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52455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369428.3
申请日:2014-07-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N15/115 , G01N27/327 ,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克伦巴胺适配体以及检测克伦巴胺的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及该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克伦巴胺适配体为含有GCGTAGCTACTCATAT序列、长度为20-25个碱基的单链DNA探针,且3’端修饰了3’-NH2-(CH2)7-。该传感器提高了检测克伦巴胺的灵敏性,最低可以检测出1.0pg/mL的克伦巴胺;大大降低了检测克伦巴胺的成本,操作简单方便,可实现对克伦巴胺的快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400756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908936.9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485 , A61K38/00 , C12Y304/14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点突变改造的大鼠二肽基肽酶III。本发明所述的定点突变改造的大鼠二肽基肽酶III,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来源于Rattus norvegicus的二肽基肽酶III中制造多个氨基酸取代而产生的突变体,所述的氨基酸取代包括第560、562、564位的取代,以致所述定点突变改造的大鼠二肽基肽酶III为对6-甲氧基双呋喃香豆素具有氧化分解作用的酶。本发明所述的定点突变改造的大鼠二肽基肽酶III可应用于制备饲料及其添加剂或食品及其添加剂中消除6-甲氧基双呋喃香豆素的产品,还可应用于制备预防由6-甲氧基双呋喃香豆素诱发的疾病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3627652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463660.9
申请日:2013-10-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开平牵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解玉米赤霉烯酮的短小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的菌株的保藏号为:CCTCC NO:M2013407,该菌株16s rDNA的Genbank登录号为KF512664。应用时,将菌株制备成能对玉米赤霉烯酮毒素降解的液体菌剂或固体菌剂,用于降解饲料产品或谷物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该菌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安全性高,可专一、高效地降解饲料产品和农产品污染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达到提高饲料产品和农产品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627651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463588.X
申请日:2013-10-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开平牵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解玉米赤霉烯酮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的菌株的保藏号为:CCTCC No:M2013409,该菌株16s rDNA的Genbank登录号为KF512665。应用时,将菌株制备成能对玉米赤霉烯酮毒素降解的液体菌剂或固体菌剂,用于降解饲料产品或谷物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该菌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安全性高,可专一、高效地降解饲料产品和农产品污染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达到提高饲料产品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717766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910194271.4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N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化蛋白质酶的新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蛋白质酶的微水介质固定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蛋白质酶的预处理:将拟固定化的蛋白质酶置于具备该蛋白质酶酶活力的最适缓冲液条件的缓冲液中,冻干备用;B.固定化载体的活化;C.微水有机介质的制备;D.将步骤A得到的蛋白质酶置于步骤C所制备的微水有机介质中,与步骤B已活化的载体进行共价交联固定化,去除微水有机介质后,即得到微水介质固定化酶。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得到的固定化酶能够更好地保存酶活力,提高酶的稳定性,而且该方法操作简单,便于应用。本发明可应用于控释药物、生物传感器、功能多肽的固定化、生物芯片、生物反应器以及抗体的固定化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175736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22556.7
申请日:2011-01-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4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杂色曲霉素的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以其为基底电极固定黄曲霉毒素氧化酶组装的用于检测杂色曲霉素的生物传感器。在金电极表面先自组装上L-半胱氨酸功能膜,再插入到杂合普鲁士蓝电沉积工作液中,采用恒电位法即可制备普鲁士蓝杂合电极。采用碳纳米管作为电子传递体,将其均匀分散在壳聚糖溶液中,作为包埋黄曲霉毒素氧化酶的载体,再将壳聚糖-黄曲霉毒素氧化酶-碳纳米管混合膜组装到杂合普鲁士蓝修饰电极表面,就制成了用于检测杂色曲霉素的生物传感器。本发明所述的酶电极与生物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对杂色曲霉素响应迅速灵敏,响应时间快,检测电位低,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16450B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0810025825.3
申请日:2008-01-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生物传感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生物传感器电极,包括基底层与在基底层上形成的反应层,所述的反应层包含电子介体、溶胶凝胶薄膜和黄曲霉毒素氧化酶,电子介体固定在基底层上,溶胶凝胶将黄曲霉毒素氧化酶包埋于电子介体修饰的基底上成膜,即得黄曲霉毒素氧化酶修饰电极。本发明的生物传感器电极响应快、信号灵敏度可达到1.5ppm~0.125ppb、特异性高、使用方便、可定量检测,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216450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810025825.3
申请日:2008-01-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生物传感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生物传感器电极,包括基底层与在基底层上形成的反应层,所述的反应层包含电子介体、溶胶凝胶薄膜和黄曲霉毒素氧化酶,电子介体固定在基底层上,溶胶凝胶将黄曲霉毒素氧化酶包埋于电子介体修饰的基底上成膜,即得黄曲霉毒素氧化酶修饰电极。本发明的生物传感器电极响应快、信号灵敏度可达到1.5ppm~0.125ppb、特异性高、使用方便、可定量检测,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226939C
公开(公告)日:2005-11-16
申请号:CN01107435.3
申请日:2001-01-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酿造调味品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脱毒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菌株发酵后机械破碎或者发酵后直接与酿造调味品固体原料混合,或者用能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活性物与酿造调味品固体原料混合,温度为25~70℃,湿度为20%~80%,pH为6.0~8.5的条件下充分混合5~120分钟。该技术能降解酿造调味品固体原料中污染的黄曲霉毒素。本发明高效、温和、无毒安全,适用于食品加工黄曲霉毒素的脱毒。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