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及空调器
    6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9974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005537.1

    申请日:2018-08-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及空调器。换热管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的外表面上的翅片。翅片的相对于管体的中上部形成有第一换热增强结构,翅片的相对于管体的中下部为未加工的翅片结构。针对在管体顶部换热剧烈的状况,设置第一换热增强结构以增强其换热。由于在自上而下的结构上对流换热增强,相变换热减弱,管体的底部容易产生液膜堆积,翅片的未加工的翅片结构可以增强换热管排液功能,将液膜及时排走,有助于换热。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换热管的工作模式,既可以满足换热管的换热需求,又可以满足换热管的排液需求。

    换热管及空调器
    6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9974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004526.1

    申请日:2018-08-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及空调器。该换热管包括管体和设置管体上的翅片组,翅片组包括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第一翅片上形成有第一换热增强结构,第二翅片为未加工的翅片结构。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翅片上形成第一换热增强结构,可以增大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而不对第二翅片进行加工,让第二翅片保持光滑,可以保证换热管的导液性能良好,有利于提高冷凝管换热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保证换热管的导液性能的基础上,兼顾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冷凝管及冷凝器
    6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59184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916959.8

    申请日:2018-08-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4 F25B2339/04 F28F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凝管及冷凝器,冷凝管包括:管体,具有外表面及中心轴截面,外表面包括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第一外表面的至少部分位于中心轴截面的一侧,第二外表面的至少部分位于中心轴截面的另一侧;多个翅片,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翅片,第一外表面上任意一个翅片的高度,大于第二外表面上任意一个翅片的高度。上述冷凝管在安装冷凝管时,将第二外表面靠近地面安装,而冷凝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由第一外表面上产生的凝结液体向下流动至第二外表面,因为第二外表面的翅片高度较低,便于及时排走凝结液体,避免凝结液体堆积使液膜增厚而影响换热效果,增强第二外表面的排液能力,提高冷凝管的换热效果。

    立式油分离器的内筒、壳体及立式油分离器

    公开(公告)号:CN105222425B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510672528.8

    申请日:2015-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油分离器的内筒、壳体及立式油分离器,属于油分离器领域,为解决现有结构中油膜容易破裂的问题而设计。本发明立式油分离器的内筒的壁板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开设有导油凹槽和/或设置有导油凸筋;导油凹槽和/或导油凸筋至少部分地沿壁板的外侧面倾斜向下。本发明立式油分离器包括上述的内筒和/或上述的壳体,内筒设置在壳体内。本发明立式油分离器的内筒和立式油分离器的壳体增强了壁面上油膜的稳定性,降低了油膜被气体冲刷破裂的可能性。本发明立式油分离器油分离效果好,降低了气流夹带油滴返混的概率。

    空调用油分离器、冷凝器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07940833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391600.5

    申请日:2017-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3/003 F25B39/04 F25B2339/046 F25B240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用油分离器、冷凝器和空调器。空调用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引入待分离的制冷剂的进气口(2)、用于输出分离后的制冷剂的出气口和设在出气口处的过滤部件(3),过滤部件(3)包括:第一过滤区(31);第二过滤区(32),比第一过滤区(31)靠近进气口(2);第三过滤区(33),比第二过滤区(32)靠近进气口(2),以及其中,第一过滤区(31)对制冷剂的分离效率小于第二过滤区(2);和/或,第三过滤区(33)对制冷剂的分离效率小于第二过滤区。在本申请中,根据不同位置的气流压力设置相应的过滤区,改善了因过滤部件的性能过剩而导致的浪费的问题,也有利使得出气口的不同区域出气压力的均匀性。

    立式油分离器的内筒、壳体及立式油分离器

    公开(公告)号:CN105222425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672528.8

    申请日:2015-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油分离器的内筒、壳体及立式油分离器,属于油分离器领域,为解决现有结构中油膜容易破裂的问题而设计。本发明立式油分离器的内筒的壁板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上开设有导油凹槽和/或设置有导油凸筋;导油凹槽和/或导油凸筋至少部分地沿壁板的外侧面倾斜向下。本发明立式油分离器包括上述的内筒和/或上述的壳体,内筒设置在壳体内。本发明立式油分离器的内筒和立式油分离器的壳体增强了壁面上油膜的稳定性,降低了油膜被气体冲刷破裂的可能性。本发明立式油分离器油分离效果好,降低了气流夹带油滴返混的概率。

    立式油分离器内筒、立式油分离器及布置方式

    公开(公告)号:CN105115206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77417.9

    申请日:2015-09-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油分离器内筒、立式油分离器及布置方式,属于油分离器领域,为解决现有装置中流体的整体流速不受控的缺陷而设计。本发明立式油分离器内筒包括中空筒状的筒壁,筒壁从顶部至底部直径至少部分地逐渐增大。本发明立式油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上述的内筒。本发明立式油分离器内筒的筒壁从顶部至底部直径逐渐增大,筒壁的这种倾斜结构保证油滴下落得更加顺畅、快速,应用范围广。本发明立式油分离器倾斜的筒壁令内筒外壁和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化,继而导致流体流动截面积的变化,控制流体的整体流动速度,在保证压损不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油分离器的效率。

    油分离装置、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67702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1711079845.4

    申请日:2017-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分离装置、冷凝器和制冷装置,其中,油分离装置包括油分壳体和挡板(1),油分壳体上设有进气口,挡板(1)沿着与油分壳体的进气方向相交的方式设在油分壳体内,油分壳体包括设在挡板(1)下方的挡油底槽(10),挡板(1)上设有落液孔(3),用于使积存在挡板(1)上的润滑油落入挡油底槽(10)内。此种油分离装置可使分离出的润滑油及时滴落至挡油底槽中进行回油,保证顺利回油,从而提高油分离装置的油气分离效率,降低压缩机存在短暂缺油的隐患。

    管壳式换热器和空调机组
    7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96619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681581.2

    申请日:2019-0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和空调机组,其中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0)、换热管和折流板(20),换热管穿过壳体(10),折流板(20)安装在壳体(10)内,用于改变壳体(10)内的流体流动路径,折流板(20)设有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换热管穿过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邻近折流板(20)与壳体(10)的连接处,第二通孔(22)用于使流通于壳体(10)内的流体通过。空调机组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通孔可以消除滞流区域,提高换热能力;还可以减少折流板的振动,提高换热器的整体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