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材加工工艺的上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42778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0578487.1

    申请日:2021-0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管材加工工艺的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管材送入工作台,包括两个平行间隔布置的上料台,上料时,管材的两端分别支撑在两个上料台上,每个上料台上设有调整区,调整区设有托轮组件和第二翻板组件,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托轮组件、第二翻板组件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管材同时支撑在托轮组件和第二翻板组件上,托轮组件支撑并推动管材沿着管材轴向移动,第二翻板组件支撑并推动管材移动至工作台。本发明通过所述上料架可以使管材进行自动上料,进入工作台的指定工位,上料准确、高效、便捷,避免人工直接上料的危险性和对生产的影响以及通过设备直接上料对生产部件的干涉,所述上料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装夹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62131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1437078.1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装夹系统,包括工作台、两个间隔布置在工作台上的装夹结构,装夹结构包括装夹底座和夹头支架、夹头升降调节装置、夹头和液压装置,液压装置连接并带动夹头在水平方向移动,夹头升降调节装置连接并带动夹头在垂直于水平方向上移动,装夹底座可滑动地安装在工作台上,夹头上设有柔性的胀圈,胀圈受压后接触并压紧塑料管内壁一圈,夹头上设有为胀圈提供气压的胀圈充气气管,其中一个夹头上还设有为塑料管内部提供气压的管道充气气管。本发明可以夹持并密封塑料管两端以及可以往塑料管内部施加压力,装夹结构可以在三维空间内运动以使夹头的中心线和待加工的管材的中心线重合,夹头可更换。

    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复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8636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577299.7

    申请日:2021-0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复合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和依次衔接的上料架、工作台、下料架,待加工的管材在工作台进行复合工艺,工作台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支撑管材的工位,工作台包括支撑组件以及安装在支撑组件上的至少一组出料组件和至少一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可移动的限位件,限位件个数和工位个数对应,待加工的管材从上料架送入工作台上的工位后被限位件限制继续移动,出料组件将管材从工作台送入下料架。本发明多个工位可以同时进行管材复合工艺,大大提高了管材的复合效率,管材实现自动上料和下料,所述复合装置结构紧凑、运行平稳可靠。

    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的手动加固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20461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40512.5

    申请日:2021-03-04

    Abstract: 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的手动加固装置和方法,包括扩径机本体和用于压紧金属塑料复合管端口处的金属管和塑料管的定径环,所述定径环为金属材质的可拉伸的环形部件,扩径机本体包括锥套和多个环形阵列布置的可移动的模块单元,锥套位于多个模块单元环形阵列布置成的筒状结构的内圈中,锥套可沿着所述筒状结构的中心线移动同时推动多个模块单元在垂直于所述筒状结构中心线的平面内彼此远离地移动至接触和挤压位于金属塑料复合管端口处内圈中的定径环,至定径环外径扩大至压紧塑料管的内壁。本发明高效、准确地对金属塑料复合管的端口处进行加固,使用灵活,通过手动驱动扩径机本体,无需动力装置,使用简单省力易操作。

    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的液压加固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3510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41791.7

    申请日:2021-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的液压加固装置和方法,包括扩径机本体和用于压紧金属塑料复合管端口处的金属管和塑料管的定径环,所述定径环为金属材质的可拉伸的环形部件,扩径机本体包括液压千斤顶和多个环形阵列布置的可移动的衬环模块,液压千斤顶带动多个衬环模块移动至接触和挤压位于金属塑料复合管端口处内圈中的定径环,至定径环外径扩大至压紧塑料管的内壁。本发明简便、高效、准确地对金属塑料复合管的端口处进行加固,防止金属塑料复合管端口处的金属管和塑料管分离,影响金属塑料复合管的性能,所述加固装置结构使用灵活,适用于加工现场和安装现场等场合,通过液压驱动扩径机本体,使用简单省力易操作。

    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装夹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62131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437078.1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的装夹系统,包括工作台、两个间隔布置在工作台上的装夹结构,装夹结构包括装夹底座和夹头支架、夹头升降调节装置、夹头和液压装置,液压装置连接并带动夹头在水平方向移动,夹头升降调节装置连接并带动夹头在垂直于水平方向上移动,装夹底座可滑动地安装在工作台上,夹头上设有柔性的胀圈,胀圈受压后接触并压紧塑料管内壁一圈,夹头上设有为胀圈提供气压的胀圈充气气管,其中一个夹头上还设有为塑料管内部提供气压的管道充气气管。本发明可以夹持并密封塑料管两端以及可以往塑料管内部施加压力,装夹结构可以在三维空间内运动以使夹头的中心线和待加工的管材的中心线重合,夹头可更换。

    一种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用的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12549567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35459.6

    申请日:2020-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塑料复合管复合工艺用的夹具,包括圆筒形的外壳和共中心线的位于外壳内的圆筒形的内筒,外壳的内侧面和所述内筒的外侧面之间存在供待加工的塑料管的管端插入的间隙,所述内筒的侧面包括沿着其中心线方向连接的后夹头和柔性的胀圈,胀圈的远离间隙的一侧连通外部供气系统。本发明通过对胀圈一侧施压和撤销压力可实现其对塑料管内壁周向一圈压紧贴合或松开,以快速便捷地实现对塑料管管端的密封或解除密封,柔性胀圈易获得,密封和接触密封操作便捷高效,可重复利用;所述夹具结构紧凑、运行可靠。

    一种承插式管材的复合插口厚度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78157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33030.8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插式管材的复合插口厚度的设计方法,包括步骤:S1:根据圆环的挠曲线微分方程和力矩平衡方程获得圆环的径向变形微分方程和通解;S2:计算圆环径向变形最大量的计算公式;步骤S3:求得基管的满足变形要求的插口最小厚度;步骤S4:在基管的插口内套接至少一层环形加强圈,形成复合插口,若加强圈和插口材质相同,则复合插口的厚度不小于所述最小厚度即可,若加强圈和插口的材质不同,则转步骤S5;S5:确定加强圈的最小厚度,加强圈的厚度不小于该最小厚度即可。本发明可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获得不同管径的承插式管材满足变形要求的插口最小厚度和加强圈的最小厚度,成本低、效率高。

    一种承插式管材的插口和承口厚度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5817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33952.9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插式管材的插口和承口厚度的设计方法,插口厚度的设计方法为:a1:根据圆环的挠曲线微分方程和力矩平衡方程获得圆环的径向变形的微分方程和微分方程的通解;a2:计算圆环径向变形最大量的计算公式;a3:求基管的满足变形要求的插口最小厚度;承口厚度的设计方法包括为:b1:选取承口内壁上应力易集中的多处,选取原则为:若这几处的壁厚满足应力强度要求,则承口每一处壁厚都满足强度要求;b2:确定各选取处的最小壁厚。本发明可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获得不同管径的承插式管材满足变形要求的插口最小或接近最小的厚度以及满足强度要求的承口最小或接近最小厚度,可降低管材的生产、制造和运输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