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介孔碳负载纳米粒子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63711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110058034.2

    申请日:2011-03-10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的采用介孔碳负载纳米粒子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通过将氧化处理过的介孔碳基体加入活性物质前驱体溶解于极性溶剂中配置得到胶体溶液,经高温煅烧后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以介孔碳基体材料作为载体,利用超声技术将纳米粒子的胶体溶液均匀分散在基体的孔道中,通过一定温度的烧结,在介孔孔道中原位生长成粒径均一的纳米粒子,介孔的孔道在锂离子的脱嵌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抑制活性粒子体积的变化,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纳米碳包覆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82262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010619479.9

    申请日:2010-12-31

    Abstract: 一种锂电池技术领域的纳米碳包覆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废弃农作物为原料,制备高度石墨化同时具有多孔结构的活性碳材料作为基体。通过简单处理在其上加载均匀分散的纳米二氧化锡颗粒,并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为碳源,再在其上包覆碳层,以达到综合纳米颗粒的纳米分散对于二氧化锡体积膨胀的调节作用和包覆碳层对于二氧化锡颗粒的约束及缓冲作用的目的,进而获得更高的电池容量以及循环稳定性能。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09781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31664.2

    申请日:2011-10-27

    Inventor: 刘庆雷 张荻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粒径为1-200μm,包括核壳结构和支撑基体,作为支撑基体的多孔炭由生物质材料分解得到;还提供了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一、采用物理活化或者化学活化的方式对生物质材料进行扩孔制备多孔炭,或者采用水解方式制备小分子有机物作为多孔炭的前躯体;二、将硅颗粒与得到的多孔炭或多孔炭前躯体在溶液中混合并超声处理;三、将溶液混合物蒸干得到固体状粉体;四、将固体状粉体干燥后,进行热处理,粉碎、过筛得到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流程短、操作容易、成本低,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所制得的锂离子电池适用于各种移动电子设备或移动能源驱动的设备。

    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84486A

    公开(公告)日:2004-03-24

    申请号:CN03141800.7

    申请日:2003-07-24

    Abstract: 一种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电磁屏蔽材料领域。本发明具体如下:1)选择木质材料,并将木质材料在磁性金属盐的水溶液中浸渍预处理1-24小时后,取出干燥;2)再进一步控制其尺寸和形状,并与改性树脂充分混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成型处理,并控制其孔隙率和孔隙分布;3)再进一步在非氧惰性气氛下并在250-1500℃温度范围内进行高温处理,升温速度1-20℃/分钟,保温时间1-6小时;4)用有机物进行涂层处理,控制涂层厚度,室温固化。本发明制备的电磁屏蔽复合材料一方面具有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密度低、超宽频范围内电磁屏蔽能力高的特点,另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电磁波吸收能力,克服了以反射为主、屏蔽频段有限的弊端。

    一种用于催化水分解产氧的复合电极

    公开(公告)号:CN214782173U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023097542.5

    申请日:2020-12-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催化水分解产氧的复合电极,所述复合电极由多股交错编织的功能纤维构成,所述功能纤维为包覆结构,由纤维本体以及依次包覆在所述纤维本体外表面的导电层和催化材料层构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催化水分解产氧的复合电极,该复合电极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和更低的阻抗,使得该电极同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电催化活性,在电解水产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