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原位颗粒混合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22421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710173276.X

    申请日:2007-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原位颗粒混合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步骤为:将Al粉、Ti粉和B4C粉配制混合,Al粉含量为粉末总量的0wt%-50wt%,B原子和C原子之和与Ti原子的原子比在2.8-3.2之间;将混合配制好的粉末进行球磨;把经过球磨后的粉末压制成预制块;将压制得到的预制块和Mg合金锭放入真空加热装置中,反应室内抽真空后通入惰性气体,首先升温,保温,再次加热,保温;将反应得到的熔体进行搅拌,搅拌后,静置,浇注成型。本发明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增强相颗粒细小,分布均匀,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轻质、高强、高模量等特点。

    制备原位颗粒混合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4545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710173276.X

    申请日:2007-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原位颗粒混合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步骤为:将Al粉、Ti粉和B4C粉配制混合,Al粉含量为粉末总量的0wt%-50wt%,B原子和C原子之和与Ti原子的原子比在2.8-3.2之间;将混合配制好的粉末进行球磨;把经过球磨后的粉末压制成预制块;将压制得到的预制块和Mg合金锭放入真空加热装置中,反应室内抽真空后通入惰性气体,首先升温,保温,再次加热,保温;将反应得到的熔体进行搅拌,搅拌后,静置,浇注成型。本发明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增强相颗粒细小,分布均匀,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轻质、高强、高模量等特点。

    无机陶瓷分级结构/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00538A

    公开(公告)日:2005-03-30

    申请号:CN200410067326.2

    申请日:2004-10-21

    Abstract: 一种无机陶瓷分级结构/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于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充分利用天然木材结构所特有的自然分级结构或者分级层次,首先通过有机物在宏观木材结构中的浸渍和组装以及烧制,制备继承和复制了宏观木材分级结构特征的无机陶瓷分级结构,然后将无机陶瓷分级结构与金属进行复合,金属受到无机陶瓷分级结构控制而呈纤维状,最终得到无机陶瓷分级结构/金属复合材料。本发明与传统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相比,它们具有更高的机械性能,尤其是具有独特的耐冲击、抗破坏、抗震、耐磨的特性,显示出无机陶瓷分级结构/金属复合材料其潜在的优势。

    生态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309C

    公开(公告)日:2004-05-26

    申请号:CN02137503.8

    申请日:2002-10-17

    Abstract: 一种生态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工艺步骤具体如下:选取天然植物纤维材料,在真空条件下经有机、无机物浸渍5-30小时,取出干燥;将浸渍后的天然植物纤维材料,放入氧化或炭化炉中,以3~15℃/分的升温速度,在500~1500℃的高温下保温2~10小时,制备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多孔生态陶瓷材料;将熔化的金属可通过真空压力浸渍、真空无压浸渍和液态模锻法复合于多孔生态陶瓷中,制备得到具有网络互穿结构的复合材料。本发明拓宽了增强相的选择范围,提出了新的增强结构和方式,具备了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征,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生态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03620A

    公开(公告)日:2003-03-19

    申请号:CN02137503.8

    申请日:2002-10-17

    Abstract: 生态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本发明充分利用天然植物纤维的自然分级结构,采用模板技术,通过各种有机物或者无机物的浸渍和组装以及各个过程工艺控制措施选择,由天然植物结构制备得到各种有序多孔无机材料——生态陶瓷,并且进一步将生态陶瓷材料与导电或/和导热或/和塑性好的金属材料复合,从而制备出具有网络互穿结构的生态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本发明拓宽了增强相的选择范围,提出了新的增强结构和方式,拓宽了复合材料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获得完全新型结构的复合材料,既具备了常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优点,又具备了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征,进一步解决常规复合材料的可靠性问题,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一种基于气体探测器的伽马相机和重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895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002350.X

    申请日:2025-0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气体探测器的伽马相机和重建方法,包括括气体时间投影室探测器和晶体量能器,所述晶体量能器设置有五组,并分布安装在气体时间投影室探测器的五个侧面;伽马入射后,在探测器工作气体中发生康普顿散射,散射电子的粒子径迹被探测器所记录,可以重建康普顿作用顶点的位置和散射电子的方向和能;散射的光子则被侧壁的晶体量能器所探测,晶体量能器所探测的位置与康普顿作用点的连线为散射光子方向,晶体量能器收集的能量可以重建散射光子动量;基于散射电子和光子的动量,可重建入射伽马光子的方向。本发明的伽马相机设计,具有三维位置、时间、能量五个维度的成像信息,大幅提升了伽马相机成像能力。

    可见近红外波段具有高反射率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143517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0202374.0

    申请日:2023-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具有高反射率的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应用,其制备方法采用固相反应法。本发明提供的陶瓷材料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具有高反射率尤其是近红外波段反射率超过97%,其物相结构为BaLa2Ti3O10,可通过无机高温粘结剂磷酸二氢铝、磷酸铝、硅酸钾等的加入进一步提高反射率,获得热导率低、高温下相结构稳定的陶瓷材料。其制备工艺简单、可批量生产。本发明提供的高反射率陶瓷在建筑物冷却和高能激光防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锡钛酸钡热控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73597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36030.1

    申请日:2023-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锡钛酸钡热控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本发明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BaTi1‑xSnxO3陶瓷,其中0.05≤x≤0.15,x为Sn4+的摩尔比,该锡钛酸钡陶瓷在Sn0.05‑0.15的掺杂比例下可以实现可线性调节的居里温度的转变,同时在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实现高反射率即低太阳吸收率,以及高低温的可变发射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热致相变材料相变温度可控、易于规模化生产、提高航天器空间系统的集成性并降低复杂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航天器的热控系统。

    一种高温可逆热致变色智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17918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471183.6

    申请日:2022-11-23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高温可逆热致变色智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高温可逆热致变色智能材料化学式为LaCr1‑xCoxO3,x为Co的掺杂量,0≤x≤0.2,该材料通过固相法或溶胶‑凝胶法制备,并配以有机载体协同配合,涂覆于基材上煅烧即得到高温可逆热致变色智能材料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涂层能够在室温下呈浅绿色,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步变为深棕色,当温度降低至室温时又恢复浅绿色,作用范围在室温到700℃,具有高温稳定、变色温域宽、高度可循环、易于大面积制备、颜色和温度对应关系明确等特点,可用于航空发动机、航天发动机、空天核反应堆、工业炉膛以及民用燃气轮机等高温热端部件处表面温度热指示。

    可见近红外波段具有高反射率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14351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202374.0

    申请日:2023-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具有高反射率的陶瓷材料及制备方法、应用,其制备方法采用固相反应法。本发明提供的陶瓷材料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具有高反射率尤其是近红外波段反射率超过97%,其物相结构为BaLa2Ti3O10,可通过无机高温粘结剂磷酸二氢铝、磷酸铝、硅酸钾等的加入进一步提高反射率,获得热导率低、高温下相结构稳定的陶瓷材料。其制备工艺简单、可批量生产。本发明提供的高反射率陶瓷在建筑物冷却和高能激光防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