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4180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407861.2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闫振华 , 李永亮 , 夏绪卫 , 刘敦楠 , 高博 , 许小峰 , 张爽 , 沙江波 , 李秀广 , 罗海荣 , 张佩 , 朱东歌 , 马瑞 , 王峰 , 李晓龙 , 刘佳 , 李根柱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06 , G06F16/27 , G06F21/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存证的企业碳排放监控预警方法及装置,包括:S1:采集台区内每个企业的用电量,所述用电量类型包括: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储能耗电、和/或光伏发电;S2:根据所述用电量的类型和用电量,将电量数据,采用加密算法,数字存证并固化保存在区块链上,并向共识节点广播;S3:通过所述保存在区块链上的数据,采用边缘计算模块,计算所述企业的碳排放量;S4:当所述碳排放量的数值超过阈值后告警;S5:根据企业的碳排放剩余额度、月生产计划额度、调整各个绿色发电设备的发电负载本发明通过区块链记录企业的碳排放量,并提供预警处理,按照碳排放量的超额情况,即使调整绿色发电设备的负载。
-
公开(公告)号:CN11631910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81471.5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华电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L9/40 , H04L43/08 , H04L43/04 , H04L43/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网运行信息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电网数据,生成电网数据包,通过预先配置的物联网传输协议的传输子协议和加密子协议将电网数据包传输至智能电网系统;获取预存在本地的数据日志并将数据日志与电网数据包进行安全比对;确定为安全标识信息时对电网数据包进行数据解密,并对其进行特征提取和特征数据诊断;根据数据诊断结果以及数据日志对电网数据包再次进行安全比对;最后利用预设模型对电网安全数据进行深度安全识别并生成结果,以供工作人员进行安全防护作业。本发明可以提高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防护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2146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0148112.1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厂用电参与源网荷储协调的优化调控方法,其技术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火电厂中能参与厂用电优化调控的各系统设备的优化调控潜力进行分析,由火电厂上报自身最大可调减容量;步骤2、根据步骤1中各火电厂上报自身最大可调减容量情况对厂用电调节能力进行实测,测量在实际生产中能削减的厂用电负荷,并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期,通过削减厂用电负荷增加电网在尖峰时刻的备用容量,进而提高电网在高峰时段的供电能力。本发明可提高电网高峰供电能力,有利于缓解电网高峰供电紧张局面,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69374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69966.3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重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3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能源微网的智能化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储能模块和负荷管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与储能模块连接,用于基于能源微网运行情况控制所述储能模块工作;储能模块还与负荷管理模块连接,用于储存能源微网发出的电能;负荷管理模块用于对负荷进行分类,并基于能源微网运行情况管理负荷;通过储能模块将能源微网发出的电能进行储存,当能源微网出现停机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断非必要负荷供电,若停机时间过长,则会自动将负荷接入大电网,使用大电网进行供电。本申请通过检测能源微网运行情况,自动选择微网供电、蓄电池供电还是大电网供电,既充分利用了能源微网产生的电能,又保证了负荷端的稳定用电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552639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71922.X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知识库的非正常日负荷预测模型,充分考虑非正常日的负荷变化和特性等,确定非正常日的负荷预测方法。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知识库的非正常日负荷预测模型,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对待测日分类处理,对需要修正的待测日选取相应的修正模型。(2)根据分类结果,选取相应的修正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处理,计算负荷修正量。(3)将常规负荷预测结果与所选各修正模型的修正量进行综合计算,确定最终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24908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461496.7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电动汽车负荷分层分级调度优化方法,包括(1)确定基于智能合约技术的大规模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调度架构,(2)按照“充电‑行驶‑充电”的方式确定电动汽车充电能量上界、能量下界,整合为全过程能量轨迹模型。(3)以最小化电网运行成本的目标建立上层调度优化模型,优化计算得到电动汽车最优充放电功率曲线并将充电计划下发给电动汽车集成商。(4)从电动汽车集成商角度出发,按照调度中心下发的充电计划曲线,(5)通过进一步分层,设置站级层面进行求解。本发明通过构建电动汽车负荷聚合运营模式,在长时间尺度下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可以很好地响应异常电源或负荷波动,缓解电网基础设施扩建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130721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461445.4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源与交通网耦合下电动汽车负荷聚合调控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交通网络节点、交通网络路径长度、发电机组容量、用户行驶平均时间成本等数据,设置发电成本系数。计算电动汽车用户行驶和充电的时间成本、电力系统提供充电服务的供电成本。以降低电力系统提供充电服务的供电成本和用户的行驶充电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为目标。基于能源与交通网耦合下的电动汽车负荷聚合调控优化模型,采用最短路径算法的求解各节点分布式电源出力和交通流分布。通过对电动汽车交通流的调控,可以有效改善交通网络中潮流的分布进而影响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分布,改善电网潮流分布,促进新能源发电的消纳,提高整个系统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1812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506862.6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综合响应系数的电动汽车负荷聚合调控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电动汽车充电信息;步骤2、根据步骤1所采集的电动汽车充电信息,计算用户参与聚合调控响应指标,并确定各聚合调控响应指标的权重;步骤3、基于步骤2获得的各用户参与聚合调控响应指标的计算结果,计算电动汽车的综合响应系数,并形成初始聚合调控方案;步骤4、以调度计划与实际考虑综合响应系数确定的负荷功率偏差最小为目标,以调度后的负荷率、峰谷差、负荷波动率约束,进行电动汽车负荷的聚合调控优化。本发明能够解决传统聚合调控复杂程度高,对用户的调度响应评估费时费力,易出现维数灾害且计算时间过长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0807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11672047.9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虚拟电厂对现货市场结算影响的双层竞价系统及方法,包括:身份认证模块、信息录入模块、数据库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场景生成模块、内部优化模块、外部优化模块、结果校验模块和结果输出模块。本发明能够解决目前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较少考虑虚拟电厂参与所带来的影响,导致结算价格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676969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187403.6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调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调度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的荷电状态确定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的充电紧迫程度;基于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的充电紧迫程度对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调度。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充分考虑车辆出行紧迫程度等因素进行充电推荐调度,有效降低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满足电动汽车出行需求、平衡区域内充电站的负载、提升全局的充电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