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主动地面效应翼水流能发电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5844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545757.5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发明可用于海水发电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半主动地面效应翼水流能发电方法和装置,其解决了现有装置存在死点问题、传动效率低、多水翼运动不易耦合、没有考虑地面效应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设有发电机、水翼,还设有平板滑轨机构、水翼俯仰运动控制机构、水翼升沉运动控制机构和齿轮轴;水翼、水翼俯仰运动控制机构、水翼升沉运动控制机构均为两套;平板滑轨机构设有光轴、连接板,连接板设于光轴上;水翼俯仰运动控制机构设有步进电机和控制装置;水翼升沉运动控制机构设有连接板、齿条和齿轮,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齿条设于连接板上;发电装置设有齿条、齿轮、齿轮轴和发电机。本发明传动效率高且可以有效利用地面效应实现高效获能。

    一种无死点的振荡水翼式潮流能发电结构体

    公开(公告)号:CN11298372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32038.1

    申请日:2021-03-02

    Abstract: 一种无死点的振荡水翼式潮流能发电结构体。现有水翼式潮流能发电装置在克服死点问题尚无解决方式。本发明包括立板、传动杆、转轮、弹性滑块体和两个水翼片,立板竖直设置,传动杆、转轮和弹性滑块体均设置在立板同一侧面上,弹性滑块体与立板滑动配合,转轮设置在弹性滑块体的下方;长杆体的一端铰接有两个水翼片,长杆体通过第一轴体与立板相铰接,长杆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体与中杆体的一端相铰接,第三轴体依次穿过中杆体的另一端和短杆体一端后设置在转轮的外侧面上,短杆体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轴体与弹性滑块体相铰接。本发明用于潮流发电。

    一种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及其实现连续释放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16783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911021162.2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一种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及其实现连续释放的方法。大型异形物体因体积大,入水速度较低,较难利用现有设备精准地实验研究入水过程。本发明中的装置包括底座、主弹簧、移动座、触发拨杆、弹性释放夹和至少一根光轴,至少一根光轴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移动座套装在光轴上,移动座沿光轴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底座的一端与移动座之间设置有主弹簧,触发拨杆靠近底座的另一端设置,弹性释放夹设置在移动座上,航行体夹持在弹性释放夹上,弹性释放夹与触发拨杆相配合作出释放航行体的动作;本发明还利用航行体入水实验发射装置实现了航行体连续释放方法。本发明用于大型异形物体的入水实验。

    一种地面效应翼潮流能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69452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0898868.0

    申请日:2019-09-23

    Abstract: 一种地面效应翼潮流能发电装置,属于潮流能发电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振荡水翼式发电装置发电功率低,多水翼运动耦合的技术难题。利用地面效应增加了双翼摆动的水动力性能,从而提升潮流能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发电装置包括四杆机构,曲柄连杆和齿轮齿条机构,通过水翼的上下升沉运动,带动四杆机构运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四杆机构可以带动曲柄连杆和齿轮齿条结构运动,再通过传动轮带动水翼做周期性俯仰运动,保证了水翼升沉运动和俯仰运动的自耦合。本发明实现了水翼升沉和俯仰运动的自耦合,保证了装置的持续能量输出;利用水翼间的地面效应,提升了振荡水翼式潮流能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降低了发电成本。

    一种基于旋转加速的潮流能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5562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63235.8

    申请日:2020-03-10

    Abstract: 一种基于旋转加速的潮流能发电装置。垂直轴潮流能发电装置因桨叶与来流方向始终存在一定偏角,即驱动桨叶旋转的力其实为来流对桨叶作用的分力,因此导致水轮机旋转力矩小以及能量的损失,进而导致自启动困难、发电装置捕获效率和发电功率低。本发明中加速导流轮包括上端板、下端板和数个导流板,上端板和下端板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数个导流板布置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每两个相邻导流板之间形成有导流间隙,上端板、下端板和数个导流板之间围合形成有内腔,桨轮设置在内腔中,多个导流间隙均与内腔相连通,传动组件和发电装置设置在加速导流轮外,桨轮的输出端通过传动组件与发电装置相连接。

    一种近岸反射式波浪聚能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70755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0191032.7

    申请日:2019-03-12

    Abstract: 一种近岸反射式波浪聚能发电装置,属于波浪能发电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个点吸式发电装置发电功率低,转化效率低的技术难题。技术要点:包括聚能弧形墙、刚性臂连杆、浮子和液压发电系统;所述聚能弧形墙底部固定在海底,水面以上高度高于聚能后波面高度;浮子与聚能弧形墙内壁之间采用两套刚性臂连杆活动连接;每套刚性臂连杆包括两条平行的刚性臂,两条平行的刚性臂与聚能弧形墙、浮子之间构成平行四边形活动机构;两套液压发电系统分别与两套刚性臂连杆一一对应连接。本发明用于近岸发电,从根本上提高了发电功率,降低发电成本,设计简单、使用寿命长,易于模块化应用。

    一种基于多桩柱聚波的点吸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36544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810972366.3

    申请日:2018-08-24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桩柱聚波的点吸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属于波浪能发电装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单个点吸式发电装置发电功率低,连杆结构承受弯矩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发电装置。支座上安装有发电单元和多个桩柱,多个桩柱布置在发电单元的周围;浮子通过球铰连接机构和刚性连杆连接在发电单元上;支座用于安装多个桩柱和发电单元,发电单元用于将浮子上下振荡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刚性连杆用于传递浮子上下振荡的机械能,球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浮子和刚性连杆,球铰连接机构允许浮子围绕球铰连接机构转动,浮子用于收集波浪能,多个桩柱用于将波浪能聚集在浮子所在位置,锚链用于固定整个发电装置在海域中的位置。本发明用于海上发电中。

    一种水下均压排气发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01952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21155.2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一种水下均压排气发射实验装置。在水下均压排气发射实验装置中由于航行体的运动轨迹给定,导致较难研究其自由排气运动的情况。本发明中航行体和推动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发射筒内,航行体在推动器的推动下作出射出发射筒的动作,航行体包括头盖和柱身,头盖可拆卸连接在柱身的顶部,柱身的顶部沿其圆周方向加工有排气孔,柱身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底孔,双头活塞竖直设置在柱身内,双头活塞的上端贴紧在排气孔上,双头活塞的下端设置在柱身的底部,密封环套装在柱身的排气孔外。本发明用于航行体水下发射实验。

    海上浮式结构物的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04361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429951.X

    申请日:2016-06-15

    Inventor: 何广华 张志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5/44 B63B3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浮式结构物的防护装置,涉及海洋工程防护装备领域,所述海上浮式结构物的防护装置包括连接结构和至少三个浮筒;至少三个所述浮筒为中空的圆柱形;至少三个所述浮筒围绕海上浮式结构物均匀分布;至少三个所述浮筒内均装有压载物;至少三个所述浮筒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海上浮式结构物连接;所述连接结构能够调节至少三个所述浮筒与海上浮式结构物的距离。本申请的海上浮式结构物的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海上浮式结构物的防护装备的实施难度大、成本高、移动性差的技术问题。

    一种模块化风光海获能互补发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9281862U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20077890.0

    申请日:2023-01-0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块化风光海获能互补发电设备,包括锚泊单元、光伏发电单元及4个耦合发电单元;4个耦合发电单元按照水平正方形阵型布设,每个耦合发电单元包括自下向上同轴地设置的波浪能模块、双转子无刷发电机及风能模块;波浪能模块包括中心转轴、振荡浮子及多个光轴导轨,风能模块包括第一垂直轴风机,双转子无刷发电机的一个转子与中心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另一个转子与第一垂直轴风机的风机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锚泊单元用于使所述模块化风光海获能互补发电设备漂浮并锚定于海面。本申请提供的风光海获能互补发电设备能够对风能‑太阳能‑波浪能进行多能综合互补,降低了能源采集成本,提高了海洋新能源获能的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