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1997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56119.4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4B35/56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熵陶瓷和耐高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温高熵碳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原位制备方法及应用。该超高温高熵碳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化学式为(NbaMobTacWdMeDf)Cg,其中M为Ti,Zr,Hf等金属元素的一种或几种,D为类金属元素。该高熵碳化物基复合材料以高熵碳化物陶瓷为基体,高熵合金分布于陶瓷基体之间,达到增强增韧的效果,并可通过改变C含量调控其组织。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备周期更短,且制备出的复合材料致密度和纯度高,具有更优异的室温和高温性能,室温强度不低于3500MPa,2000℃时的强度不低于400MPa。
-
公开(公告)号:CN11777885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54399.5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高熵效应的超高温难熔高熵合金、制备方法及应用。该超高温难熔高熵合金的原子百分比的表达式为NbaMobTacWdMeCf,其中,M为Ti、Zr、Hf、V、Cr、Fe、Co、Ni、Ir、Ru、Re、Rh、Y、La、Al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通过设计合理的元素配比,获得梯度C含量与目标合金组织结构间的规律,并建立微观组织与材料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获得具有优异室温和超高温力学性能的合金材料。合金的室温压缩强度不低于2000MPa,室温塑性不低于5%;同时在1600℃条件下的高温强度不低于1000MPa,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
-
公开(公告)号:CN113308635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548060.7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纳米析出相的低热中子吸收截面中熵合金及制备方法,该中熵合金的各个组分的百分比计:Fe:20~35at%,Cr:20~35at%,Ni:30~50at%,Ti:2~7at%,Al:2~7at%。通过真空感应熔炼的方式得到铸锭,固溶后经过30%~80%变形量的冷轧和热处理工艺后得到含有弥散纳米析出相的中熵合金,具备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在400‑600℃受到高能离子辐照时,纳米析出相可通过“回溶‑再析出”过程保证其动态稳定性,在600℃下受到100DPA高剂量离子辐照后,没有空洞肿胀产生,且位错环等辐照缺陷尺寸比没有析出相的合金有明显降低,展现了优良的抗辐照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746192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1502872.X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泡剂及制备方法和制备泡沫铝或铝合金的方法。该发泡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一定粒径的MgCO3粉末与另一种载体金属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球磨,该载体粉末既能与铝或铝合金润湿又具有良好的塑性。在球磨过程中能够将MgCO3粉末镶嵌在载体金属颗粒表层或包裹入内部,形成以载体金属表面或内部载有细小MgCO3颗粒的复合体。避免了MgCO3发泡剂在制备泡沫金属过程中由于比重相对较低且不被金属熔体润湿而溢出,造成环境污染以及所制备的产品孔结构不均匀等问题,同时具有良好的增粘效果,得到泡沫铝或铝合金具有光洁的致密表层,厚度为0.5~2mm,内部孔隙率为40~88%。该发泡剂成本低、无污染,且可用做增粘剂替代Ca粒或SiC颗粒,进一步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182877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811319165.X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熵合金和耐高温合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bMoTaW)100‑xMx系难熔高熵合金及制备方法,合金的化学成分如下:(NbMoTaW)100‑xMx,(0<X≤5%),M是B、C、O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除元素M外,每种元素的含量均不低于5%,不高于35%。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所需原料去除表面氧化皮等杂质,并按照原子比称量。再通过真空电弧熔炼将合金成分熔炼成铸锭即可。本发明的高熵合金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塑性,同时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和塑性,可用于特殊工况环境下的高温结构件等,在高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756647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611141148.2
申请日:2016-12-1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45/10
Abstract: 一种无铍无镍的高塑性锆基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各成分的原子百分比为:Zr 38‑50%,Hf 2‑15%,Cu 20‑30%,Fe 5‑10%,Al 10‑15%,Co 0‑5%,Ag 0‑5%,Nb 0‑5%;采用电弧熔炼铜模吸铸的方法制备。该非晶合金不含有Be和Ni等金属元素,提高了Zr基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强非晶形成能力,采用铜模吸铸法可制备出临界尺寸不小于5mm的Zr基块体非晶合金;具有高的硬度,且维氏硬度均大于540Hv;具有>3%的塑性变形能力;具有宽的过冷液相区范围,最大可达到92K。在精密复杂医用零器件、人工关节以及人杂骨骼等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722559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910194697.3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块体非晶合金领域,涉及一种氧合金化的铜锆/铪基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非晶合金的原子百分比表达式MxNyPzOw,其中50≤x≤95,1≤y≤40,0≤z≤40,0.02≤w≤0.5,且x+y+z+w=100。其中M为CuaZrbHfc,0.2≤a≤0.75,0≤b≤0.8,0≤c≤0.6,且a+b+c=1;N为Ti和/或Hf;P为Fe、Ni、Co、Nb、Ag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非自耗电弧炉或冷坩埚悬浮炉熔炼按原子百分数配比的金属单质与氧化物成母合金,所得母合金以水冷铜模吸铸方法制备成为块体非晶合金,通过氧合金化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块体非晶合金的临界尺寸不低于1.5 mm。
-
公开(公告)号:CN107779790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710876764.0
申请日:2017-09-2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含锗无镍无磷大尺寸钯基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各成分的原子百分比为:Pd:73‑80%,Cu:0<b≤8%,Si:0‑18%,Ge:2‑20%,Ag:0‑6%。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是不含有镍元素,潜在的生物毒性大大降低,提高了生物相容性;不含有磷元素,熔炼制备的方法简便;具有强非晶形成能力,采用玻璃包覆介质工艺提纯并水淬快冷可制备出临界尺寸1‑8mm的钯基非晶合金,其中玻璃形成能力最强成分采用电弧熔炼铜模吸铸的方法可制备临界尺寸不小于4mm的非晶合金,采用制备方式3可制备出临界尺寸不小于8mm的非晶合金;具有>3%的塑性变形能力;具有40‑60K的过冷液相区范。
-
公开(公告)号:CN108405831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230120.9
申请日:2018-03-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通过压铸过程制备泡沫铝及铝合金异型件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先将沫铝及铝合金加热至熔化,并在670~720℃保温30min,加入占金属溶液质量分数0.5~3.0%的碳酸钙,以600~1500 rpm转速搅拌6~15min后停止,将仍在持续发泡的熔体倒入压铸机的压射料桶,再将压射料桶内的金属熔体在670~710℃保温10~30min,通过压铸机压头以10~90mmps压入预先设计的型腔模具中,通过空冷或者水冷以5~20℃/s的冷却至室温,获得异型件制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异型件具有光洁致密实体表层,其厚度为1~4mm;内部孔隙率为35~86%。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