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多孔锌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91272B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0580037796.7

    申请日:2005-10-14

    Inventor: 章小鸽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碱锌电池、锌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中使用的固体多孔锌电极,其包括压缩为物理稳定的毛状物质的特定的锌丝、纤维、线或线束从而形成具有受控的几何形状和孔隙率分布的电极。不同的致密度结合了肋、边界、网格或片以实现良好的结构完整性、机械强度、电化学性能、和导电性。在模具种压制或将受压的片卷制也可以提供具有大的阳极/阴极界面面积和复杂几何形状的阳极。受控尺寸和成分的丝优选通过旋转成形由熔化的锌合金而制造。这样的阳极不易破损、具有长的存储寿命并且可以用于高速率放电的应用中。

    燃料电池的膜-电解质组件的制造方法和膜-电解质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1490878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780027458.4

    申请日:2007-07-20

    Abstract: 一种利用溶液三层涂布方法制造膜-电解质组件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制造具有高发电效率的膜-电解质组件,其中防止了电解质溶液渗进催化剂层中的孔内。所述方法包括施加用于第一催化剂层10、电解质层20和第二催化剂层30的墨并干燥处理第一催化剂层10、电解质层20和第二催化剂层30,以制得膜-电解质组件40。向用于第一催化剂层10的墨中加入成孔剂5,所述成孔剂由在第一催化剂层10的干燥处理温度下保持,并且在电解质膜20的干燥处理温度下溶解或升华并消失的物质构成。向第一催化剂层10施加用于电解质层20的墨。第一催化剂层10中的孔被成孔剂5堵塞,因此电解质不会渗进第一催化剂层10中。在高于第一催化剂层10的干燥处理温度的温度下对电解质层20进行干燥处理。结果,在第一催化剂层10中的成孔剂5溶解或升华并消失,从而形成孔6。

    燃料电池
    6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86010C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480018776.0

    申请日:2004-11-24

    Inventor: 大桥聪三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包括膜电极组件(1)的燃料电池,其中氢电极侧催化剂层(11a)的孔隙率低于空气电极侧催化剂层(11b)的孔隙率。具体地,使氢电极侧催化剂层的离子交换树脂与碳载体的重量比大于空气电极侧催化剂层中的该重量比;或使氢电极侧催化剂层包含具有某种粒径或更小的添加剂;或通过喷洒催化剂墨水形成氢电极侧催化剂层,同时通过转移法形成空气电极侧催化剂层。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减少由氢电极侧催化剂层经电解质膜转移到空气电极侧催化剂层的氢的量,从而抑制发生在空气电极侧催化剂层上的直接氢燃烧反应,延长燃料电池的耐久性。

    燃料电池及有关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20080C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380100490.2

    申请日:2003-12-11

    Inventor: 宫泽笃史

    Abstract: 一燃料电池,它包括一电极薄膜结构体(5)和一对分离器(9、9),在分离器之间夹有电极薄膜结构体。电极薄膜结构体包括一电解液薄膜(1)和一对气体扩散层(3、3),后者在电解液薄膜的两侧形成并用作电极。每对分离器有气流通道(13),以允许气体被供至有关的一个气体扩散层。有关的一对在气流通道以外的区域的气体扩散层的孔隙度小于有关的一对面向气流通道的区域的气体扩散层的孔隙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