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2319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058775.3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数据的能源互联网系统,包括:能源采集模块、能源监测模块、能源优化模块、能源节能模块、能源维护模块和能源协同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能源采集模块用于接入智能设备,获得能源的自动抄表;所述能源监测模块用于对能源进行数字化实时监测;所述能源优化模块用于根据监测的能源通过智能分析和智能诊断进行优化并结合专家模型,获得优化后的能源。所述能源节能模块用于对单位的能耗进行动态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获得节能后的能源;所述能源维护模块用于能源与生产运营和工艺设备数据的交互和维护;所述能源协同模块用于能源管理数据和单位部门交互,进行能源按需选配。本发明实现能源的节能降耗、实时监测并按需选配给需要的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643597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65414.0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限流型混合式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断路器包括IGBT开关管、第一电压检测电路、第二电压检测电路、晶闸管、电抗器以及机械开关;第一电压检测电路与机械开关连接,第二电压检测电路与晶闸管连接,晶闸管还与电抗器连接;当系统正常工作时,晶闸管处于闭锁状态;当系统发生故障时,IGBT开关管的电流升高工作在有源区;当第二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IGBT开关管的电压超过第二预设电压阈值时,则触发晶闸管导通,使电抗器投入系统,抑制故障电流上升;当第一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IGBT开关管的电压超过第一预设电压阈值时,则触发机械开关动作,开断故障电流。本发明通能够不依赖外界电流检测实现对短路故障的限流以及对故障电流的切除。
-
公开(公告)号:CN116365494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458174.1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触发型交流限流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限流器包括IGBT开关管、电压检测电路、晶闸管以及电抗器;IGBT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电压检测电路的第一端连接,IGBT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电压检测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电压检测电路的第三端与晶闸管的阴极连接;晶闸管的阴极还与电抗器的第一端连接,电抗器的第二端与IGBT开关管的发射极连接;当系统正常工作时,晶闸管处于闭锁状态,系统电流流过IGBT开关管;当系统发生故障时,IGBT开关管的电流升高,使IGBT开关管工作在有源区;当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IGBT开关管的电压超过预设电压阈值时,则触发晶闸管导通,使电抗器投入系统,以抑制故障电流上升。本发明能够不依赖外界电流检测实现对短路故障的限流。
-
公开(公告)号:CN11628004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26282.9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同济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漂浮式海上输电装置,包括输电塔结构以及设于输电塔结构下方的漂浮支撑结构;漂浮支撑结构包括系泊定位组件和设于输电塔结构下方的至少一个立柱;立柱包括浮力舱和设于浮力舱下方的压载舱;系泊定位组件的一端与立柱连接,系泊定位组件的另一端设于海底;浮力舱内具有气体容置腔,压载舱内具有液体容置腔;输电塔结构受浮力舱的浮举力而设于海面上方。本发明通过输电塔结构下方设置至少一个立柱,且立柱包括具有气体容置腔的浮力舱,浮力舱内存在气体以产生与整体装置重力相平衡的浮力,确保漂浮支撑结构能够在海面上漂浮,降低了因海平面下降而接触海床的风险,同时能够确保输电塔结构受浮力舱的浮举力而始终处于海面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16186283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15501.6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化基建业务用图谱构建展示系统,涉及图谱构建展示技术领域,通过转向发送单元将播放信息组和最终对象传输到显示控制单元,之后显示单元控制单元获取到播放信息组内的划分段和对应的组成成员,将划分段传输到一致的组成成员的目标设备上,将所有的划分段组合成的标的对象传输到最终对象的目标设备上;目标设备,在接收到对应的需要播放的划分段或标的对象时,会自动进行人员核验,通过人员核验确认每个人在观看对应符合权限的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将不同的数据传输到不同人员上;本发明简单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51067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53449.X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6 , H02H1/00 , H02H7/22 , G06F111/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联锁故障传播路径的解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和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具体为计算发生故障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初始故障状态向量;根据历史数据求解物理层中各节点的状态影响矩阵;根据初始故障向量和状态影响矩阵进行计算,从而得到联锁故障的传播路径。即在极端天气灾害作用于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而导致其发生联锁故障时,实现确定连锁故障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0957764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979235.2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灵活性评价方法。本发明包括求解发电机组综合静态指标与求解电源规划方案灵活性指标两大步骤,步骤A:对各发电机组固有技术灵活性特性TFCs进行归一化处理,在一定权重下将各类固有技术灵活性特性TFCs聚合为发电机组的综合静态指标;步骤B:确定各发电机组的工作状况,根据所有发电机组的综合静态指标以不同的权重求和得到电源规划方案的灵活性指标。本发明对每个技术灵活性特性分配以不同的权重,同时对机组综合静态指标进行修正,可以用于机组间或系统间的灵活性比较,在指示系统具有的灵活性方面更具参考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061492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217197.7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配电网重要负荷配置储能设备形成储能系统;根据配电网日负荷曲线决定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并计算储能系统任意时刻的剩余电量;根据储能系统剩余电量计算其在配电网失电形成孤岛情况下的紧急支撑能力;以储能系统建设成本最小以及故障情况下储能系统紧急支撑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配电网潮流约束与继电保护约束为约束条件,对储能系统功率容量进行优化配置。本发明在设计规划阶段对储能系统的设备选型、系统结构与运行方式进行统筹考虑,可有效降低储能装置的配置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3457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17566.2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分布式储能选址定容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根据以往可再生能源出力数据、常规发电机出力数据和负荷数据预测第二天的出力和负荷数据;分析历史数据,根据实际需求,给出储能电站的初始数据;建立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分布式储能选址定容的最优模型,以储能电站的位置、容量和每个时刻的SOC为优化变量,以降低储能运行成本为目标,考虑设备模型约束和系统运行约束;根据所建模型,建立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matlab环境的仿真平台,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储能最优选址定容问题,并降低了储能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54667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321238.9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规模化海上风电柔性送出系统安全控制策略求解方法。在现有海上风电接入电网规划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海上风电柔性送出对电网安全稳定的影响,提出适应海上风电大规模接入和柔性送出的安全稳定控制策略。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步骤1、针对规模化海上风电柔性送出系统建立大系统协调控制数学模型;步骤2、利用大系统协调控制数学模型制定求解策略。本发明从安全稳定控制的基本方法着眼,通过建立协调控制数学模型和求解模型的方式,制定安全控制策略,从而保持系统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