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4992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1810015627.2
申请日:2018-01-08
Applicant: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排汽200MW机组中低压缸联合零出力供热系统及方法,涉及火电厂供热节能领域,系统包括中压缸、中压调门、第一低压缸、第二低压缸、热网加热器、凝汽器、控制调节阀和冷却蒸汽系统,中压调门设置在中压缸进汽管道上,热网加热器蒸汽入口分别与中低压缸连通管以及中压缸进汽管道相连,管道上分别设置有调节阀,从中压缸进汽管引来的供热抽汽管道上设有减温减压装置,冷却蒸汽系统与低压缸蒸汽入口管道相连,冷却蒸汽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流量计及温度、压力测点,低压缸蒸汽出口与凝汽器相连,中低压缸连通管上设置具有密封功能的调节阀,该系统可在满足供热需求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机组调峰能力,并具有投资低、操作灵活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44664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0868671.X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高能水进口调节阀双控制模式的逻辑控制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锅炉启动分离器,锅炉启动分离器的贮水箱出口分两路,一路是高能水回收系统,适用于流量自动控制模式,另一路通过高能水进口调节阀和361阀协同调节,适用于贮水箱液位波动较大的情况,本发明规定了高能水进口调节阀两种自动控制模式,流量自动控制模式适用于机组处于锅炉启动分离器的贮水箱液位和机组负荷相对稳定的阶段,启动分离器贮水箱液位控制模式适用于贮水箱液位波动较大的情况,明确了此种模式下高能水进口调节阀和361阀协同调节水位的方法;通过高能水进口调节阀逻辑的确定,确保了高能水回收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并减小了运行人员的操作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53162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950275.1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储热耦合切缸热电联供机组及其运行方法,基于进行了切缸改造的热电联供机组,中低压连通管的抽汽管道连接储热系统,储热系统连接热网循环水系统中;储热系统包括储热换热器、储热装置、储热装置进口阀门和储热装置出口阀门,储热换热器的蒸汽入口连接低压旁路管道以及中低压连通管的抽汽管道,储热换热器还连接储热装置,储热装置连接间壁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连接混合换热器,储热换热器连接混合换热器;本发明储热耦合切缸协同调节方法增大机组热电比的调节上限,增大机组的热电运行域,能提高机组的电负荷调节能力,同时能提升供热能力;基于储热系统耦合切缸协同调节,极大地提高机组热电调节的灵活性和调节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462294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780088558.1
申请日:2017-05-19
Applicant: 真空能量有限责任公司
IPC: F24D1/00
Abstract: 负压供暖系统涉及热力领域,即节能技术,用于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温室、畜牧场等的自主供暖。为了高效地传递来自热能量源的热流,真空‑蒸汽式传热方法被用于具有可调节稀薄深度的环境中,具有单独的凝结水回水装置和抽真空装置,可以将供热点安装在地下室、地板和屋顶等不同场所中。所述系统的可靠性可通过其安全和不间断的运行以及在系统的气密性不令人满意的情况下(以消除泄漏)来确保。通过定期运行泵,通过高传热率和最小的电力消耗来实现负压供暖系统的高能效,同时该系统的效率为88%,节能可高达40%。
-
公开(公告)号:CN112556313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577789.9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镇江市恒利低温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高温高压蒸汽的供热、空分系统及其应用方法,涉及空气分离技术领域,包括空气压缩机,用于压缩原料空气;空压汽轮机组,为背压式汽轮机,连接于空气压缩机上,用于驱动空气压缩机。本发明充分利用了蒸汽的能量,避免次高压蒸汽直接减温减压造成能量的浪费,通过本发明实现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蒸汽能量浪费的问题,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大大减少了能源浪费,在使用过程中无废气、废水排放,环境污染小,采用的空分技术成熟,安全风险小。
-
公开(公告)号:CN112556312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53673.4
申请日:2020-12-12
Applicant: 镇江市恒利低温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迎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蒸汽驱动空气分离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蒸汽T级利用系统,本发明相比传统电驱动空分,用汽轮机替代了电机,由蒸汽驱动替代了电驱动,运行成本仅为传统电驱动的一半左右;提升了整个空分系统的运行效率,系统运行成本较低、能耗低,节省了能源。制氧制氮成本比电驱动制氧制氮方式成本可降低50%;同时,本发明工艺制取氧气氮气的同时,空气分离的效率和经济性进一步提高,与常规空气分离技术相比运行成本降低1/2左右,并且系统运行简单、操作便捷。由于耗能降低,单体出氧率、出氮率的耗能排放更低,效率更高,实现化学链产生中间蒸汽热能有效收集及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555957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14678.6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万江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供热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涉及供暖系统技术领域。包括用汽设备、汽水分离器、回收罐、水泵及污水池,用汽设备上安装有一级乏汽管道,且通过一级乏汽管道与汽水分离器相连接,汽水分离器上分别安装有二级乏汽管道与冷凝水送入管道。该蒸汽供热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用汽设备排出的乏汽经汽水分离器将乏汽、冷凝水两者分开,其中冷凝水进入回收罐中,在回收罐内,冷凝水新产生的二次闪蒸汽存于罐内上部,经连接管道排出后并入二级乏汽管道中,冷凝水则由水泵送入余热回收设备中,本系统采用密闭式装置回收高温冷凝水,既可多回收因开式回收损失的能量和水量,又能收到良好的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460666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259995.5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广州三川控制系统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蒸汽供暖系统,包括蒸汽发生设备、汽水分离器、供暖模块、供水模块、回收模块,蒸汽发生设备用于产生蒸汽,蒸汽发生设备产生的蒸汽进入汽水分离器,汽水分离器用于分离蒸汽中所夹带的水分,汽水分离器处理后的蒸汽进入供暖模块,汽水分离器处理后的冷凝水进入供水模块,回收模块包括余热回收罐,回收模块用于回收供暖模块和供水模块排出的冷凝水和/或蒸汽,回收模块处理后的水进入蒸汽发生设备。通过设置供水模块,能够将冷凝水用于供应生活用水,通过设置回收模块,能够回收供水模块中未被使用的冷凝水以及供暖模块使用后的蒸汽,从而实现了蒸汽和冷凝水的余热的充分回收利用,提高了蒸汽的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4161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880092505.1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真空能量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热系统领域,尤其涉及节能技术。一种具有独立(封闭)供暖系统并连接到集中暖气供暖系统(热力发电站、区域加热厂、区域锅炉房等)的独立加热分站,目的在于在安装在住宅、公共和工业建筑物和结构以及温室,畜牧场等环境中的负压加热系统(负压可调程度的真空蒸汽加热系统)负压环境(真空)下产生蒸汽。本发明可用于在系统的外围点(即在用于向建筑物和结构的室内供暖的系统的热入口处)使用单独加热分站的供热系统的建造和现代化建筑。所提出的独立供暖分站使得可以定量地调节蒸汽的温度(通过调节过热水的流量),并且还可以通过产生从0.01MPa至0.09MPa、蒸汽工作温度范围为96℃至68℃可变的真空(负压)水平来集中地、定性地调节蒸汽的温度。当前的独立加热分站使用最少量的网络(grid)水来在真空环境下产生蒸汽,在传递热通量相同的情况下,其量比传统热水加热系统的独立加热分站所需要的网络水的量少1.324倍。由于所述子系统的泵设备周期性地工作,子系统用于产生真空并将冷凝水返回至回流水和冷凝水总管所消耗的电能量也最小。供暖分站系统简单、可靠、使用安全、易于维护和维修。根据控制加热分站安装的技术法规,所提出的单个加热分站可以为独立式、附加式或建在建筑物或结构的地下室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520695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84443.0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电解槽烟气余热回收的综合利用系统,该系统通过烟气换热器产生的蒸汽分别形成三条热回收利用管路:(1)蒸汽经补燃锅炉供给氧化铝制备工艺系统;(2)蒸汽供给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3)蒸汽供给供暖系统;实现用户在不同季节的用冷和用热需求;通过合理的热力系统设计,解决铝电解槽烟气余热品味较低、烟气参数波动等问题,回收铝电解槽烟气余热,为氧化铝生产提供高品位工艺蒸汽,实现节能减排和余热的综合利用的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