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49874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241465.6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配电终端缺陷特征自诊断方法及系统,以降低配电终端缺陷率,提高配电终端运维效率,促进即插即用配电终端大规模接入配电网。该方法首先针对配电终端缺陷问题构建缺陷多维度影响因素体系与缺陷分类体系。然后基于配电终端的结构模型,融合关联规则数据算法模型,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配电终端缺陷分析及自诊断方法。最后根据该模型分析配电终端缺陷数据,构建缺陷规律规则库与缺陷自诊断规则库,分析终端缺陷产生机制,对终端缺陷进行多维度综合自诊断。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终端消缺能力与效率,降低配电终端缺陷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因终端缺陷对配电网产生的影响,缓解当前配电网运维工作的压力,具有重要工程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598573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03475.5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每资源元素能量比值的估计方法及装置,从SSB频域信号提取PSS的频域信号和SSS的频域信号;通过最小二乘信道估计获得PSS的频域信道估计和SSS的频域信道估计;分别对PSS的频域信道估计和SSS的频域信道估计进行降噪处理;根据降噪后的PSS的频域信道估计和SSS的频域信道估计计算并滤波得到滤波后的第一信道误差估计和第二信道误差估计;根据滤波后的第一信道误差估计和第二信道误差估计确定PSS的EPRE与SSS的EPRE的比值,实现对PSS的EPRE与SSS的EPRE的比值的准确估计,使得信道估计和信号测量能够利用PSS资源,增加可利用资源的数量,提高小区搜索成功率和信号测量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50968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017005.X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IPC: G01R31/38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检测方法及检测判据设置、验证方法,包括:通过穿刺短路实验,设置检测判据阈值,实现检测判据阈值初始化;通过穿刺短路实验来验证判据是否能够满足检测要求;设置电压安全阈值、电压采样频率、气体采样频率;实时采集电池运行过程中的电压信号和气体信号并记录气体信号的析出时间和析出后浓度变化情况;计算电压变化率、VOC总浓度,CO总浓度;将实时采集的电压值与计算结果代入判据,进行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检测。本发明具有大规模推广的潜力,可为储能电站和电动汽车等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场景的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14447942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17679.7
申请日:2022-02-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主动配电网负荷侧多元调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1)数据准备,包括可再生能源的预测数据、灵活性资源基本特性、配电网系统的基本参数相关信息;(2)对接入众多灵活性资源的主动配电网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内部资源参与配电网运行的方式;(3)考虑配电网系统潮流约束以及配网内部各节点运行约束,以系统网损与电压偏移量最小为目标建立配电网调压数学模型;(4)基于强化学习的思想,将调压任务转化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建立主动配电网调压的马尔科夫模型。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SVC等配电网灵活性资源的特性,避免了复杂物理建模的同时协调配网内部众多资源参与配网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11846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06257.6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低压台区线损率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利用随机矩阵理论对线损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线损率影响因子,构建低压台区线损率影响因子指标体系;建立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线损率异常检测模型,在隐空间内对输入特征进行建模;采样出异常特征,将产生重构数据的重构概率与阈值相比较对异常值进行识别。本发明实现了对海量线损数据的异常检测,能够为异常台区识别提供参考,同时为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407151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210858.7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蝗虫优化方法的切片编排方法及装置,用于克服传统编排方法在网络资源优化时,只针对单一目标方法的优化,没有考虑到将宽带、时延和可靠性方面等指标,从而缺少对整体网路优化的缺陷。该方法及装置能够利用改进的蝗虫方法具有快速收敛、全局收敛速度较快的特性,然后设计出网络切片的评价性能函数,最后利用改进的蝗虫方法通过全局优化得到最优网络切片。相对于传统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技术普遍利用更高,效果明显,精确度更高、精度更准。
-
公开(公告)号:CN113837894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0900810.2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河海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残差卷积模块的非侵入式居民用户负荷分解方法,包括:获取训练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构建并训练负荷分解模型:训练数据中的总有功功率序列输入残差卷积模块,在残差卷积模块中,以CNN模型作为基础学习有功功率特征,通过跨层连接将原输入数据与通过CNN学习到的特征数据相加,将所得数据进一步输入到GRU网络学习时序特征,输出目标电器有功功率的预测值;将目标电器有功功率的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不断调整负荷分解模型的网络参数得到训练好的负荷分解模型;通过训练好的负荷分解模型对待分解的用户总有功功率进行分解,获得目标电器的有功功率分解结果。本发明分解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96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00349.9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配电网拓扑结构的动态识别方法,包括:根据低压配电网中各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网络状态更新低压配电网中各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初始拓扑模型;对所述低压配电网中各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拓扑模型进行匹配,得到低压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其中,所述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初始拓扑模型由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设备信息、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的上游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该低压智能载波设备全部下游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连接状态组成。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当低压配电网内的载波设备发生变化的时,可以自动识别出设备的断线和重连,做到分钟级的拓扑识别,自动的绘制拓扑图示,极大程度的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509689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210017005.X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IPC: G01R31/38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检测方法及检测判据设置、验证方法,包括:通过穿刺短路实验,设置检测判据阈值,实现检测判据阈值初始化;通过穿刺短路实验来验证判据是否能够满足检测要求;设置电压安全阈值、电压采样频率、气体采样频率;实时采集电池运行过程中的电压信号和气体信号并记录气体信号的析出时间和析出后浓度变化情况;计算电压变化率、VOC总浓度,CO总浓度;将实时采集的电压值与计算结果代入判据,进行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检测。本发明具有大规模推广的潜力,可为储能电站和电动汽车等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场景的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1542105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210853387.X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 , 河海大学
IPC: G01R31/385 , G01R31/396 , G01R31/367 , G06F17/10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电池组电压异常检测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电池组内多个锂离子电池的电压数据;并将每一块锂电池包含的N组随时间变化的电压数据定义为一条时序序列;步骤2,分别计算每条时序序列内所有点至直线的距离;步骤3,根据每条时序序列内所有点到直线的距离,确定每条时序序列的标记;步骤4,利用每条时序序列的标记,修改所述时序序列,并返回步骤2,直至所述时序序列没有确定标记;步骤5,根据每条时序序列的标记,确定每条时序序列对应的标记序列;步骤6,根据每条时序序列的标记序列,获得电池组电压的异常检测结果。本发明能够准确地实现故障的检测、定位,具有高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