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9057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55618.X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E02D29/063 , E02D29/16 , E02D19/00 , E02D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隧道连接位置的防排水系统。包括防水装置和排水装置,防水装置设置在隧道的初期支护层和二次模筑衬砌层之间,防水装置包括土工布,土工布设置在初期支护层的内壁上,土工布朝向隧道内部的一侧设有防水板,防水板沿隧道内壁纵向铺挂,且防水板于隧道连接点的拐角处弯折铺设,隧道连接点拐角的施工接缝处还设有中埋式自粘止水带,中埋式自粘止水带能够避免水从施工接缝处渗入,排水装置设置在初期支护层和二次模筑衬砌层之间以及隧道的地面下。本发明提出了适用于水下隧道连接段的防排水结构与防排水技术措施,并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良好的整体防排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886919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111168750.6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能量场平衡的超大跨地下洞室支护设计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现场加载试验,获取巨跨洞室洞身范围内单位岩体加载至破坏时的能量值;(2)计算巨跨洞室全断面开挖且无支护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场,确定洞室中的不稳定区域;(3)分别计算不同开挖方案下,洞室的应力和应变场,比选得到不稳定区域面积最少的开挖方案,作为最优开挖方案;(4)在最优开挖方案的基础上,计算在采取支护措施工况下,洞室的应力和应变场;不断调整优化支护措施,使得能量不稳定区域面积为零时的支护措施作为超大跨地下洞室的最终支护方案。本发明将能量作为判定岩体稳定性的指标,符合物质破坏特性和稳定机理,该设计方法合理、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1259486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010114106.X
申请日:2020-02-24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天津)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跨岩石隧道整体稳定性评价方法,适用于II~IV级硬岩地层,包括:对围岩强度、支护结构承载力、围岩变形进行评价分析,各评价项目分别包括定量指标或定性指标;若各评价项目的指标均满足要求,判定隧道整体稳定;若存在评价项目的指标不满足要求,判定隧道不满足整体稳定。本发明采取“定性+定量”的方法,通过参数化形式对超大跨岩石隧道进行整体稳定性评价,能够简便、合理地判定隧道整体稳定性状态,极大降低施工风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3722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85229.3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63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沉管隧道穿越江心洲的干坞布置方法,利用在江心洲上沿的隧道线路中线开挖的基槽作为干坞预制管节,通过基槽两端设置的坞门铰拖第一批管节出坞进行沉放对接,恢复坞门后预制后续批次管节,最后一批管节为基槽内管节,通过地锚铰拖进行沉放对接,最终接头采用水下接头形式浇筑,最终完成沉管隧道的建设。本发明无需单独建设干坞,避免了异地干坞选址难度大的问题,不需长距离浮运,避免了大范围航道疏浚,降低了管段浮运风险,大大降低了工程投资,同时,采用水下最终接头,避免了常规轴线干坞施工工期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1014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66516.X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洞内径向可分体式注浆加固及组合式封堵方法,盾构隧道管片环拼装完成后,通过可分体式注浆管前端连接的自进式钻头沿管片预留注浆孔钻入设计要求深度;将注浆作业临时封堵件塞入后端分体管与管片预留注浆孔之间;将水泥浆从后端分体管的尾部注入,通过前端注浆管管壁上的出浆孔流入隧道结构外部的地层中;待水泥浆注浆完成后,将水泥浆调整为双液浆,进行双液注浆;待双液浆凝固后,将前端注浆管与后端分体管进行脱离;在管片预留注浆孔中依次进行三道封堵措施。本发明结构简单、工艺操作简便,可实施性强,加固质量好,封堵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80901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46591.7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挖地铁站临时支护体系与永久结构结合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包括以下:施工基坑的围护桩机结构;基坑局部的开挖;基坑整体的开挖;铺设垫层及防水层。采用明挖法修建的地铁车站提供了一种“永临合一”的绿色设计理念,它将传统的围护结构临时支撑体系与车站永久结构采用“预制+现浇”的方法进行工艺结合,构建了一种新型车站叠合结构体系,它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技术中临时内支撑构件后拆除浪费、围护桩发挥不了后期作用、基坑施工中机械和泥浆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和弊端,而且避免了拆撑导致的基坑失稳等风险,是一种绿色的、安全的结构设计体系,在施工实践过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92907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00822.9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大盾构隧道环形救援疏散通道,车道板下层环形救援疏散通道位于隧道盾构段的行车道层下方,车道板下层环形救援疏散通道与行车道层之间通过疏散救援梯连接;隧道盾构段两端各设有一个工作井,车道板下层环形救援疏散通道为位于左线行车道下方的疏散通道和右线行车道下方的疏散通道通过两端工作井连接而成的环形通道,左线疏散通道和右线疏散通道通过工作井实现相互连通;盾构机后配套段区域的中间廊道设有救援坡道,车道板下层环形救援疏散通道通过救援坡道与行车道层的车行横通道连接。本发明左、右线行车道下方的疏散通道相互连通,救援车辆可以快速进出行车道层,提高救援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7029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635929.8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超强预应力结构实现大跨无柱地下洞室建造方法,将大断面开挖分为小断面开挖,整体区域分为拱肩开挖区域、中部开挖区域、边部开挖区域;先开挖左侧拱肩区域,预留中岩柱,注浆加固中岩柱上部区域,待洞室变形稳定后,开挖中岩柱,架设纵向承载梁,打设超强预应力锚索;顺次开挖中间拱肩区域、右侧拱肩区域;然后开挖洞室的左侧中间区域,在隧道拱顶处打设普通预应力锚索然后在拱顶处打设径向系统锚杆,并进行锚喷支护,开挖右侧中间区域;开挖左侧边部区域、右侧边部区域,打设拱顶的普通预应力锚索和径向系统锚杆,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本发明将大跨地下洞室的拱顶荷载传递到内部稳定围岩中,实现围岩整体的自稳。
-
公开(公告)号:CN113740904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09532.8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TSP探测的巨跨地下隧洞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前期地质勘察报告、现场实际工况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各导洞开挖面的地质素描情况,确定巨跨地下隧洞开挖前方主结构面的产状;S2,根据隧道主结构面产状,确定若干激发孔以及检波器在开挖导洞内的布设位置;S3,激发孔以及检波器布设完成后,进行隧道TSP探测,获取巨跨隧洞开挖前方各种地震参数,形成TSP长距离地质报告。本发明在地质勘察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隧道开挖前方主结构面的产状,选择合理的位置布设激发孔,并在巨跨隧洞横向上增加检波器,接收更大范围内的反射波,从而增加地震波的数据采集率及信噪比,控制数据采集质量,提高TSP探测的探测范围和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365073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10179360.8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中铁(天津)隧道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7/00 , E21D11/0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大跨洞室二衬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将监控量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出洞室变形量的上限值;b.计算得出洞室的剩余变形量;c.计算得出洞室上方不稳定块体的下滑力和抗滑力;d.计算得出不稳定块体作用在二衬支护结构上的压力;e.将剩余变形和不稳定块体的作用压力作为输入条件,同时作用于二衬支护结构上,通过计算软件得出二衬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本发明将剩余变形和不稳定块体的作用压力作为输入条件进行二衬支护结构的计算,符合超大跨洞室的变形特性和稳定机理;本发明得出的二衬支护结构厚度合理,避免了因超大跨洞室衬砌厚度偏大引起的造价增加、浇筑困难、工期延长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