统模型,并分析得到影响范围和模型中所有实体单元的应力场时程曲线、位移场时程曲线及孔隙水压力时程曲线;基于影响范围建立FDM‑DEM‑CFD耦合模型;对FDM‑DEM‑CFD耦合模型进行初始静力分析,建立初始平衡条件;于初始平衡条件下的FDM‑DEM‑CFD耦合模型中输入影响范围处的应力场时程、位移场时程及孔隙水压力时程,并进行流固耦合地震反应分析,以实现模拟,本申请具有通过整体与局部的信息换算,实现大尺度流固耦合分析,进而实现局部地层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大变形模拟分析的效果。

    一种热化学储能及热能管理系统与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29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221261.6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热化学储能及热能管理系统与管理方法,涉及热能管理利用技术的领域,其包括热化学吸附模块,设置于隧道的高温段;热能输送模块,包括热能输送管道,热能输送管道的一端和热化学吸附模块连通,热能输送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隧道的低温段;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包括除冰子单元,除冰子单元包括喷射器、温度控制阀和喷嘴,喷射器设于热能输送管道靠近隧道的低温段的一端且和热能输送管道连通;温度控制阀设置于喷射器上;喷嘴,设置于喷射器上;通风单元,通风单元设于隧道内且和热能输送管道连接,本申请具有无需额外的电能进行供应,降低了能源消耗,除去了低温段的冰渣且使得隧道内空气流通,有效改善了隧道内外的环境的效果。

    一种模拟实际工况下隧道管片错台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6463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855364.1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实际工况下隧道管片错台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外箱体、内箱体、多个千斤顶、水箱以及监测组件,外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箱体,内箱体的内部填充有土体,且土体内部设置有现浇隧道节段模型,外箱体与内箱体的相对应的面之间设置有千斤顶,外箱体的外侧还设置有水箱,水箱通过管道与内箱体的内部连通,现浇隧道节段模型的内部设置有监测组件;通过千斤顶可对内箱体内部的土体进行施压,使得土压力增加,通过水箱向内箱体内部充水,可对现浇隧道节段模型施加水压,通过施加水压与土压,以模拟真实状况下的隧道管片错台的场景,同时可通过监测组件监测现浇隧道节段模型在土压与水压下发生错台。

    一种模拟多场耦合下软土隧道渗漏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3086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226914.X

    申请日:2024-09-0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模拟多场耦合下软土隧道渗漏的试验装置及方法,涉及模型试验仪器技术领域。包括试验箱体、试验软土、注水装置、集水装置、加热装置、加压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和控制装置。试验箱体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试验软土填充于容纳空间,隧道模型上设置有隧道渗漏孔。注水装置与容纳空间连通;集水装置通入到隧道模型内。加热装置环绕设置在隧道模型的外周。加压装置设置在试验箱体顶部。数据采集装置设置在容纳空间内,控制装置与数据采集装置电连接。注水装置、加热装置和加压装置分别对隧道模型施加的水、热、土等多种影响因素,为隧道模型营造多场耦合下运维环境,解决了现有的试验模拟装置的模拟条件单一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