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859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80003474.3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IPC: H01M10/42 , H01M4/133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5 , H01M10/44 , H01M1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及其锂二次电池系统,其中该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含特定组分的含硅颗粒和含铝颗粒,因此能够实现预定的体积电阻。因此,在发生内部短路的情况下,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可允许预定的电流泄露,同时在负极表面实现适当的绝缘,从而防止由于内部短路引起的锂二次电池的熔化现象和/或快速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195814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49291.X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浙江锂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及用电设备。该负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负极集流体层;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硅碳、第一石墨和第一硬碳;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石墨和第二硬碳;第一石墨的中值粒径为12~15μm,第二石墨的中值粒径为3~10μm。底层硬碳充分与硅碳结合,能够抑制硅碳体积膨胀问题,提高整体压密及低温性能;表层硬碳与快充石墨结合,硬碳大层间距以及各项同性结构能够有效缩短锂离子传输路径,提升表层动力学,改善电芯拐角析锂问题。通过上述第一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组合,在保证充分发挥硅碳材料高能量密度的同时显著改善动力学不足导致的拐角析锂,能显著抑制高硅体系下电芯反弹膨胀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6904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37151.8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广东东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贵州东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1B32/205 , C01B32/21 , C01B32/16 , C01B32/184 , C01B32/194 , C01B32/168 ,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10/0525 , H01M4/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长循环、高能量密度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磺化石墨烯与水混合,进行超声分散,得到磺化石墨烯分散液;(2)将步骤(1)的磺化石墨烯分散液转移至恒温水浴中,加入二次焦粒和过渡金属盐,得到悬浊液;(3)将步骤(2)的悬浊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石墨烯包覆的二次焦粒;(4)将步骤(3)的石墨烯包覆的二次焦粒与碳源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得到复合产物;(5)将步骤(4)的复合产物进行石墨化,得到所述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能够兼具优异的首次比容量、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6064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311069931.2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87 , H01M10/052 , H01M4/133 , H01M4/58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裸电芯、电池和电子设备,裸电芯处于卷绕状态,裸电芯包括多个负极片、多个正极片和多个隔膜,多个负极片和多个正极片交错堆叠,每一隔膜均位于一个正极片和一个负极片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裸电芯中,通过设置多个负极片和多个正极片,等同于将现有的多个裸电芯并联,在保证能量密度相同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降低裸电芯组装形成的电池的内阻,从而利于提升电池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56053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42713.5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4/13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结构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负极极片与锂离子电池,所述碳纤维结构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碳纤维、碳纳米管和聚多巴胺;所述碳纳米管和聚多巴胺包覆在碳纤维的表面;所述聚多巴胺在碳纤维与碳纳米管之间以强相互作用形式连接碳纤维与碳纳米管。本发明选择碳纳米管对碳纤维进行改性,碳纳米管和聚多巴胺包覆在碳纤维的表面,提升机械性能、界面性能的同时提高结构电池负极的比容量。其中聚多巴胺在碳纤维与碳纳米管之间以强相互作用形式连接碳纤维与碳纳米管,进一步提高了碳纳米管与碳纤维之间的粘结力,使其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5605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207718.8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星欧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成物、负极与电池。组成物包含一核壳结构,核壳结构包含一核材料与一壳材料,壳材料较核材料远离核壳结构的中心。核材料包含一结构元素氧化物,结构元素氧化物包含一结构元素,结构元素选自由锂、钛、铌、钴、铜、锡、硅、铁、锰与镍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二者。壳材料包含一混合材料,混合材料包含一改质硅材料,改质硅材料包含一硅系材料与一聚合物。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有助于提升电池安全性、使用寿命、稳定性以及电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56050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54083.3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深圳为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62 , H01M4/587 , H01M10/05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和用电设备,涉及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该负极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第一涂层设置于集流体和第二涂层之间;第一涂层的原料包括硬碳、第一软碳、第一导电剂、第一分散剂和第一粘结剂;第二涂层的原料包括第二软碳、第二导电剂、第二分散剂和第二粘结剂。该负极极片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压实密度、电子导电性、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并且还可以降低析钠风险和掉粉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526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45966.8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9J133/20 , H01M4/62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10/0525 , C08F220/48 , C08F220/54 , C08F220/7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粘结剂、正极极片及二次电池。本申请的粘结包括式I所示的第一聚合物,其中R1为C5~C12的烷基,R2为C1~C3的烷基、氢原子或芳基中的任一种;第一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6ⅹ104~2ⅹ106。本申请的粘结剂中基本不含有氟元素,而且溶胀率低、粘结力高,用于正极极片和二次电池中时,可以抑制正极极片的膨胀,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5259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35917.6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上海上汽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9J127/18 , H01M4/62 , H01M4/1393 , H01M4/133 , H01M10/0525 , C09J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干法电极复合粘结剂、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所述复合粘结剂包括导电剂分散液、高分子量PTFE乳液。所述高分子PTFE乳液即分子量不低于500W。所述导电剂分散液与所述高分子量PTFE乳液按折固后的质量比为(0.5~8):(92~99.5)。使用所述复合粘结剂并通过干法工艺制备负极片并提供制备方法。本发明使导电剂和PTFE乳液通过共沉淀的形式沉淀为新粘结剂,该复合材料可实现粘结剂的钝化改性,减弱与锂离子反应,加强活性物质的导电能力,提高粘结性稳定性,同时,通过干法制备的负极极片,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稳定性,可以大幅度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从根本上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5165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32724.5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1B32/05 ,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10/0525 , B01J20/20 , B01J20/28 , B01J20/30 , B01J21/18 , B01J27/24 , B01J35/56 , B01J35/57 , B01J35/61 , B01J35/64 , B01J35/63 , B01J3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介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介孔碳材料具有多级孔结构,所述多级孔结构包括孔径大千50nm的大孔,孔径为2~50nm的介孔以及孔径小千2nm的微孔,所述大孔、介孔和微孔相互连通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所述介孔和微孔分布在所述大孔的孔壁上,数量占介孔总数量70%以上的介孔分布在所述介孔碳材料的第一区域内,数量占微孔总数量的80%以上的微孔分布在所述介孔碳材料的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一区域包裹第二区域。本发明提供的介孔碳材料有利千快速离子传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储能容量,适合应用千二次电池、催化剂或吸附剂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