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68532B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710573247.6
申请日:2017-07-1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原牧区嵌入式护坡,属于生态修复领域,包括土工格栅、嵌入式混凝土格室、护坡基质和护坡植物,所述土工格栅为格子网结构,所述土工格栅固定在河岸边坡上;所述混凝土格室为一侧设有若干空腔和凹槽的混凝土板,所述空腔沿板厚方向贯穿所述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背对凹槽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土工格栅;所述护坡基质填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护坡植物种植于所述护坡基质内。本发明克服了平原地区生态护坡的缺点,能够抵抗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恶劣条件,有效防止水力冲刷,起到固定边坡的作用,同时满足生态护坡的稳定性和景观要求,有利于保持三江源水源地的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9879434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66650.6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车式综合性生态浮床,包括浮板、底架、支撑杆和风能利用组件;所述底架设于浮板的中心位置,所述风能利用组件通过支撑杆设于底架上;所述风能利用组件包括风叶、风叶传动连接的传动杆、与传动杆连接用于平衡风叶的平衡板、设于支撑杆上并与传动杆传动连接的圆形转盘、与圆形转盘传动连接的主旋转轴、与浮板水平设置的副旋转轴、配合主旋转轴转动副旋转轴的齿轮和设于副旋转轴两端的生物圆盘;利用风能带动生物圆盘转动,从而对污染进行降解,一定程度上能增加水体中溶解氧、改善水动力情况,并且在无风时也可利用盘片上附着的微生物对污染吸附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09437397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406104.7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螺旋斜面结构的一体化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反应器为圆筒状,中间由一根金属转轴贯穿;反应器内部的转轴上有螺旋前进的金属斜面;反应器包括厌氧缺氧反应室和好氧反应室,反应室之间由截留器分隔开,厌氧缺氧反应室内含有厌氧缺氧填料,好氧反应室内含有好氧填料,有效解决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填料在反应器内移动状态不均衡,池内不同程度存在死区的问题,使填料得到充分利用;好氧反应室管壁下方以“井”字形布置若干微孔曝气头,为好氧生物填料提供必需的氧气,本发明装置集生物膜反应器和A2O技术于一体,占地面积较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效果更好更稳定,适宜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621631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0055468.X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C02F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活性酵母持续吸附金属离子的生物修复装置及方法,液体基质和酵母细胞悬液在生物质培养模块中进行培养,吸附反应模块将培养得到的生物基质抽入吸附反应模块的双向流化吸附管柱中,同时双向流化吸附管柱分别抽入金属溶液储槽、酸液储存罐和基质储存罐中的金属离子溶液、酸液和基质培养液,分离回收模块收集双向流化吸附管柱中吸附金属后的溶液,并对金属进行分离并回收利用,酵母细胞导入生物质培养模块中重新使用。本发明将酵母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至最高生长速率时直接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既保证了酵母细胞最大的吸附能力,悬浮分散的酵母细胞更能增加吸附面积;同时,使用过的酵母细胞悬液可及时回收处理后循环利用,既提高了处理效果,又降低了运行成本,达到高效经济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540100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970270.9
申请日:2017-10-1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OUR的活性污泥膨胀预警分析系统,包括污水过滤器、污水泵、曝气池、曝气装置、密闭反应池、分离隔板、多种生物凝胶、与所述生物凝胶数量对应的DO电极探头、PLC控制预警系统以及出水口,所述污水过滤器进水口与预处理系统和生化池连接管道上的取水口相连,所述污水泵分别与所述污水过滤器以及所述曝气池连接,所述曝气池出水口与所述密闭反应池连接,所述生物凝胶包括丝状菌、菌胶团、低温、低pH、低N、低P、高H2S以及多可溶有机物的生物凝胶,分别放置在不同分隔区域内,采用所述DO电极探头进行检测,所述密闭反应池的出水口与所述预处理系统连接。本发明具有对污水进行实时、多级预警以及对污泥膨胀成因进行实时分析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162367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464315.5
申请日:2017-06-1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C02F11/02 , C02F11/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河流底泥净化胶囊,净化胶囊包括外部壳层、内部壳层、复合絮凝剂和复合菌剂;外部壳层设置在内部壳层外,外部壳层与内部壳层之间填充复合絮凝剂,内部壳层中填充复合菌剂,复合菌剂中的菌种包含光合细菌、酵母菌、硝化菌、放线菌、假单孢菌。胶囊内外夹层的复合絮凝剂既可吸附降解河流水体底泥,也可为微生物菌剂提供初期生长条件,随着胶囊缓慢降解,内部菌剂逐渐变成优势菌,进一步实现底泥以及水质的净化,同时解决了常规无定形微生物菌剂效果欠佳,水体净化过程中载体需要回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021539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145206.7
申请日:2017-03-1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283 , B01J20/04 , B01J20/28023 , C02F2101/20 , C02F2103/001 , E01C7/32 , E01C1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截留重金属的透水路面复合系统,包括透水路面与后处理系统。透水路面从上到下依次为透水路面层,透水性上基层,透水性下基层,垫层与路基;后处理系统包括导流管道、水平过滤柱、重金属吸附材料与管道检修井。其中重金属吸附材料为钛酸钠纳米纤维与活性炭颗粒的混合材料。下雨时,携带有重金属的雨水径流通过透水路面得到初步过滤,再通过导流管道进入后处理系统得到强效吸附截留,最后的出水可作为清洁水源注入地下以补充地下水。该透水路面复合系统针对现有透水路面不能有效截留雨水径流中重金属的问题,强化了吸附吸能,其对铅、铜、镉和锌的截留率高达99%以上,有效避免了重金属渗流至地下水产生生态毒性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6969935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099568.7
申请日:2017-02-2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04 , G01N1/14 , G01N2001/1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生物膜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水下生物膜采集系统包括下潜定位装置,附着装置和采集收集装置,下潜定位装置包括悬挂钢索和配重块,附着装置纵向悬挂于悬挂钢索下端,配重块悬挂于附着装置下方,为整套装置提供固定及寻址功能;附着装置主要部分是一个具有双空腔的壳体,其中稳定空腔提供吸附于物体表面的动力支持,收集空腔为生物膜的采集场所;采集收集装置是带有刮取刷的动力装置,下部空腔与外环境通孔兼具排水和生物膜收集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用于水库、大坝,桥墩等处水下部位表面生物膜的采集工作,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拓展性强,采集效果优秀,可出色完成水下较深部位生物膜的采集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6958228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07599.2
申请日:2017-02-2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3/14 , C04B28/00 , E02B3/12 , C04B2103/0068 , C04B14/22 , C04B14/06 , C04B14/02 , C04B14/305 , C04B14/30 , C04B14/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及其实施方法。该结构单元为具有空腔结构的无盖承载主体,所述承载主体两侧面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中心处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承载主体的前、后和底面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承载主体由掺杂光催化材料且透光透水的混凝土结构制成。将承载主体的空腔朝上同一层通过卡槽依次咬合,再通过卡槽上的第二通孔穿插插件实现逐层堆砌铺设即可实现拓展作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河流、湖泊、人造水体景观等岸边的生态护岸混凝土结构单元,解决硬质护岸过于封闭,影响水环境生态系统物质能量交换等弊端及现有新型护岸结构冗杂,制作困难,适应性差等问题,该护岸加快了水环境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同时也强化了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与水体自净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74570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54103.X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污泥床反应器及其应用,其特征是,主要包括颗粒污泥反应区、悬浮污泥区、好氧反应区、三相分离器、气体循环系统、处理水循环系统;复合型污泥床反应器主体外壳材料采用PMMA,主体内部设施从下至上依次为颗粒污泥反应区、悬浮污泥区、好氧反应区及三相分离器;装置底部设有原污水进水口连接进水箱,顶部有排气口,三相分离器左侧设置出水口。优点:具有装置功能一体化,无需设置污泥回流、浮渣清除、搅拌及循环反冲洗等设备,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充分利用气固液三相内的循环,传质效率高,膜污染程度小,电耗少,处理成本低;并且,其在高效稳定地处理有机废水的同时,可实现生物能源沼气的回收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