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904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87263.0
申请日:2025-03-3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对氟肉桂酸的固态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该电解质的制备方法是首先将对氟肉桂酸单体与碳酸酯基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再将所制备产物与锂盐、聚合物基体共混,加热搅拌后获得透明均匀的溶液,将溶液涂覆于聚四氟乙烯板上并在真空烘箱中干燥,最终获得基于对氟肉桂酸的固态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膜。本发明所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窗口,对于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具有显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8904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57572.1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固态电解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十二重氢键的自修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有醚氧键的单体、二异氰酸酯和溶剂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合物溶液;向聚合物溶液中加入吡啶二胺类化合物和溶剂,得到高分子聚合物溶液;向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加入锂盐,得到电解质溶液;将电解质溶液进行涂覆处理后烘干,得到基于十二重氢键的自修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材料。本发明的基于十二重氢键的自修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不仅能够解决锂金属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正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引起的内部应力问题,还能避免因锂枝晶生长穿透导致的锂金属电池短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9042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28327.8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10/42 , H01M4/134 , C08G65/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态电解质合成的电池无法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问题,提出一种耐寒高熵固态电解质和制备方法,该固态电解质通过以单体、引发剂和锂盐复合制备得到。本发明提供的耐寒高熵固态电解质,不仅能够与金属锂接触原位形成锂金属负极,降低锂沉积过电位,诱导锂均匀沉积;还能够降低与电极之间的界面电阻;而且通过调控聚合物单体的聚合度,达到溶剂化结构与离子电导率平衡,并通过合理设计界面化学,使锂快速沉积,抑制枝晶生长,使合成的全固态锂电池可适用于低温环境,且本发明运用引发剂之间的作用控制单体链长,提高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904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56603.9
申请日:2024-12-29
Applicant: 江西九岭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10/42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固态电解质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有机弱酸与固态电解质材料进行低温热改性处理;将改性后的固态电解质材料、油性分散剂以及粘结剂按预设比例混合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浆料;将浆料涂覆于隔膜上干燥定型,得到固态电解质薄膜。本发明通过加入有机酸改性提高粉体在溶液中的稳定性,改变粉体的表面性质,降低表面能,减少颗粒间的团聚现象,从而便于涂覆在隔膜上。无需传统工艺中的陶瓷粉体的长时间高温烧结以及锂电池隔膜引入无机陶瓷涂层,节约能耗,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工艺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904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77639.X
申请日:2025-03-28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10/058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单体及其制备方法、电池装置和用电装置。该锂离子二次电池单体包括负极极片和电解液;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位于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侧的负极活性层,负极活性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石墨基材料,石墨基材料在负极活性材料中的质量占比为60%~100%;电解液包括第一炔基化合物和第二炔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炔基化合物和第二炔基化合物在炔类添加剂中的质量占比之和为75%~100%;负极活性层在负极集流体的单侧具有较薄厚度(如小于或等于60μm),负极活性材料的Dv50为3μm~15μm。该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具有良好高温性能的同时显著改善了常温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9040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23533.X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4/62 , H01M4/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固态电池,该固态电池包括电极,电极包括集流体及与集流体结合的活性材料层,活性材料层包括活性材料和粘结剂,粘结剂包括聚异丁烯,聚异丁烯包括第一聚异丁烯和第二聚异丁烯,第一聚异丁烯的粘均分子量小于第二聚异丁烯的粘均分子量。该固态电池的电极中所使用的粘结剂包括粘均分子量不同的第一聚异丁烯和第二聚异丁烯,二者相互配合可以使得该粘结剂具有粘性好、成膜性差的特点,这样粘结剂在活性材料层中可以以颗粒状存在,更好地借助其本身聚合物的粘性及弹性来缓冲电极中活性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导致的应力,从而缓解电极内部空间导电网络受损的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902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81356.0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中煤(深圳)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1395 , H01M4/04 , H01M10/0525 , H01M10/4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基于三明治结构的硅基负极可控预补锂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三明治结构的硅基负极可控预补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负极极片放置于含有锂盐的电解液进行浸润处理,得到湿化电极;将湿化电极、隔离膜、锂箔组成三明治结构,再加入电阻与电压表,通过导线形成闭合回路;将锂箔与电极通过进行预补锂处理,得到预补锂的电极;将预补锂的电极,组装成锂离子电池。本申请所述的可控预补锂的方法,解决了传统预补锂技术中存在的安全性差(如粉尘爆炸风险)、成本高、补锂不均匀以及析锂等问题,同时避免了因形成SEI膜而导致的首次库伦效率低和容量不可逆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987688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01581.0
申请日:2025-03-14
Applicant: 广东省锐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C23C14/54 , C23C14/28 , H01M10/058 , G06F17/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提供钠电池的激光沉积合成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解析钠电池激光沉积过程,获得可调控制参数;建立控制参数与沉积均匀性的影响关系,包括时序与程度特征;获得均匀补偿目标参数,进行时序排列并建立时序补偿链;基于影响关系对时序补偿链的各时序节点搜索控制参数,确定寻优参数;将寻优参数拟合至补偿链进行终端均匀性累积评价,当评价结果达到均匀性目标值时,获得控制执行参数。本申请解决了激光沉积过程中沉积层均匀性控制精度低、难以有效补偿的不均匀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时序补偿链调整、优化控制参数,使得钠电池激光沉积过程中的均匀性得到有效提升,提高电池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87535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27975.1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卓姚宇
IPC: C08L75/06 , C08L75/08 , C08K7/26 , C08J5/18 , C08G18/66 , C08G18/10 , C08G18/48 , C08G18/42 , C08G18/32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芯用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电芯用保护膜包括聚酯类聚合物和掺杂于聚酯类聚合物中的气相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具有用于吸附气体的吸附孔,保护膜中的气相二氧化硅能够吸附电芯在化成、过充、过放以及存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减少气体对电池外壳的腐蚀,同时,能够改善电池因内部产气过多而导致电池发生膨胀形变的问题,进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7419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56599.9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IPC: C03C10/02 , C03C4/14 , C03B11/00 , C03B32/02 , H01M10/0562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和能源存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电化学性能玻璃全固态电池的制备及应用,该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氧化物玻璃;制备高离子电导率的NASICON玻璃陶瓷固态电解质;组装成高电化学性能玻璃全固态电池。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高电化学性能玻璃全固态电池的制备及应用,该制备在空气气氛下和高温下热处理玻璃,通过合适的热处理工艺来提高NASICON玻璃陶瓷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增加致密度,减少孔隙率,避免锂枝晶沿着孔隙生长;高离子电导率的NASICON玻璃陶瓷固态电解质与含有变价金属离子氧化物玻璃电极组装成玻璃全固态电池,大幅度提高了储能器件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