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控用铝-不锈钢复合管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75070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347601.X

    申请日:2014-07-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5/26 B23P2700/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控用铝-不锈钢复合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不锈钢管作为介质流通通道位于内层,铝合金管作为扩热材料位于外层。本发明方法主要包含以下步骤:⑴铝合金管内壁平行于轴向、均匀分布、贯通槽道的加工;⑵不锈钢管外表面改性处理;⑶铝合金管内表面改性处理;⑷助焊剂涂覆及焊接组件装配;⑸铝合金管和不锈钢管装配组件金属浴钎焊;⑹铝外壳加工。本发明方法的优点是投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焊件变形小,液态介质保护焊件不氧化,特别适用于大规模连续性生产。所得铝-不锈钢复合管界面近100%冶金结合,具有轻质、耐腐蚀、高传热能力,满足空间飞行器热控系统使用要求。

    一种毛细力驱动式平板蒸发器流体回路

    公开(公告)号:CN106688321B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0910123858.6

    申请日:2009-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毛细力驱动式平板蒸发器流体回路,包括依次串连的平板蒸发器(1)、蒸气管路(2)、副冷凝管(3)、毛细蒸发器(4)、主冷凝管(5)和液体管路(6),副冷凝管(3)和主冷凝管(5)缠绕在冷凝柱(10)上,蒸气管路(2)上连接储气室(7);平板蒸发器(1)包括一块导热板(8)以及嵌入导热板(8)上槽道内的蛇行管道(9);平板蒸发器(1)与红外热源耦合,冷凝柱(10)与制冷机耦合;毛细蒸发器(4)与冷凝柱(10)直接接触。本发明采用平板蒸发器的形式,且只包含一个毛细蒸发器,在解决深冷热传输装置超临界启动的同时,实现了结构的小型化。

    离心增益式渐开线热管设计方法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854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28244.6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增益式渐开线热管设计方法,包括:优化平台构型及热源分布,确定热源与旋转平台的旋转中心之间为最远距离;优化热管构型、布局,控制热管距旋转中心的距离由热端至冷端呈渐变递减趋势,且控制旋转加速度对热管的作用力始终沿液体回流方向;优化热管构型、布局,控制热管沿气泡成核点至初始液面位置为直线段;计算工作转速下,热管由加速度引起的工质压差与热管毛细力压差的比例;评估热管指标是否符合任务需求。本发明,能够提升热管的极限传热能力,降低旋转加速度对热管启动的影响,满足卫星旋转平台高热耗设备的温度控制需求,同时还提出了渐开线热管性能的地面验证方法。

    一体化空间热控系统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6041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023101.0

    申请日:2024-07-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体化空间热控系统,包括:热量排散模块、制冷机和冷量传输模块。制冷机在正常工作时制冷端温度降低并对外提供冷量,冷指热端持续发热,通过热量排散模块将制冷机的冷指热端的热量向外进行排散,通过冷量传输模块将制冷机产生的冷量传递给需要工作在低温的航天器设备,从而实现对低温航天器设备的精确控温;将冷指热端与第一蒸发器一体化耦合,制冷端与第二冷凝器一体化耦合,实现了低温获取、冷量传输、热量排散的一体化耦合,可以大幅减少界面传热温差,并提高系统效率。

    一种适用于微重力条件的热泵系统用储液过滤器

    公开(公告)号:CN115569432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055945.4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微重力条件的热泵系统储液过滤器,由本体、堵盖、丝网烧结滤芯和“花瓣”形丝网组成,其中,丝网烧结滤芯采用“三明治”形夹层结构形式,最内侧为骨架结构,保证该滤芯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最外侧为过滤层,具有阻气过液、毛细吸附等作用;骨架结构和过滤层之间为过渡层,联通内外两层结构,保证毛细吸力的连续性;其“花瓣”形丝网也由骨架层和过滤层两部分组成,骨架层确保形丝网具有一定的刚度,过滤层则具有阻气过液、毛细吸附等作用。本公开能够实现微重力条件下的过液阻气、过滤杂质。

    控温装置及泵驱两相流体回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229105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011099820.2

    申请日:2020-10-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热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温装置及泵驱两相流体回路系统,包括壳体、换热件、加热件和测温件;所述壳体具有内腔,所述换热件、所述加热件和所述测温件安装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换热件用于供工质流通和冷热工质换热;在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工质入口和工质出口。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泵驱两相流体回路系统中需要储液器控温随目标温度的波动有快速响应的能力,提供一种控温装置及泵驱两相流体回路系统。

    一种适用于临近空间的可变散热能力的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1386012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126146.6

    申请日:2020-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临近空间的可变散热能力的散热器,包括热管、储气室、蒸发段翅片、冷凝段翅片及储气室翅片;热管安装外部热源处为热管蒸发段,与热管蒸发段相向一端为热管冷凝段,且热管冷凝段端部与储气室连通;热管蒸发段通过蒸发段翅片与外部热源固连,热管冷凝段设置冷凝段翅片,储气室上设置储气室翅片;热管蒸发段与热管冷凝段之间存在折弯段,使得储气室内的导热流体在重力辅助下回流;高温工况时,通过控制储气室内惰性气体与导热流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得热管导通,进行散热;低温工况时,利用储气室使热管阻断,进行保温。本发明解决了高温工况下的散热问题、低温工况下的保温问题,同时解决了加速度对热控系统的影响。

    环路热管控温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75833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119185.4

    申请日:2021-09-2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控温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环路热管包括蒸发器、储液器、半导体致冷器,获取在蒸发器加热使得蒸发器中的工质发生液气转化时,工质从蒸发器中的毛细芯漏向储液器的漏热热量;在半导体致冷器对储液器进行致冷时,确定出半导体致冷器的致冷量,在储液器接收到发生液气转化的气态工质时,控致冷量液态工质流向储液器,并获取储液器的工质冷量;基于漏热热量、工质冷量以及半导体致冷器的致冷量确定出待检测环路热管的控温功率。这样,根据漏热热量、工质冷量以及致冷量可以准确的确定出待检测环路热管的控温功率,以根据控温功率设计所述环路热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