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12095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682833.0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60G21/06 , B60G21/0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及其悬架的液压缸横式设置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将第一液压缸(103)以横式的方式通过至少两个稳定杆设置在车辆的前车轮之间,将第二液压缸(110)以横式的方式通过至少两个稳定杆设置在车辆的后车轮之间,横式设置的所述第一液压缸(103)和所述第二液压缸(110)通过包括至少两个非同侧的蓄能器的液压调节单元连接。在汽车转向时,本发明的整个悬架系统相当于减少了拉伸侧车轮对受压侧车轮的作用力,起到两侧车轮之间横向稳定杆的作用,从而阻止车身进一步侧倾。在汽车越野时,同侧车轮受力方向不同,本发明的悬架系统的悬架行程增大,提高了越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3459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14832.9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级先导阀及具有该先导阀的多级调节阻尼阀,包括:机械调节阀(5)和高速开关阀,其中,所述机械调节阀(5)与多个高速开关阀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多级先导阀通过可调节地设置多个并联且具有不同节流口径的高速开关电磁阀的方式形成多个阻尼调节级数,使得所述多级先导阀在位移激励下能够提供多级数的阻尼力。该先导阀根据实际流过高速开关电磁阀的数量和流量而释放出大小可调的阻尼特性。高速开关电磁阀的成本低、易加工、响应迅速、抗污染能力强,使用寿命长,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漂移,可靠性高。此外,多级先导阀中设置不同高速开关电磁阀的节流口径,能够以较少的电磁阀个数实现阻尼调节级数的显著扩增。
-
公开(公告)号:CN113460107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953192.8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61F5/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至少包括位于车辆车身和车轮之间的悬架机构,所述悬架机构至少包括设置在同一个车轴轴线方向上的两个作动器单元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作动器单元之间的液压管路,其中,所述液压管路上设置多个蓄能单元;在车辆受到侧倾激励并不以反向侧倾的方式抵消侧倾力矩的情况下,所述悬架机构按照控制单元可调节地选择不同数量的所述蓄能单元接入所述液压管路中的方式达到不同的抗侧倾刚度,使得车辆能够跟随所述悬架机构的驱动而调节其行驶性能所述控制单元还通过改变两个所述作动器单元的液腔之间的连通状态以及所述液压管路的导通状态的方式控制共轴线的两个作动器单元进行耦合或解耦。
-
公开(公告)号:CN113199918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670377.8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60G21/06 , B60G21/0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横式液压缸的汽车悬架的稳定系统及方法,稳定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稳定单元、第二稳定单元和液压调节单元,第一稳定单元和第二稳定单元和液压调节单元通过液压调节单元连接,第一稳定单元内的第一液压缸以横向设置的方式设置在并列前进的第一排车轮之间,第二稳定单元内的第二液压缸以横向设置的方式设置在并列前进的第二排车轮之间,液压调节单元内的至少两个非同侧的蓄能器分别通过油管将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从不同侧连接。在汽车转向时,整个悬架系统减少拉伸侧车轮对受压侧车轮的作用力,起到两侧车轮之间横向稳定杆作用,阻止车身进一步侧倾。在汽车越野时,同侧车轮受力方向不同,悬架系统悬架行程增大,提高越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22021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288985.8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60G2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稳定单元、第二稳定单元和液压调节单元,第一稳定单元至少包括第一液压缸和设置于第一液压缸两端的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第二稳定单元至少包括第二液压缸和设置于第二液压缸两端的第三稳定杆和第四稳定杆,液压调节单元至少包括设置于第一稳定单元和第二稳定单元之间的油管和至少两个非同侧的蓄能器,在车辆行驶的情况下,第一稳定杆、第二稳定杆、第三稳定杆和/或第四稳定杆分别基于车轮施加的力来动态调节第一液压缸和/或第二液压缸的液压变化从而形成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之间的液压差,至少一个蓄能器以吸收/释放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之间的液压差的方式动态调节至少一个车轮的受力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142202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88984.3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60G2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布置式液压缸动态调节悬架,至少包括两个能量转换单元和液压调节单元,能量调节单元通过管道设置于两个能量转换单元之间,能量转换单元至少包括彼此连接的液压缸和扭矩传递机构,一个能量转换单元通过两个连接杆分别与车辆的前轮连接,另一个能量转换单元通过两个连接杆分别与车辆的后轮连接,在车轮受力的情况下,扭矩传递机构以基于连接杆的扭矩来改变液压缸的活塞移动状态的方式将连接杆的扭转状态与液压缸的液压状态相关联,从而在具有连接关系的液压缸之间出现液压差的情况下,液压调节单元以吸收和/或释放液压的方式来调节液压缸的液压状态,使得连接杆的扭转状态基于液压缸的液压状态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减少车轮对车身的垂向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082978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17514.4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安徽同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H02K41/03 , G01B11/02 , G01L5/00 , H02P6/17 , H02P25/0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线电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匀速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及其响应方程推导方法,包括次级定子以及与次级定子构成滑移配合的初级动子,初级动子顶端工作台设置有载物槽,载物槽槽口连接负载板,载物槽槽腔壁上布置有激光发射器、激光感应器,负载板上安装有用于将激光发射器产生的激光束反射至激光感应器接受范围内的反射镜。反射镜一方面将激光束反射至激光感应器接受范围内,一方面反应负载板在不同负载程度下的变化,改变激光束的行径路线,再被激光感应器快速捕捉,达到快速响应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549806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902472.9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60G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刚度连续调节的汽车横置板簧悬架系统。包括一对上支架、一对下支架和横置板簧;横置板簧上设有刚度连续调节机构;刚度连续调节机构包括一对可变阻尼减振器、驱动电机、传动机构和一对滑轮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双向丝杠和一对齿轮;双向丝杠的两侧丝杠螺纹旋向相反;滑轮机构包括上导向滑轮、下导向滑轮和滑轮座;上导向滑轮和下导向滑轮对上支架横梁和横置板簧呈上下夹持状;工作时,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一对滑轮机构做等速的同向或反向直线移动,实现对横置板簧弯曲变形程度的调节,从而实现横置板簧的刚度调节。本发明刚度连续调节机构均为常见的传动零部件,控制方式简单高效,结构紧凑,尺寸小,成本低廉,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217260056U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20839066.X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61F5/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互联式二系悬挂横向减振装置,至少包括用于轨道车辆转向的前转向架和后转向架,前转向架两侧分别沿车厢纵轴线对称设置有第一横向减振器和第二横向减振器。后转向架两侧分别沿车厢主轴线对称设置有第三横向减振器和第四横向减振器。通过电磁换向阀控制前转向架和后转向架上的横向减振器的互联关系以适应车辆沿直线路行驶和沿曲线路行驶时所需要的不同的液压力的大小,充分保障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219214647U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23484794.2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60G17/015 , B60G17/018 , B60G17/0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刚度、阻尼、惯容可调的半主动悬架及其系统和车辆,该半主动悬架包括液压油缸、蓄能器、液压马达、发电机、电机内部电感、电机内部电阻、可调电阻以及电容,各悬架元件通过液压管路互连。本发明提供的半主动悬架可与悬架弹簧、悬架减振器连接于簧上质量和簧下质量之间,当车辆控制器根据确定的车辆模态计算出各车辆模态的能量占比之时,可指示半主动悬架进入相应阻尼连续或分级调节模式或是惯容连续或分级调节模式,并通过改变系统电阻值的方式连续地或分级调节系统的阻尼或惯容,且针对系统阻尼的调节取决于理想天棚阻尼力与悬架减振器实际输出力的差值,针对系统惯容的调节取决于理想天棚惯容力与半主动惯容器实际输出力的差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