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热池技术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热能驱动型温度调节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44562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618917.3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用热池技术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热能驱动型温度调节系统,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包括吸收式温度调节机构和发生器驱动热能机构;吸收式温度调节机构包括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和溶液热交换器;发生器驱动热能机构包括太阳能驱动回路、发动机冷却液余热驱动回路和电机余热驱动回路;发生器驱动热能机构内的循环工质为浓度50%的乙二醇水溶液;发生器驱动热能机构与吸收式温度调节机构中吸收器的换热管相连。本发明实现综合利用太阳能、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和电机余热驱动本发明系统为座舱进行调温,减少了动力电池的电能消耗,增加了汽车的纯电续驶里程,提高了整车的能源利用率;同时还实现了能量的储存和跨时域利用。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冷却水泵自适应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17589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565382.3

    申请日:2022-12-07

    Inventor: 朱波 栗凯 姚明尧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冷却水泵自适应的控制方法,属于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基于热管理系统模型包括电池生热模型和电池热管理模型,电池生热模型包括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生热速率模型,电池热管理模型是由电池冷板、水泵、散热器以及连接管路形成的封闭式热管理系统;操作步骤如下:基于全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对水泵流量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车速下流量和电池初始温度共同作用下电池终止温度的差异;统计得到最佳流量分布图,设计出水泵自适应控制策略;并分别在NEDC和WLTC工况下进行仿真验证,通过对比其他控制策略流量下的电池温度,证明了流量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一种基于平顺性的电动汽车的智能换挡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2990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66394.8

    申请日:2022-1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平顺性的电动汽车的智能换挡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智能换挡控制方法的算法运行在电动汽车的两档电驱动系统的变速器控制器中,操作步骤如下:(1)首先采用常规的换挡规律设计方法,制定出“两参数综合性换挡规律”曲线,保存在变速器控制器中;(2)标定出传统换挡规律在各种工况中的换挡点数据,包括换挡点处的加速度、速度、加速踏板开度,然后计算出换挡点的冲击度;如果在某些换挡点的换挡冲击度不能满足整车的舒适性需求,则进入基于BP神经网络的换挡规律判断,从而得到新的换挡点;如果判断可以满足整车平顺性要求,则直接将该换挡点数据发给换挡执行机构,执行换挡操作。

    具有进气风道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4267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638171.8

    申请日:2022-1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进气风道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属于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新型的进气风道、热泵的乘员舱热管理系统和电机及电控热管理系统。进气风道为薄壁的弧形弯管,进气风道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宽度为高度的一倍以上,长度方向呈弧形。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进气口上安装有主动进气格栅。使用时,进气风道的进气口端与车身前保险杠固定连接,出气口端设于车身前舱的下部。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室外侧换热器、电机及电控热管理系统中的散热器安装于进气风道中。加装进气风道后,通过打开主动进气格栅,进气风道引导气流走向,与不加装进气风道结构的电动汽车相比,诱导阻力和内循环阻力减小,达到减小空气阻力的效果,降低能耗。

    一种冬季电池和座舱加热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0535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625842.6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冬季电池和座舱加热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驾驶周期数据;基于驾驶周期数据,分析状态变量,根据对偶原理和拉格朗日乘子法进行求解得到等效因子;根据最优等效因子数值确定增程器、电池和PTC加热器的最优输出功率。本发明相比与传统的能量管理策略,本申请考虑了低温环境下的整车热管理需求,通过简化优化问题,使得求解过程不依赖于复杂的算法,对与控制器的算法和算力的要求较低,适用于现有的车辆控制器上。

    一种无损移车AGV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2859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314514.4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一种无损移车AGV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无损移车AGV系统,包括移车AGV装置和AGV控制装置,移车AGV装置包括AGV底盘和AGV车头,AGV底盘具有沿待移车辆长度方向布置的AGV前底盘和AGV后底盘,AGV前底盘和AGV后底盘分别用于固定待移车辆的前后轮胎,且二者被配置为能够在待移车辆长度方向上做相对伸缩运动以调节AGV轴距;AGV后底盘还被配置为能够在待移车辆高度方向上做相对升降运动以调节AGV后底盘的离地高度;AGV车头设置于AGV前底盘的前端,AGV前底盘与AGV车头被配置为能够在待移车辆高度方向上做相对升降运动以调节AGV前底盘的离地高度;其中,AGV底盘和AGV车头被配置为能够一同移动靠近或远离待移车辆;AGV控制装置用于调控移车AGV装置的自动移车过程。本发明能够更好的实现高效、安全无损、平稳、精确的车辆移动和停放,具有环境适应性强、场地改造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多场景共享使用等优点。

    单个自动代客泊车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24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28865.5

    申请日:2023-1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个自动代客泊车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包括:建立泊车AGV的运动学模型;建立泊车AGV的动力学模型;设计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滑膜控制器,将非线性扰动观测器估计的扰动值作为滑膜控制器的输入信号,滑膜控制器输出电机扭矩转化为电机转速,再输出至泊车AGV的运动学模型,泊车AGV的运动学模型输出四个麦克纳姆轮所需的转速,实现轨迹跟踪控制。本发明首先在分析泊车AGV的运动学模型和泊车AGV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承重万向轮对泊车AGV运动的干扰,并且使用非线性扰动观测器估计承重万向轮产生的扰动力和扭矩,再结合非奇异终端滑膜控制器实现泊车AGV跟踪参考轨迹,本发明能够很好地跟踪参考轨迹,并且跟踪稳定性提高了42%至68%。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