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4017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80001550.6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8/2484 , H01M8/1231
Abstract: 分流器(2)具备第一分流器主体(2a)及第二分流器主体(2b)。第一分流器主体(2a)具有与第一气体流路(43)连通的气体供给室(20a),第二分流器主体(2b)具有与第二气体流路(44)连通的气体回收室(20b)。第一分流器主体(2a)具有:第一顶板(21a)、第一底板(22a)以及第一侧板(23a)。第一顶板(21a)包含用于使第一气体流路(43)和气体供给室(20a)连通的第一贯通孔(211a)。第二分流器主体(2b)具有:第二顶板(21b)、第二底板(22b)以及第二侧板(23b)。第二顶板(21b)包含用于使第二气体流路(44)和气体回收室(20b)连通的第二贯通孔(211b)。第一底板(22a)和第二底板(22b)彼此由不同的部件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1260222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80021344.1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8/2484 , H01M8/0258 , H01M8/2485 , H01M8/12
Abstract: 分流器(2)具备第一分流器主体(2a)及第二分流器主体(2b)。第一分流器主体(2a)具有与第一气体流路(43)连通的第一气体室(20a)。第二分流器主体(2b)具有与第二气体流路(44)连通的第二气体室(20b)。第二分流器主体(2b)配置于第一分流器主体(2a)内。
-
公开(公告)号:CN112602216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80002903.4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8/0208 , H01M8/0215 , H01M8/0228 , H01M8/2484 , H01M8/12
Abstract: 合金部件(200)具备:基材(210),其由含有铬的合金材料构成;氧化铬膜(211),其覆盖基材(21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气孔(213),其形成于基材(210)中的自与氧化铬膜(211)的界面起算30μm以内的界面区域(210a);以及延伸部(215),其从气孔(213)延伸到基材(210)内。延伸部(215)含有平衡氧压比基材(210)的主成分元素的平衡氧压低的元素的氧化物。
-
公开(公告)号:CN11221930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980024008.2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8/0247 , H01M8/0208 , H01M8/1226
Abstract: 在电池堆(11)中,多个单电池(1)分别具有合金部件(4)和第一电极层(5),该第一电极层(5)由合金部件(4)支承。合金部件(4)包括剥离抑制部,该剥离抑制部抑制涂膜(42)自基材(41)剥离。多个单电池(1)包括:中央部单电池(1a),该中央部单电池(1a)位于排列方向的中央部;以及端部单电池(1b),该端部单电池(1b)位于排列方向的端部。中央部单电池(1a)的合金部件(4)所具有的剥离抑制部的数量比端部单电池(1b)的合金部件(4)所具有的剥离抑制部的数量多。
-
公开(公告)号:CN112166518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80001970.4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森诚
IPC: H01M8/1213 , H01M8/0202 , H01M8/0258 , H01M8/12
Abstract: 电池堆装置具备:燃料电池单电池、第一隔板、以及第一接合材料。燃料电池单电池包括:固体电解质以及设置于固体电解质的一面的空气极。第一隔板(2)包括:朝向空气极(13)突出的突出部(23a)。第一接合材料(4a)将空气极(13)与第一突出部(23a)接合。位于外周部的第一接合材料(4a1)的厚度大于位于中央部的第一接合材料(4a2)的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283023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780002041.6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森诚
IPC: H01M4/86 , H01M8/0202 , H01M8/12 , H01M8/02 , H01M8/1213 , H01M8/1016
Abstract: 在燃料电池(10)中,空气极(50)具有距与固体电解质层(30)相反一侧的表面5μm以内的表面区域(51)和形成在表面区域(51)的固体电解质层(30)侧的内部区域(52)。表面区域(51)及内部区域(52)分别包含由以通式ABO3表示且A位点至少含有Sr的钙钛矿型氧化物构成的主相和由硫酸锶构成的第二相。表面区域(51)的截面上的第二相的面积占有率比内部区域的截面上的第二相的面积占有率大。
-
公开(公告)号:CN107710476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680001388.4
申请日:2016-06-07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森诚
IPC: H01M4/86 , H01M4/90 , H01M8/1246 , H01M8/1231 , H01M8/0236 , C04B35/00
Abstract: 燃料电池(10)包括:燃料极(20)、空气极(50)、固体电解质层(30)以及集电部件(60)。空气极(50)包含钙钛矿型氧化物作为主成分,并且,包含含有S及Cr中的至少一者的化合物作为副成分。空气极(50)具有与集电部件(60)对置的表面(50S)。空气极(50)的表面(50S)包括与集电部件(60)电连接的第一区域(S1)和与集电部件(60)具有间隔的第二区域(S2)。第一区域(S1)及第二区域(S2)分别包括由钙钛矿型氧化物构成的主相和由含有S及Cr中的至少一者的化合物构成的第二相。第一区域(S1)中的第二相的面积占有率大于第二区域(S2)中的第二相的面积占有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710488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680001457.1
申请日:2016-07-05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8/2425 , H01M8/1253
Abstract: 燃料电池堆(10)包括:在层叠方向上交替层叠的6片燃料电池(20)和7个集电部件(30)。6片燃料电池(20)分别具有燃料极(21)、空气极(23)、以及以氧化锆系材料为主成分且配置在燃料极(21)与空气极(23)之间的固体电解质层(22)。6片燃料电池(20)包含:位于层叠方向中央的第一燃料电池(20A)和位于层叠方向一端的第二燃料电池(20B)。第一燃料电池(20A)的固体电解质层(22)的拉曼光谱中的正方晶系氧化锆相对于立方晶系氧化锆的强度比大于第二燃料电池(20B)的固体电解质层(22)的拉曼光谱中的正方晶系氧化锆相对于立方晶系氧化锆的强度比。
-
公开(公告)号:CN111448695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80003503.0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8/04791 , H01M8/1009
Abstract: 固体碱性燃料电池(10)具备阴极(12)、阳极(14)和由LDH构成的无机固体电解质体(16)。在固体碱性燃料电池(10)发电过程中,无机固体电解质体(16)的阴极侧表面(16S)暴露于含有600ppm~20000ppm的二氧化碳的气氛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44869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80016767.X
申请日:2018-11-20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8/0265 , H01M8/2484 , H01M8/0271 , H01M8/243 , H01M8/2465 , H01M8/12
Abstract: 电池堆装置(100)具备:分流器(2)及燃料电池单电池(10)。分流器(2)具有:气体供给室(21)及气体回收室(22)。燃料电池单电池(10)具有:支撑基板(4)及发电元件部。支撑基板(4)具有:第一及第二气体流路(41、42)。第一气体流路(41)与气体供给室(21)连通,第二气体流路(42)与气体回收室(22)连通。第一气体流路(41)在近位端部(411)处在气体供给室(21)内呈开口。第二气体流路(42)在近位端部(421)处在气体回收室(22)内呈开口。第一及第二气体流路(41、42)在远位端部(412、422)侧彼此连通。第一及第二气体流路(41、42)构成为:第一气体流路(41)内的气体的压力损失小于第二气体流路(42)内的气体的压力损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