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嫁接刀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90272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010542010.X

    申请日:2010-11-12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嫁接刀,具有上剪刀片、上手柄、下剪刀片、下手柄、嫁接刀片、刀片压板、导轨块、尼龙压块、压块座和丁字扣;上手柄、嫁接刀片、刀片压板、导轨、尼龙压块和压块座装在上剪刀片上,丁字扣装在下手柄上,下手柄装在下剪刀片的手柄端;其上剪刀片的刀刃呈偏心圆弧,下剪刀片的刀刃为的阿基米德曲线;在完成修枝作业过程中达到方便省力的目的,能剪断较粗的枝条,完成修枝作业效率高;嫁接刀片为对接刀片和芽接刀片,二种刀片可以互换;采用刀片固定,通过压块座在导轨上运动带动尼龙压块完成嫁接剪切作业,剪切作业的精度高。

    一种并联四杆机构的红薯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042817U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20866832.6

    申请日:2016-08-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并联四杆机构的红薯分离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从前往后顺序设置有挖掘铲、第一振动筛以及第二振动筛,所述第一振动筛包含中部与机架相铰接的第一摇杆,所述第一摇杆的下端与第一筛体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筛体的另一端与一端铰接在机架的第一连杆相铰接,所述第二振动筛包含中部与机架相铰接的第二摇杆,所述第二摇杆的下端与第二筛体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筛体的另一端与一端铰接在机架的第二连杆相铰接,所述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分别由驱动装置驱动往复摆动。本实用新型不仅有效将红薯和土块分离,而且两者的惯性力相互抵消,保证机器的稳定性和使用者的操作舒适性。

    一种双曲柄驱动的芋头挖掘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6042815U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20866577.5

    申请日:2016-08-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曲柄驱动的芋头挖掘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部下方固联有挖掘铲,所述挖掘铲的后方依次连接有第一振动筛和第二振动筛,所述第一振动筛由第一摇杆、第一连杆A、第一曲柄、第一筛体以及第一连杆B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第二振动筛由第二摇杆、第二连杆A、第二曲柄、第二筛体以及第二连杆B形成曲柄摇杆机构,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分别由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振动筛和第二振动筛在驱动装置驱动下,同时朝相反方向做往复运动,不仅有效将芋头和土块分离,而且两者的惯性力相互抵消,保证机器的稳定性和使用者的操作舒适性。

    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

    公开(公告)号:CN205993110U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20861567.2

    申请日:2016-08-11

    Inventor: 张德晖 张翔 林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反向双振动筛的马铃薯收获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从前往后顺序设置有挖掘铲、前振动筛以及后振动筛,所述前振动筛包含前摇杆、第一连杆、前筛体、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所述前摇杆、第一连杆、前筛体、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后振动筛包含后摇杆、第四连杆、后筛体、第五连杆以及第六连杆,所述后摇杆、第四连杆、后筛体、第五连杆以及第六连杆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所述前摇杆与后摇杆在同一时刻的摆动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高效便捷,实现土块与马铃薯的分离,而且前振动筛与后振动筛各自产生的惯性力刚好相互抵消,大大减少振动。

    一种咖啡烘培机的加热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5052800U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20764557.2

    申请日:2015-09-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咖啡烘培机的加热机构,包括一个以上呈弧状且分别设置于烘培炉外周侧的加热座,所述加热座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向内延伸的凵型缺口,所述加热座内壁且靠近所述凵型缺口处分别焊设有一呈弧状的用于支撑加热管的立座;所述加热座内沿周向间隔设有若干个横向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分别架设于所述立座上,两立座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加热管的长度;所述立座沿周向间隔设有与所述加热管对应配合穿设的通孔;还包括位于加热管端部且与其电连接的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所述通孔且延伸至所述立座外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烘培炉和导线设置于加热座的内外空间且互相隔离,可减小导线烧断的概率,提高加热管的使用寿命。

    一种差速除草机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291836U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20699493.8

    申请日:2014-1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差速除草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内设置有驱动装置及差速装置,所述机身前侧设置有可相对机身转动的前驱动轮,后侧设置有可相对机身转动的后驱动轮,所述前驱动轮通过前轮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后驱动轮通过后轮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通过差速装置实现差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克服传统除草机在松软地面行走困难的缺点,前后耕作轮速度转向可以调整,在较松软滩涂等地面,前后耕作轮同向,较小速度差,即可以在松软滩涂地块完成除草工作,又可轻松前进。

    一种破蔸钻孔机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183954U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20256849.7

    申请日:2011-07-20

    Abstract: 一种破蔸钻孔机,包括手柄、减速器、传动机构、挖穴钻和破蔸钻,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传动杆套和冲击部件,挖穴钻包括双螺旋挖穴钻体、钻心、左、右刀片,破蔸钻包括6方轴、锥形钻体、刀刃叶片。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中传动套管不转动,传动杆在传动套管中转动,使破蔸钻孔机的操作更安全;传动机构采用两个端面棘轮,降低了劳动强度。果园工作时,可选用双螺旋挖穴钻进行钻孔作业;有效地解决果园施肥深度的问题,避免传统挖沟施肥对果树根系的破坏。当在竹林工作时,卸掉双螺旋挖穴钻,装上破蔸钻作业,对准竹蔸节隔按下,即可轻松打破节隔,把破蔸钻往竹节壁轻靠,就可把节隔壁划破,有利于竹蔸的腐烂,达到清除竹蔸的目的,也可以在穴中直接施肥。

    垄帮除草刀
    4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515594U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920139111.5

    申请日:2009-06-30

    Abstract: 一种垄帮除草刀由两套除草刀组成;左除草刀和右除草刀分别安装在微型耕耘机动力输出装置的两侧,当行走在两垄之间的沟底时,旋转的左右除草刀可以去除垄帮上的杂草,A支架和B支架的两侧面各有砍草刃口,可切断从垄帮除下来的杂草,从而避免除草刀缠草,α角能使除草刀片起垄帮仿形作用;β角能使除草刀片起入土除草作用,提高了除草效率。刀轴与空心轴由销通过不同的销孔连接,可以调节左右两套除草刀的间距。本实用新型的垄帮除草刀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制造成本低,可以对垄作作物的垄帮进行有效的除草作业。

    一种基于槽式翻抛机的废气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411365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21904413.7

    申请日:2019-1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槽式翻抛机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用于翻抛物料的槽式翻抛机,所述槽式翻抛机上方设置有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密封的活性炭箱,所述活性炭箱下方设有与槽式翻抛机上方相连接且用于吸收翻抛过程中产生废气的引风机,所述引风机输出端经一呈弯曲状的吸气管与活性炭箱前端相连接,所述活性炭箱内部沿进气方向依次交错间隔设置有若干层活性炭床和冷凝层,所述吸气管侧部设有用于通入高温蒸汽的高温进气管,所述活性炭箱后端设有用于排出达标气体的排气口。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绿色环保,克服传统槽式翻抛机在翻抛作业过程中无法有效处理产生的废气的缺陷,具有实用性。

    一种自动打包机的封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141555U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20867962.6

    申请日:2017-07-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打包机的封口装置,包括封口组件,所述封口组件包括压紧组件、锁紧组件和封口机架,所述压紧组件和所述锁紧组件安装在所述封口机架上,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封口板、第二封口板、第一步进电机、第一正反牙丝杆、反牙丝杆螺母、正牙丝杆螺母和第一导向轴,所述锁紧组件包括T型块、导向块、第二步进电机和第二正反牙丝杆,所述导向块上设有导向槽,第二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二正反牙丝杆相连,所述T型块和所述导向块安装在所述第二正反牙丝杆上,所述第二正反牙丝杆与所述第一导向轴垂直,所述第二正反牙丝杆位于所述第一封口板前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工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故障率低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