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93479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10458530.0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B01J31/22 , B01J31/18 , B01J35/08 , C07C37/20 , C07C39/16 , C07C45/29 , C07C49/807 , C07C209/36 , C07C211/46 , C07C213/02 , C07C217/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BS微球负载金属铱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化学材料与药物领域。本发明首先制备得到PBS微球,然后利用盐酸二甲双胍、苯甲醇、叔丁醇钾反应制备得到产物a,再利用产物a、2‑碘吡啶、碘化亚铜、碳酸钾、N,N‑二甲基乙二胺、乙腈制备得到配体b,进一步,利用PBS微球和配体b制备得到产物c,最后与二氯(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铱(III)二聚体CP*Ir反应制备得到PBS微球负载金属铱催化剂。本发明提供PBS微球负载金属铱催化剂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催化剂,与传统合成双酚F和醇氧化成醛或酮实验方案相比,具有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可回收等优势,符合经济环保理念。
-
公开(公告)号:CN11461849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0221480.9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01J23/75 , B01J21/18 , B01J35/10 , B01J37/08 , C07C209/36 , C07C211/47 , C07C211/52 , C07C211/58 , C07C211/35 , C07C211/06 , C07C211/51 , C07C211/45 , C07C213/02 , C07C215/68 , C07C215/76 , C07C319/20 , C07C323/36 , C07C221/00 , C07C223/06 , C07C225/22 , C07C227/04 , C07C229/60 , C07C229/42 , C07C229/44 , C07C231/12 , C07C233/43 , C07C237/30 , C07C253/30 , C07C255/58 , C07C255/42 , C07D295/135 , C07D213/73 , C07D213/38 , C07D215/38 , C07D215/40 , C07D209/08 , C07D265/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孔碳负载的氮硫共配位的钴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包含钴盐与含硫蛋白在内的原料在溶液中进行配位组装,形成蛋白‑钴离子交联网络;蛋白‑钴离子交联网络依次经过热解和干燥,即得催化剂。该催化剂中蛋白的硫和氮实现原位掺杂,同时通过氮、硫元素与钴离子的共配位以实现钴离子的锚定,经高温热解后使得钴以钴单原子形式存在,从而表现出超高的原子利用率和催化活性。该催化剂可在温和条件下用于硝基化合物和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多相催化加氢反应,在120℃时转化率大于99%,产物选择性大于99%。且该催化剂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87437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62497.7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延安大学
IPC: C07C209/36 , C07C211/58 , C07C211/61 , C07C211/51 , C07C211/45 , C07C211/46 , C07C211/52 , C07C213/02 , C07C215/76 , C07C217/84 , C07C215/68 , C07C227/04 , C07C229/60 , C07C231/12 , C07C233/43 , C07C253/00 , C07C255/58 , C07D317/66 , C07D215/40 , C07F5/02 , B01J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氟甲烷磺酸银催化还原硝基芳烃制备芳伯胺的方法,该方法以廉价易得的三氟甲烷磺酸银为催化剂、苯硅烷为氢源、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为溶剂,不需要利用昂贵配体,在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即可使硝基芳烃还原得到芳伯胺。本发明采用均相银催化体系用于硝基芳烃的还原,具有成本低、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避免了使用氢气和高压釜等特殊设备及过量的硼氢化钠还原剂等。
-
公开(公告)号:CN11685099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94037.2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北京氦舶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IPC: B01J23/755 , B01J35/06 , C07C209/36 , C07C211/46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碳纳米纤维负载单原子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1)将电纺丝的前驱体用溶剂配成质量浓度为10‑30wt%的纺丝液,将镍的前驱体溶解于纺丝液中,然后将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成纳米纤维;2)将纳米纤维置于管式炉中进行预氧化和高温碳化,得到碳纳米纤维负载单原子镍催化剂。制得的催化剂,单原子镍粒子尺寸均一地负载于碳纳米纤维上,在硝基苯液相加氢制备苯胺的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832871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291531.5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31/28 , B01J37/03 , B01J37/34 , C07C209/36 , C07C211/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Ni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制备好的具有导电性的凝胶压入不锈钢管中,静置,干燥后,将含有可溶性镍盐的水溶液加入到管中,插入铂电极,通电进行电沉积,沉积完毕,将溶液排除,洗涤,干燥,得到纳米Ni催化剂。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可以作为以二硝基甲苯(DNT)为原料制备二氨基甲苯(TDA)的加氢催化剂,具有收率高、成本低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3563201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110783836.3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浙江迪邦化工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C07C211/52 , C07C209/36 , B01J19/00 , B01J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固定床微反应器连续高效合成3,4‑二氯苯胺的方法,包括步骤:(1)以3,4‑二氯硝基苯为原料,将其溶解于溶剂中作为待加氢底物溶液;(2)将待加氢底物溶液与氢气进入微混合器内进行混合,形成具有良好气液微分散状态的气液混合物,然后进入填有固体颗粒催化剂的微填充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反应的温度为30~150℃,压力为1~5MPa;气液混合物在微填充床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10~120s;(3)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液体产物进入后续的分离纯化系统。该方法操作简单、放热可控、反应周期短、环保安全、节省人力,且所得产品纯度高,脱氯副产物含量极少,无需额外加入脱氯抑制剂。
-
公开(公告)号:CN115155662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0865510.X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B01J31/06 , B01J35/12 , B01J23/44 , B01J35/00 , B01J37/16 , C07C209/36 , C07C211/52 , C07C211/51 , C07C211/4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及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制备芳胺化合物的方法及其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特定糖基聚醚型表面活性剂原位还原并且稳定分散得到钯纳米颗粒催化剂溶液,并将其用于水相中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制芳胺类化合物。本发明方法贵金属使用量较低,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选择性和底物普适性,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并且具有优异的循环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67297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825646.2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西安本清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IPC: B01J8/10 , B01J8/00 , B01J8/08 , C07C209/36 , C07C211/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加氢反应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难以分段式地将氢气投入至液体的中部和上方,从而加快异丙基苯胺的生成效率的问题,具体是一种喷射流加氢反应器,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底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分隔板,分隔板与壳体的底侧内壁固定连接,本发明是通过弧形空心板转动,使得氢气分段式地投入至异丙基硝基苯液体的中部和上方,从而加快氢气与液体的混合效率,通过缓冲机构避免壳体内部压强过大,从而降低反应时的安全性,通过收集机构加快对催化剂的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12979476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110224656.1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209/36 , C07C211/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苯二胺的生产工艺,涉及化工技术领域。所述工艺依次包括步骤如下:S1、一段硝化;S2、二段硝化;S3、催化加氢。所述工艺通过合理搭配两种连续硝化反应器,技术上可做到本质安全;反应前段使用微通道反应器,在较短时间实现很好的传质混合使90%以上的原料完成转化,同时利用微通道反应器高效传热的特点将大量反应热移出反应体系;反应后段使用列管式反应器,可以提供足够的熟化时间,完成剩余不足10%的反应,同时列管式反应器的换热能力足够移出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得混苯二胺的产品纯度高、生产效率高、安全隐患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60621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882366.5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山东国邦药业有限公司 , 国邦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209/36 , C07C209/54 , C07C211/52 , C07C209/84 , C07C209/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4‑二氟苯胺的合成方法,采用全新的合成路线,以3‑氟‑硝基苯、无水氟化氢、氢气为原料,以贵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通过无水氟化氢中的班伯格重排生成3,4‑二氟苯胺,产物的摩尔收率达到88%以上,选择性达到91%以上,气相纯度达到91%以上;与现有的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品收率高,三废总量少,原料廉价易得,生产成本低,催化剂可回收利用,经济效益高,工业化应用可行性高,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