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90396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310469.6
申请日:2012-08-28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武汉大学
IPC: H02J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短路容量的电压稳定开环控制方法,包括步骤:根据基于短路容量的电压稳定裕度指标建立电压稳定控制模型;依据电压薄弱节点的综合控制灵敏度结果选取有效的控制变量;通过综合控制灵敏度缩小控制变量的变化范围;将控制变量及其变化范围代入改进遗传算法求取电压稳定控制策略。本发明以短路容量的电压稳定指标为基础,建立了一种电压稳定控制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控制灵敏度的控制变量选取方法,克服了仅仅从电压安全角度分析电压控制问题的不足,实现了一种快速获取有效电压稳定控制策略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738793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34645.2
申请日:2012-07-0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H02J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8 , Y04S10/2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偿分布性通信时延的电力系统广域动态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广域动态控制领域。本发明中,广域动态控制器获取各测量数据后,根据预设的预测方法及最大通信时延分别对测量数据进行预测外推,得到足以补偿通信时延分布特性的控制器输入数据,并由此分别计算并得到一系列的控制数据,统一下发到网络控制单元;网络控制单元根据当前时刻选择相应的控制数据作为输出进行电力系统广域动态控制。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不同量测可选不同的预测算法,可提高预测精度及实时性;使用预测方法可以覆盖通信时延的绝大部分,可有效补偿通信时延的分布特性;使用的广域动态控制器安装在调度中心,便于多个广域动态控制器的协调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707161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110287792.1
申请日:2011-09-2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路容量在线监测方法及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动态转移阻抗的短路容量在线监测方法及其装置。具体步骤是:A、将电力系统等值目标由传统的单电源形式变为多电源对单负荷节点的形式;B、利用电网拓扑信息,计算系统的纯网络导纳矩阵,并化为xy坐标下的增阶形式;C、分别针对电源节点及负荷节点,对网络导纳矩阵进行修正;D、计算各电源点到负荷节点的动态转移阻抗;E、利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发电机功角、端电压、端电流等测量值,计算各电源点的內电势,从而计算节点短路容量值。本发明基于动态转移阻抗,无需任何假设或近似,即可快速精确跟踪节点动态短路容量的变化,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83427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38500.2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频率安全的构网型电源惯量优化方法、系统和介质,该方法包括构建构网型电源惯量优化模型;求解构网型电源惯量优化模型得到多个构网型电源惯量参数;构建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和惯量阈值优化模型;基于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对惯量阈值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以便从多个构网型电源惯量参数中确定出使得系统频率最低点及频率变化率均满足安全要求的最小构网型电源惯量参数值,实现构网型电源惯量最优配置。本发明能够合理地调控构网型电源的部分运行参数,实现构网型电源惯量参数最优配置,进而基于该最优的构网型电源惯量参数进行控制,可便于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5365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83578.2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负荷协同参与电网互动控制方法、系统、介质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建立电解铝负荷、矿热炉负荷的有功功率调控模型;根据负荷有功功率调控模型分别对电解铝负荷、矿热炉负荷进行负荷功率调节,并根据电解铝负荷、矿热炉负荷的不同生产运行状态和对应负荷功率调节量的关系分别建立电解铝负荷、矿热炉负荷调控成本代价模型;基于电解铝负荷、矿热炉负荷调控成本代价模型建立负荷协同优化模型;确定电网功率调控需求量,根据电网功率调控需求量求解负荷协同优化模型,得到电解铝负荷、矿热炉负荷的最优功率调节量,以使综合调控成本代价最低。本发明可优化得到多类型高耗能工业负荷协同参与电网互动控制的最优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896666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20530.2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8/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能源供能集群划分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区域分布式能源供能集群划分指标;基于所确定的区域分布式能源供能集群划分指标构建以综合加权指标最优为目标的目标函数;采用递归分区聚类树算法求解目标函数得到包括各集群负荷的最优分布式能源供能集群划分结果。本发明综合考虑源荷地理分布、区域本地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和源荷匹配程度因素,可高效、稳定实现区域分布式供能集群地合理划分。
-
公开(公告)号:CN11499745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210286544.3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集中供热系统储热特性的热电联产机组灵活性优化调度方法。包括:步骤1、采集热网的管道各个节点的温度,以及管道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采集管道的水流量,基于CHP机组的热力系统调度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得到CHP机组的出力上下限;步骤2、以总运行及备用成本,风电的弃风量最小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电力平衡以及电力系统约束以及CHP机组多时间多时间尺度灵活性出力约束,基于总成本优化目标函数,利用商业求解器即可以求解,得到CHP机组的具体出力值。因此,本发明能够充分挖掘CHP机组的调节灵活性,扩大风电的上网空间,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实现电热综合能源的互补互利,实现经济性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14899850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210534774.7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储能系统协调控制技术,具体涉及用于新能源预测误差补偿的混合储能系统功率控制方法,基于新能源出力短期、超短期预测数据,生成新能源电站出力误差允许域,结合实时新能源出力数据,得到混合储能系统需要补偿的总功率;选取合理的小波基函数与小波分解层数k;基于实时小波变换实现混合储能系统初始功率分配;设计电池储能及飞轮储能充放电工作区;基于电池储能荷电状态及飞轮储能能量状态实时修正功率指令,实现混合储能系统功率协调控制。该控制方法对不同新能源电站均具有可适应性,能够实现新能源功率预测误差补偿场景下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协调控制,提升新能源电站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5205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1008754.1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供电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F17/11 , H02J3/00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低品位热源区域光伏消纳方法、系统、介质和设备,该方法包括:采用通用分布描述电热泵不确定运行模型与分布式光伏随机出力,通用分布为光伏功率预测误差和电热泵效率模型拟合误差的概率密度函数;基于电热泵和和热电联产设备采用线性仿射策略建立日前调度优化模型;基于误差概率密度函数对日前调度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多时段电热泵、分布式光伏和热电联产设备的出力值,以实现区域多能协同日前优化调度和区域光伏的不确定性消纳。本发明充分考虑电热泵灵活性特征,可实现区域内低品位热源与电热泵、热电联产设备与光伏的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调度,可利用电热泵降低区域内光伏随机波动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232432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43377.2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具体涉及基于优化DMC电解铝参与电网二次调频控制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构建电解铝负荷模型,求取电解铝负荷模型向量,并设置建模时域、单位采样时长;构建电解铝负荷出力预测模型;定义性能指标目标函数与负荷出力期望值,性能指标通常包括预测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偏差,以及可能的控制输入变化;在DMC滚动优化中加入粒子群算法对电解铝参与调频有功出力进行优化,并输出控制输入优化结果。采用动态矩阵控制DMC预测控制方法,能够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可以根据系统的实时状态和未来的预测进行控制,从而更好地应对系统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