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听力的方法及声音输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060313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610060399.8

    申请日:2006-04-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G3/30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护听力的方法,侦测环境音的音量级;根据该环境音的音量级获得一参考能量值;接收一声音信号源输出的模拟声音信号;将该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声音信号;采用一预定的取样频率对该数字声音信号进行取样,获取多个振幅值;将该多个振幅值作为一参数计算一预设时间段内的声音能量值;当该声音能量值达到该参考能量值时,产生一听力保护信号;及响应该听力保护信号调低增益值。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听力的声音输出装置,既能够保护用户的听力免受伤害,又能够使得用户在环境噪音较大时仍能够在适当的音量级下欣赏音频。

    音频处理装置及其音量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80054A

    公开(公告)日:2007-06-13

    申请号:CN200510101991.3

    申请日:2005-11-30

    Abstract: 一种音频处理装置及其音量管理方法,听众手动调节音量时,该音量管理系统计算一预设时间段的平均噪音音量级,并将该平均噪音音量级设定为一参考噪音音量级。此后周期性地计算当前平均噪音音量级,并计算当前平均噪音音量级相较于该参考噪音音量级的变化率;同时周期性地计算音频信号的音频能量值。根据该变化率及该音频能量值调节该音频能量值,并藉此计算出较佳增益值,然后发送该较佳增益值到一音量控制单元用于放大音频信号。在噪音大小频繁变化的环境中,本发明使得听众既能够减少手动操作,使得听众在适当的音量级下收听音频。

    音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6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64447A

    公开(公告)日:2007-05-16

    申请号:CN200510101229.5

    申请日:2005-1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5/52 H04N21/4383 H04N21/439 H04N21/48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音量管理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接收一选择频道的命令信号;读取一设定表中该频道的设定增益值;及根据该设定增益值放大该频道的音频信号;其中,在输出一频道的音频信号时,如果当前增益值被调节,则根据该被调节后的增益值放大该频道的音频信号,并根据该被调节后的增益值及上述频道的设定增益值,计算出一综合增益值,用该综合增益值更新上述频道的设定增益值。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音量管理系统。实施本发明使得用户在自己喜好的音量级下欣赏各频道的节目,并避免用户在选择频道时进行不必要的手动调节音量的步骤。

    一种播放列表生成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85286A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510035542.3

    申请日:2005-06-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27/034 G11B27/3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播放列表生成方法。从各音频文件的标签中获得各音频文件的加权值,并根据各音频文件的加权值选择音频文件生成一播放列表;顺序播放该播放列表中的音频文件;在播放过程中接收一输入信号;识别该输入信号的类型;如果该输入信号为重复播放该音频文件的控制信号,则增大该音频文件的加权值;如果该输入信号为跳过该音频文件的控制信号,则减小该音频文件的加权值;更新该音频文件的加权值。本发明根据音频文件的历史播放记录分析出用户的喜好情况,使得生成的播放列表更符合用户的喜好。

    扭矩限制器
    6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71607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210351095.2

    申请日:2012-09-20

    Inventor: 李兵 杨波 张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7/024 F16D7/044 F16D43/2024

    Abstract: 一种扭矩限制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轴套及调节机构。输入轴上设有定位柱,输出轴上设有抵持柱。轴套一端为凸轮面,另一端为抵接面,凸轮面包括凹谷面及顶端面。轴套的圆周上设有凸轮槽,凸轮槽包括滑槽及定位凹部,定位凹部位于滑槽靠近抵接面的一侧,输出轴的抵持柱抵顶凹谷面,输入轴的定位柱设于定位凹部内,当输出轴所连负载较小时,输出轴随输入轴同步旋转;当负载较大时,凸轮面与抵持柱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而滑动至顶端面,此时,定位柱从定位凹部内滑出而移动至滑槽的一端抵顶,使凸轮面与抵持柱分离而实现输入轴与输出轴分离。本发明的扭矩限制器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且调整方便。

    翻转装置
    6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772642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015056.4

    申请日:2014-01-14

    Inventor: 杨波 李兵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3/06 B23Q1/52 B23Q5/341

    Abstract: 一种翻转装置,用于翻转工件,包括翻转板、凸轮组件、分别位于凸轮组件相对两侧的两个齿条、分别位于工件相对两侧的第一夹持模组和第二夹持模组。翻转板包括一动力输入轴。凸轮组件套设于动力输入轴上且包括一偏心凸轮。每个齿条包括传动部及与该传动部相连的凸面部,传动部上设有第一接合面及与第一接合面相对的第二接合面,凸面部与偏心凸轮始终相切。每个夹持模组包括传动组件和夹具组件。第一夹持模组的传动组件与两个齿条的传动部的第一接合面啮合,第二夹持模组的传动组件与两个齿条的传动部的第二接合面啮合。传动组件与夹具组件相抵触并驱动夹具组件夹持或松开工件。本发明的翻转装置采用单一动力实现对工件的翻转,结构简单,成本低。

    下料机构
    6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26727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310569689.5

    申请日:2013-11-13

    Inventor: 李兵 杨波

    Abstract: 一种下料机构,用于配合机械手将粘贴于底膜上的工件卸下并装入治具中,该下料机构包括取料组件及装设于该取料组件上的卸料组件,该取料组件包括基座、第一驱动件及吸取件,该基座包括座体、活动穿设于该座体的第一导向件、固定于第一导向件一端的吸取件及间隔设置于该座体上的多个顶出件,该吸取件上开设有多个收容孔,该多个顶出件对应活动地收容于该多个收容孔中,该吸取件背离该座体的一侧还开设有与外部气源连通的气孔,以产生负压吸取该粘贴有工件的底膜,该第一驱动件装设于该座体上,该卸料组件包括与该第一驱动件连接的支撑件、设置于该支撑件上的第二驱动件及连接于该第二驱动件上的止挡件。上述卸料结构结构简单且工作效率高。

    连接结构
    6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68111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310026746.5

    申请日:2013-01-24

    Inventor: 熊设 李兵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17/30 B25J15/0616 B65G47/91

    Abstract: 一种连接结构,其包括壳体、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封孔件及弹性件,壳体上贯通开设有台阶孔,台阶孔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及第三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的孔径沿朝向第三通气孔的方向逐渐缩小以在第二通气孔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倾斜的挡设面。第一固定件安装于壳体的一端上,第二固定件安装于壳体的另一端,封孔件包括一端开设有排气口的密封部,密封部收容于第一通气孔及第二通气孔内,并一端与第一固定件相抵持,排气口与第一通气孔及第二通气孔相连通。弹性件安装于第三通气孔内,并其两端分别弹性抵持于第二固定件及封孔件的一端,以使密封部与挡设面之间形成有与排气口相连通的通气间隙。上述连接结构具有不易破真空的优点。

    夹持机构
    6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86874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210287844.X

    申请日:2012-08-14

    Inventor: 李兵 杨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1/03 B23Q3/062 B25B5/142

    Abstract: 一种夹持机构,以夹持工件,其包括安装板、驱动组件及夹持组件。安装板上形成至少两个贯通槽,驱动组件包括装设于安装板上的驱动件及设置于驱动件一端的固接件,夹持组件包括换向件、至少两个夹持件、至少两个弹性件及至少两个传动件。换向件装设在安装板上,每个夹持件活动装设于一个对应的贯通槽中,每个传动件的一端与固接件固接,其另一端与一个对应的夹持件固接,且每个传动件的两端部之间绕设于换向件上。每个弹性件套设于一个对应的传动件上,且与对应的夹持件弹性抵持。驱动件驱动固接件伸缩,从而通过至少两个传动件带动至少两个夹持件朝向换向件运动,以夹持工件。上述夹持机构结构紧凑、厚度小,能够应用于夹持空间较小的场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