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9261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1156959.4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再生沥青砂及其设计方法和其碳排放核算方法。本发明再生沥青砂的设计方法步骤如下:S1、计算旧沥青混合料、尾矿砂、岩沥青以及SBS改性沥青的掺配比例;S2、确认沥青膜厚度,对粒径为4.75mm及其以下的集料按照筛孔尺寸的大小进行分档编号,再根据沥青膜厚度计算裹附第i档旧集料的沥青量、裹附第i档尾矿砂的沥青量、裹附第i档灰分的沥青量;S3、结合步骤S1和步骤S2获得最终的再生沥青砂各原料的用量比例。本发明根据沥青成膜特性,计算再生沥青砂最佳沥青用量,并且考虑沥青在不同粒径集料表面成膜厚度差异,从而精确确定沥青用量,发挥出沥青最佳效果,不仅可以节约成本,且减排效果佳。
-
公开(公告)号:CN118480271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21942.8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路面过渡层的高弹胶体材料,由橡胶颗粒、沥青、纤维组成,橡胶颗粒与沥青相互作用,使橡胶颗粒的体积膨胀,利用扫描电镜图像处理技术,确定橡胶颗粒体积膨胀率及体积填充率,计算与橡胶颗粒相互作用沥青体积;纤维表面吸附沥青形成一定厚度沥青膜,纤维吸附沥青后,填充在橡胶颗粒膨胀后的空隙之中,剩余的空间由沥青进行填充,计算纤维吸附沥青体积及纤维体积,计算填充剩余空间沥青的体积;计算总的高弹胶体材料中沥青体积;根据计算的橡胶颗粒、沥青、纤维的体积,结合橡胶颗粒、沥青、纤维密度,计算1m3高弹胶体材料个组分掺入量。本发明通过体积参数关系,有效控制高弹胶体材料中沥青、纤维、橡胶颗粒掺入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18134937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71283.9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图像处理的大空隙沥青路面构造深度检测方法,基于三维点云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技术,识别出路表空隙边缘,建立大空隙沥青路面表面空隙体积计算模型,通过体积阈值设定,确定体积阈值填充路表空隙后在路表形成的面积,根据规范中构造深度计算方法,得到构造深度,检测结果与规范要求的方法完全对应,可直接用于路面评定、验收,能够科学、客观、有效的评价路面状况。本发明提出大空隙沥青路面构造深度检测方法,对于大空隙路面构造深度过程检测精度高、速度快、无污染,并可以判断路面构造深度分布情况,便于施工过程中及时改进,为路面病害成因分析与施工状况评定、工程验收等提供理论依据,技术内容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836569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788137.1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集料比表面积计算方法,将集料进行筛分后,确定其级配组成,并将不同粒径的集料分为颗粒状、针状、片状,分别提出其比表面积计算方法,对不同粒径、不同形状的集料进行比表面积合成进而确定集料比表面积,从而提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进行颗粒状、针状、片状颗粒比表面积计算过程中,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并且考虑集料形状差异性,将颗粒状集料等效为椭球体,片状集料等效为厚度均匀片状体,针状集料等效为不规则柱状体,分别提出相应的比表面积计算模型,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精度高、科学依据充分;可以预估裹附集料所需要的胶结料的用量,减少混合料配比设计试验量,作为指导路面施工以及判断施工质量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29232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58443.1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废基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生产制备,以钢渣、旧沥青混合料、矿粉、新沥青作为原材料,将矿粉与沥青形成胶浆作为钢渣胶结料,根据沥青胶浆包裹钢渣表面成膜状态,旧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调和作用,以及体积填充理论进行大空隙沥青混合料设计,保证钢渣表面有足够胶浆裹附以及旧沥青混合料有足够沥青膜,使钢渣、旧沥青混合料之间具有较强的粘结强度,提升混合料的高温、低温、水稳定等方面性能。本发明提供基于不同粒径颗粒分布状态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实现了混合料性能和体积参数的可控;本发明以固废材料作为原材料,且固废的掺配比例较高,为固废堆积以及筑路材料短缺提供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796653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91033.5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C1/00 , E01C7/18 , E01C7/26 , E01C11/02 , E01D19/00 , E01D19/06 , G06F30/13 , G06F30/25 , G16C60/00 , C04B26/26 , E01D1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桥融合体系的路面防裂处治方法系,在土路基与拼宽桥梁于伸缩缝衔接处设置L型侧向限位钢板,L型侧向限位钢板的底板埋置于土路基水稳碎石层内,其顶部距离沥青路面层1cm;在L型侧向限位钢板与拼宽桥梁板之间设置拼宽密封胶;在L型侧向限位钢板腹板与土路基之间设置环氧沥青混合料,埋置于土路基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之下。本发明基于“刚性隔离,侧向约束”的创新理念,利用L型侧向限位钢板限位变形,以及环氧沥青混合料抗变形、高粘接的优异性能,有效解决采用桩板道路、桩板挡墙路基及半山板桥等桥梁结构的改扩建工程中板桥伸缩缝与土路基衔接处路面纵向裂缝问题,减少路面维养,提升行车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47220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02111.7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沥青路面沉陷处治方法,采用3D扫描技术,利用坐标转换、坐标拼接技术将扫描点云数据转化为空间坐标数据,并进行单元格分割以及曲面拟合,精确计算出沉陷量,用于指导沉陷处治过程中新料加入量,沉陷病害的处治时,将病害位置铣刨料与计算的新料添加量,采用厂拌热再生技术进行100%利用,以关键筛孔控制加入新料中不同粒径集料掺配比例,根据沥青成膜理论控制新沥青掺入量。本发明有效利用病害段的旧沥青混合料,并且采用多档集料与旧沥青混合料合成,实现再生后的沥青混合料性能可控,并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资源节约,高效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790716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309185.8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15/02 , G10L21/0216 , G10L19/02 , G06F17/1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声音处理的无砂混凝土集料粒径确定方法,采集无砂混凝土室内试件表面反射的音频信号,并进行预处理;建立语音信号的自回归模型;滤波处理含噪音的语音信号;对处理后的语音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并处理其中的噪声本征模函数;采用能量阈值确定噪声本征模函数分量并重构;对重构的本征模函数分量进行小波处理;将、其余的本征模函数分量以及残余分量重构即为最终语音增强信号;建立无砂混凝土集料粒径的计算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粒径。具有简单易操作,结果准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64545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13645.8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坑槽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原料中的石子、聚氨酯依次放入拌合锅中进行干拌2‑3mi n直至搅拌均匀,由此得到大空隙基体混合料;然后,将原料中的粉煤灰、钢渣和高炉矿渣依次放入拌和锅中进行干拌3mi n直至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水玻璃,继续搅拌3mi n后,得到固废基灌浆材料;最后,将得到的固废基灌浆材料灌入到大空隙基体混合料中;养生24小时后即可得到一种路面坑槽修复材料。大空隙基体混合料和固废基灌浆材料在相互嵌挤、相互支撑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坑槽修复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使得修复后坑槽的路用性能和耐久性得到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7218126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482838.4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视域下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计算方法,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沥青路面混合料切片信息,根据集料过筛面积,识别出4.75~9.5mm、9.5~13.2mm、>13.2mm三档粒径集料,根据种子填充法得到每个集料的中心坐标及面积,以面积为尺度,计算出每档粒径所有识别出集料的质心坐标,以质心与切片中心距离偏差值评判沥青路面混合料均匀性。本发明受因素影响小,评判结果科学可靠,采用分档与综合相接和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精度,也能依据计算结果寻找出影响均匀性的集料及其分布状态,便于施工过程中及时改进,本发明采用的图像处理以及信息化处理技术,大幅度提高效率,且摆脱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对经验依赖性,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