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菊苣-油葵轮作模式修复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21511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03900.2

    申请日:2016-0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105

    Abstract: 一种利用菊苣‑油葵轮作模式修复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方法,该方法是将菊苣和油葵按其自然生长期以菊苣‑油葵轮作模式种植在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中,进行常规栽培。菊苣和油葵在镉污染土壤中均能够正常地生长,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不影响菊苣和油葵的产量;而且因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大,能够吸收积累大量的多种重金属,特别是对于重金属镉在植株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本底值,达到了富集的水平。采用本方法栽培较简单,管理费低,其中油葵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菊苣有较高的蛋白质和饲用价值,经过简单处理后又能避免重金属重新进入食物链,可以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得到较高的经济收入。

    一种多环芳烃菲污染水稻专用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21510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99286.7

    申请日:2016-0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105 C12N1/14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污染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环芳烃菲污染水稻专用修复方法。其方法具体是:拟茎点霉HQ285146在制备水稻专用的多环芳烃菲降解修复剂中的应用。将拟茎点霉HQ285146活化,在含有马铃薯浸汁的液体培养基或者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水稻修复剂。随后在水稻移栽时浸苗和直接添加到根际土壤中,对水稻体内/外的菲进行有效去除。本农业菲污染修复剂的生产不受环境影响,生产周期短,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时间和产量易于控制,作用明显。采用浸泡植物,以及直接添加于土壤的方法使其既可以作用于污染土壤又可以作用于植物,方法简单,易操作,用量少,成本低且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一种干旱半干旱铅、锌矿区修复植物的筛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80267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04746.0

    申请日:2016-0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105

    Abstract: 一种干旱半干旱铅、锌矿区修复植物的筛选方法包括:修复植物初步筛选与确定,修复植物野外种植和野外盆栽,便携式仪器快速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样品采集、制备与实验室传统化学方法检测,修复植物筛选确定。本发明结合野外盆栽实验和野外对照实验,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植物的生长环境相近;选择抗旱性强、生命力旺盛、生长周期短、已有修复植物同科属的本地适种植物,并利用便携式重金属含量测定仪器快速检测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大大缩短了修复植物的筛选周期;该方法具有可控性和对比性强、筛选周期短、实际应用价值高的优势,可高效地筛选出干旱半干旱铅、锌矿区重金属修复植物,从而有效治理该地区及相似地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实现土壤净化。

    一种利用交流电场辅助东南景天修复重金属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34209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196698.8

    申请日:2016-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105 B09C1/00 B09C1/085 B09C2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交流电场辅助东南景天修复重金属土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取东南景天植株,以有机物料作为基肥,移栽至待修复土壤上;以重量份计,所述有机物料的组分为:泥炭土100份,豆粕渣50~75份,椰康15~20份,炭化稻谷壳10~15份,酒渣12~16份;在待修复土壤中施加交流电,电压强度为0.4~1.1V/cm,通电时间为15~20天,每天通电5~8h。本发明通过对重金属土壤施加特定电压强度和通电时间的交流电,并配合特定有机物料辅助东南景天植株修复重金属土壤,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效率以及植株地上部对重金属的积累量,从而提高重金属土壤修复效率。

    枝顶孢霉菌及其应用
    7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20962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307545.6

    申请日:2016-05-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R1/645 B09C1/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枝顶孢霉菌及其应用,该菌株命名为Acremonium sp.Y0997,菌株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6117,保藏单位是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是2016年3月14日,可用于实现现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或落地油泥以及酚酸类物质积累的经济作物连作土壤的生物改良,可显著地提高重度石油污染土壤或油泥的降解效率,大大缩短修复周期,改良经济作物连作土壤的连作障碍,降低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

    一种当地土壤的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50312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268201.9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nventor: 马文翠 尤学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105 B09C2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当地土壤的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优化方法,该方法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土壤修复当地的自然降雨量和土壤深度、含水率参数;步骤(2)、建立土壤修复模型;步骤(3)、根据当地特点,结合上述的土壤修复模型,模拟不同条件下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步骤(4)、选择适应当地条件的土壤修复模型,采用适合的修复措施;步骤(5)、合理确定初始污染浓度、灌溉和翻耕深度的优化参数,确定植物和微生物降解能力,实施优化的修复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确定污染土壤中待修复污染物和植物、菌株的时空变化,找出影响修复污染物降解效果的关键因子,提出与当地条件匹配的优化修复技术方案,提高修复效率和修复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