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5347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1101654.X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泡沫驱气窜通道的治理与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判断气窜通道位置并计算体积;S2.注入泡沫,先向发生气窜的井组的注入井和采出井同时注入表面活性剂溶液,形成液体段塞,然后再向注入井和采出井同时注入气体,交替段塞表面活性剂溶液和气体在地下形成泡沫体系;S3.焖井,完成步骤S2后,将注入井和采出井的井口同时关闭进行焖井操作;S4.开井生产。本发明采用了注入井和采出井同步注泡沫吞吐的方法,由于不存在注入井和采出井的注采关系,所以在注入过程中泡沫不会从注入井沿气窜通道直接到达采出井,气窜通道得到有效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10159261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23179.4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测定致密油藏中泡点压力的装置,包括容器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容器内设有活塞,所述容器内被活塞分隔为样品腔和水腔;所述容器上设有与样品腔连通的第一端口和与水腔连通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上设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端口上设有第二截止阀;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容器内的压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装置测定致密油藏中泡点压力的方法,先绘制P-V曲线,再根据P-V曲线确定多孔介质中泡点压力。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考虑到了致密多孔介质对气体在原油中的泡点压力的影响,可以准确的测定出致密多孔介质中泡点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99968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22036.4
申请日:2019-04-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流度控制装置及方法,通过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和方法制得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纳米二氧化硅微乳液,由于连续相为超临界二氧化碳,纳米颗粒和表面活性剂为分散相,因此具有较好的注入能力,尤其是在孔喉较小的超低渗透油藏中。而且,通过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和方法制得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纳米二氧化硅微乳液在地层中运移时,能够在地层孔喉的剪切作用下,与地层水相互作用,形成水包气的二氧化碳泡沫,并且在由气包水转相为水包气的过程中,纳米颗粒能够吸附在气液界面,增强泡沫的稳定性,提高其控制二氧化碳流度的时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52425B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610541936.4
申请日:2016-07-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剂辅助CO2吞吐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将化学剂与CO2吞吐相结合,向进行过多轮次CO2吞吐的油井中首先注入降粘剂类化学剂或起泡剂类化学剂溶液段塞,之后向井中注入高压CO2段塞,注入完成后进行焖井。焖井时,降粘剂类化学剂与普通稠油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可大幅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了开采时原油流动阻力。起泡剂类化学剂的加入能够控制CO2气相流度,有效地防止CO2发生气窜,使得CO2向地层深处扩散,增加CO2气体波及体积。化学剂与CO2的协同作用使得多轮次吞吐后,油井仍能够保持较高的采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350050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610619541.1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C09K8/59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亚硝酸钠/氯化铵的自生热体系的反应调控方法及其应用,能够使两种生热主剂在地面配制和注入井下的过程中尽可能不发生生热反应、而在抵达目的地层时充分反应,从而有效释放出热量。该反应调控方法包括向亚硝酸钠/氯化铵的溶液体系中加入复合催化剂的步骤;其中,所述复合催化剂包括引发剂和在不同温度下对引发剂的封闭作用进行调控的催化活性抑制剂。本发明所提供的反应调控方法可应用在油气开采过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97960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867282.3
申请日:2018-08-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利用油基泡沫控制非混相驱二氧化碳流度的方法。该方法选用在油藏条件下形成油基泡沫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体系,通过该油溶性表面活性剂体系所形成的油基泡沫控制非混相驱二氧化碳的流度。通过所述方法能够有效控制非混相驱二氧化碳流度,扩大二氧化碳波及体积,提高其驱油效果;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常规水相泡沫的“遇水起泡、遇油消泡”的问题,并且不引入水相,减少了对采油设备的腐蚀,降低了采出液油水分离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872594B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710082826.0
申请日:2017-02-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饱和油多孔介质中CO2浓度分布和扩散系数的方法,本发明利用考虑油相膨胀的多孔介质一维轴向扩散模型,通过某一时间点多孔介质中的CO2实测浓度分布与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浓度分布进行拟合,从有量纲时间量和无量纲时间量的关系中求解出CO2在饱和油多孔介质中的扩散系数D。其中需要使用的实测浓度分布是在某一时间下,进行流体取样、分离并做气相色谱分析测得的。本发明能够直接测量得到某一时间点下,含油多孔介质中CO2的扩散浓度分布,避免了数模预测浓度的误差,同时求解方便,消除了压降曲线法在高温高压下压力急剧波动的影响以及复杂的求解、修正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7063935B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710267211.5
申请日:2017-04-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CO2在油水两相间扩散过程及扩散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将单液相压力降落法与双液相扩展浓度分布模型相结合,根据压力降落法测定的CO2在单液相中的扩散系数,通过扩展浓度分布模型可以直接得到CO2在两个液相中的浓度分布,进而获得CO2在油水两相间的扩散系数。本发明的方法避免了直接测量CO2向双液相扩散时的压力,提高了后续实验数据处理时的计算精度,并且运算更为简洁;同时,本发明的方法更加符合高温高压下的扩散特征,避免了在双液相扩散压力降较小的条件下存在压力大幅波动的问题,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符合高温高压下扩散的实际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4502059B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410724298.0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M10/00
Abstract: 一种压力波动下泡沫稳定性测试装置,一种压力波动下泡沫稳定性测试装置,包括泡沫发生部、泡沫测试部、压力调控部和清洗部;所述泡沫发生部、压力调控部和清洗部分别与泡沫测试部并联,通过阀门控制实现:泡沫发生部与泡沫测试部的单独串联;压力调控部与泡沫测试部的单独串联;清洗部与泡沫测试部的单独串联。本发明实现了压力波动条件下泡沫稳定性的测试,弥补了油气田领域现有泡沫稳定评价技术未考虑变压力影响的缺陷。本发明实现了变压力条件下泡沫状态的可视化观察,对于进一步研究泡沫变压力条件泡沫微观形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耐压性强,测试数据均在带压状态下完成,实验数据更贴近油气田生产现场,可信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84097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82829.4
申请日:2017-02-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多孔介质中CO2扩散浓度和扩散系数的装置,该装置能够直接测量获得多孔介质中某一时间点、空间点处的CO2浓度,进而通过有限大一维轴向扩散模型求得CO2扩散系数。本发明提出的装置可直接获得多孔介质中CO2的扩散浓度,并通过与之配套的方法直接计算得到CO2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系数,避免了传统方法需要通过复杂数学模型修正扩散系数的繁琐过程;同时本发明也可以满足高温高压实验条件,贴近现场环境,从而对CO2在多孔介质中的实际扩散情况进行研究,对数值计算预测CO2扩散浓度进行修正与指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