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9751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55019.1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用浅覆盖土层的海上风电复合式双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它包括内桩基础、外桩基础、桩周堆载重物、螺旋锚桩和锚索;所述内桩基础为空心钢管桩,桩端贯入持力层,内桩基础与外桩基础呈同心布置;所述外桩基础为侧壁带排水孔的圆形管桩,由带孔洞的钢板卷制焊接而成,外桩基础桩顶高出泥面;所述螺旋锚桩为桩顶带链接预埋件的钢制螺旋桩;所述锚索一端与风机钢制预埋件链接,另一端与螺旋锚桩链接,锚索安装完毕后应预先施加一定的张力。本桩基可以解决在浅覆盖层地条件下海上风电单桩基础水平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6485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210131768.7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筒结构,包括:桩柱;筒体,设置在桩柱的下方;基架,基架设置有安装孔,筒体穿过安装孔,基架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防冲刷结构;定位结构,设置在筒体的侧壁与安装孔之间。复合筒结构在进行施工安装时,先将筒体和设置有防冲刷结构的基架通过定位结构进行安装。然后将基架和筒体整体进行吊装运输至安装海域。最后将基架和筒体进行一体化安装,复合筒结构在自重作用下下沉至一定深度,随后对筒体进行抽真空,在负压作用下继续下沉安装,下沉到位后筒体进行注浆封闭,安装完成。上述结构装配简单,施工量小,可以实现一体化安装。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复合筒基础存在冲刷防护施工量大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341778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429486.0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F03B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换向机构的潮流能水轮机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安装在实验水槽中支柱和主体结构,主体结构转动设置在支柱顶部,机舱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主机翼、另一侧设置有副机翼、尾部设有尾舵,其中主机翼与机舱壳体铰接;副机翼及尾舵与机舱壳体固定连接。本申请中,通过设置主副机翼和尾舵,将主体结构转动设置在支柱顶部,改变来流的方向,主机翼受到来流冲击后相对机舱壳体转动一定角度而打开,主体结构左右两侧受力不平衡,导致整个主体结构绕支柱发生转动,来流继而冲击主机翼和尾舵,实现水轮机换向。通过该装置对潮流能水轮机进行模型实验,为以后潮流能水轮机的换向研究提供帮助,更为潮流能水轮机的广泛应用打下实验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322885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73555.2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海啸发生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包括水循环槽,水循环槽内设有海床地基制备箱和蓄水槽,蓄水槽设置在海床地基制备箱一侧,海床地基制备箱靠近蓄水槽的一侧和相对侧均设有溢水口,蓄水槽内设有滑动板,蓄水槽内壁设有导轨,滑动板侧部设有与导轨配合的滑块,滑动板与蓄水膜下端连接,蓄水槽内壁上端设有与蓄水膜上端连接的固定块,蓄水膜和滑动板形成蓄水腔,蓄水槽内设有固定座,丝杠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固定座上,丝杠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滑动板上设有与丝杠配合的螺纹孔。该装置和操作方法可以模拟小比尺海啸,更接近真实的海啸形成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33505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47136.7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速测试模块、同时测试土体波速和CPTU的装置及方法,所述波速测试模块包括:波速测试模块壳体;换能器,用于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声能,同时能够将声能转化为电信号;黏合剂层,设置在换能器与反射板之间波速测试模块壳体的空间内;反射板,设置在波速测试模块壳体内部并倾斜设置在换能器上方,用于将换能器发出的声波改变为垂直于波速测试模块壳体外壁方向传播,并接收土体反射的反射声波再将反射声波改变方向后传输至换能器。本发明能够一次贯入过程中同时完成CPTU测试和波速测试,实现一套设备一次贯入即可测试多种土体力学性能和声学参数,不仅提高了测试的工作效率,测试结果精度更加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677664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1002130.4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T17/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黏土海床上浅基础水平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提供的黏土海床上浅基础水平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在预设周期内的每一个预设时刻,均会采集与该预设时刻对应的海床土和循环波浪荷载参数,且会重新构建与该预设时刻对应的三维海床土模型,并在以该预设时刻为起始的预设时长内,持续向浅基础模型施加该预设时刻的循环波浪荷载参数,从而测定出下一预设时刻浅基础的水平承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了全周期内各时刻下浅基础对应的水平承载力,而且得到的水平承载力真实性更高,从而使生成的评估策略准确性更高,进而避免浅基础滑移、倾覆等灾害的发生,降低了财产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5166872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0786534.6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W1/14 , G01W1/02 , G01N15/00 , G01N15/02 , G01N15/06 , G01P5/00 , G01P13/00 , G01P13/02 , H02S4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雪浓度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防雪系统,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在所测区域风速和分布雪粒后,使用图像采集系统获取所述所测区域中示踪雪粒的运动图像;控制图像识别系统对所述运动图像进行识别,至少获得示踪雪粒的位移参数;基于所述位移参数得到示踪雪粒的速度场。如此设置,能够实时监测大气中的雪粒浓度、速度等参数,实现灾害预警。监测实时降雪强度,为所测区域的防雪除雪提供前端气象条件。根据前端监测结果,实时调整建筑物防雪组件参数,可减少屋面积雪厚度。同时,当所测区域为光伏电场时,可以预防现有光伏电场发生雪灾的可能性,减少光伏板积雪面积和雪荷载,保证安全并增加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2272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93134.0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T17/2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1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流场分析的网格化胶结抛石防冲刷施工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海洋结构物冲刷坑数据和海洋结构物冲刷坑外围海床数据;基于海洋结构物冲刷坑数据和海洋结构物冲刷坑外围海床数据构建三维数值模型;获取海洋水文环境参数和海床地质物理力学参数,基于海洋水文环境参数和海床地质物理力学参数对三维数值模型进行参数赋值,生成海洋结构物流场分析计算模型;对海洋结构物流场分析计算模型进行流场分析,生成最优防护结构参数;利用最优防护结构参数对网格化胶结抛石防冲刷结构进行施工。该方法形成了具有工程可行性的施工方案,实现了网格化胶结抛石防冲刷结构施工组织的最优化,延长了网格化胶结抛石防冲刷结构的防护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43429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1078829.4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土强度测试设备。本发明提供的海洋土强度测试设备包括:底座;移动装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适于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在所述底座上转动;测试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测试装置上设置有安装位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安装位安装有探杆,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适于控制所述探杆升放。本发明提供的海洋土强度测试设备,可以允许探杆定位在该设备周围大范围面积内的任一位置,一次下水安装,可以选择多个位置勘探孔位,进行多次勘探测量动作,解决了当前勘测装置一次下水只能测量一个勘探孔位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勘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1509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189864.1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7/11 , G06F17/16 , G06F30/20 , G01N33/24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土体应变增量和土体应力增量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每个阶段对应的相似中心位置与几何中心位置、加载面方程以及加载面机制,确定每个阶段的加载面;获取每个阶段的加载面的加载面参数;根据加载面参数、第一预设参数以及第一预设公式,得到塑性模量;根据塑性模量、加载面参数、第二预设参数以及预设计算逻辑,得到土体应变增量;根据土体应变增量、加载面参数、塑性模量、第三预设参数以及第二预设公式,得到土体应力增量。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无法精确计算土体各个阶段的加载历史和应力历史对变形特性影响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