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耦型桥梁节段模型自由振动悬挂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175418B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010565197.5

    申请日:2010-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耦型桥梁节段模型自由振动悬挂结构,其包括底座、主体支撑架、拉杆、底板、竖向导柱、竖向滑块、弹簧连接杆、水平导柱、水平滑块、旋转轴、承力盘和连接板。弹簧连接杆由螺纹分别连接于主体支撑架的上下连接轴和竖向滑块的两端;底板用螺纹固定在主体支撑架中部的两根连接轴上,竖向导柱利用紧固螺钉固定在底板的支座上,竖向滑块穿插在竖向导柱上,水平导柱固定于竖向滑块的两端,水平滑块穿插在水平导柱上,承力盘由平键固定于旋转轴上,旋转轴的一端插入水平滑块内,另一端用紧定螺钉固定着连接板。本发明的三个自由度可以单独锁紧针对需要的自由度进行测量,而且该结构各个方向的弹簧张紧力可以调整,适应各种初始位置要求。

    解耦型桥梁节段模型自由振动悬挂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175418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010565197.5

    申请日:2010-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耦型桥梁节段模型自由振动悬挂结构,其包括底座、主体支撑架、拉杆、底板、竖向导柱、竖向滑块、弹簧连接杆、水平导柱、水平滑块、旋转轴、承力盘和连接板。弹簧连接杆由螺纹分别连接于主体支撑架的上下连接轴和竖向滑块的两端;底板用螺纹固定在主体支撑架中部的两根连接轴上,竖向导柱利用紧固螺钉固定在底板的支座上,竖向滑块穿插在竖向导柱上,水平导柱固定于竖向滑块的两端,水平滑块穿插在水平导柱上,承力盘由平键固定于旋转轴上,旋转轴的一端插入水平滑块内,另一端用紧定螺钉固定着连接板。本发明的三个自由度可以单独锁紧针对需要的自由度进行测量,而且该结构各个方向的弹簧张紧力可以调整,适应各种初始位置要求。

    圆柱形结构的减振防护主动吹气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960099U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20373547.X

    申请日:2018-0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圆柱形结构的减振防护主动吹气控制装置,包括一组或多组前、后吹气滞点、导气管、吹气设备,吹气设备与导气管连接,导气管分别与前、后吹气滞点连接,在圆柱结构的内部设置导气管,在迎风面和背风面分别对称布置一组或多组前、后吹气滞点,每组前、后吹气滞点位于同一截面,前、后吹气滞点的吹气方向与来流方向平行;来流作用于前滞点吹出的气流形成的气动外形上;后滞点吹出的气流能够打破尾流中的旋涡,阻止尾流形成交替脱落的旋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打破尾流中交替产生的漩涡,阻止尾流漩涡形成,同时改变圆柱形表面的流场,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圆柱形结构的表面的气动力,能够很好地减小圆柱形结构的风致振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全流速振动放大自适应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241128U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22715288.9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全流速振动放大自适应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扰流单元和外部弹簧悬挂结构,所述的壳体为平板或方柱形状,在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扰流单元,扰流单元在壳体内部能够做垂直于壳体的展向的转动,在靠近壳体的前缘上平面延展向开有开口槽,扰流单元的前端能够从所述的开口槽内伸出,在靠近扰流单元的前端安装有上、下弹簧组,分别与壳体内部的上、下平面连接;来流流经平板前缘,由于来流流动分离的存在,使得壳体会发生一定频率的振动,扰流单元在壳体内部随壳体振动而发生同频振动,使得扰流单元的前端不断上下伸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增大平板或方柱形状的结构的流致振动幅值及在来流全流速下实现本装置的流致振动。

    一种圆筒式行波扰流器减阻减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110387U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21055036.0

    申请日:2016-09-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筒式行波扰流器减阻减振装置,包括驱动部、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骨架,所述骨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所述骨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骨架的迎风面为光滑圆弧面,所述骨架的背风面设有对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行波圆筒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行波圆筒带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第一行波圆筒带传动机构和第二行波圆筒带传动机构的速度,在波谷处形成一系列稳定的涡,消除传统意义上的剪切层,能够延缓或阻止尾流旋涡的形成,大幅度减小结构表面的气动力,进而有效抑制或降低结构的风致振动效应。

    一种螺旋形环向运动质量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220953988U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23025806.X

    申请日:2023-1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螺旋形环向运动质量阻尼器,属于阻尼器领域。解决了如何提高结构的减振效果的问题。该阻尼器包括多个弹簧、多个质量块、内筒和外筒,多个质量块和弹簧相连后按照螺旋线形状环绕在内筒和外筒之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尼器可以自由布置,可以根据实际减振需要选择选择最优安装位置和安装数量,也可以连续布置,从而获得更好的减振效果。

    可以抑制斜拉索风致振动的灯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209016U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20446256.5

    申请日:2022-03-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以抑制斜拉索风致振动的灯带装置,包括多组环形灯带和减振壳,在斜拉索上每隔一定距离布置环形灯带,所述的环形灯带表面布置有点光源,相邻的环形灯带通过减振壳连接,减振壳的表面与所述的环形灯带的表面齐平,在环形灯带和减振壳内部形成了一个环形的空腔,所述的空腔内可供空气流动,在所述的减振壳表面均匀布置有气孔,空气从迎风面的气孔流入所述的空腔,然后从背风面的气孔流出。该装置同时具有照明功能和抑制斜拉索风致振动的功能,既避免了传统灯带对振动控制装置的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此外环形的灯带不会使斜拉索发生驰振不稳定的现象,避免了驰振的发生。

    一种斜拉索风致振动的自吸气自吹气减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768813U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20204958.8

    申请日:2014-04-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斜拉索风致振动的自吸气自吹气减振装置,包括多个圆形空心套环,多个圆形空心套环按一定间隔紧固在斜拉索上,每个圆形空心套环的迎风面开有多个进气孔,其背风面对称开有多个出气孔。另外一种该装置包括螺旋形的空心套环,螺旋形的空心套环紧固缠绕在斜拉索上,螺旋形的空心套环的迎风面开有多个进气孔,其背风面对称开有多个出气孔。本实用新型极大地减小斜拉索表面的脉动压力,大幅度降低斜拉索表面的升力。由于尾流无法形成交替脱落的旋涡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尾流的宽度,使得斜拉索表面的阻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改变了斜拉索表面形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斜拉索表面水线的形成,从而阻止斜拉索风雨激振的发生。

    用于箱梁涡激振动的摇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减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235904U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23163518.0

    申请日:2023-11-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箱梁涡激振动的摇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减振装置,属于振动控制、消能减振领域。解决了桥梁的上下、左右和扭转的振动控制问题,达到减小桥梁的振动,保护桥梁不受损伤的目的,它包括支座、摇杆、限位滑槽、质量块和非牛顿流体,支座的底部安装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的底部中心设置有质量块,支座与质量块连接,限位滑槽位于质量块两侧的空间对称填充有非牛顿流体。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圆形滑槽的设计,可减小桥梁在风振、地震以及车辆作用下横向、竖向和扭转方向的振动,这是传统悬吊式调谐质量阻尼器装置所不能实现的。

    风沙地区高速公路新型风力发电防风墙

    公开(公告)号:CN220099703U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20269422.3

    申请日:2023-02-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沙地区高速公路新型风力发电防风墙,属于风力发电防风技术领域。解决了风沙地带大型风力发电机高昂的成本与技术限制,以及强横风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它包括固定框架、储能板和若干微型发电机,固定框架内固定有竖直杆,竖直杆上安装有微型发电机,固定框架上固定有储能板,若干微型发电机与储能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沙地区高速公路新型风力发电防风墙具有结构简单,形式新颖,工序简单,施工及维护方便,结合防风及发电交通及能源需求,有效提高风沙地带行车及人员安全,且利用风力发电,充分挖掘恶劣环境下的潜在能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