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3687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782074.5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高精度变形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北斗辅助InSAR地表形变序列时间分辨率的优化方法,其中,方法包括:提取基于SBAS‑InSAR的一维面状变形量;提取基于北斗/GNSS监测点的三维变形量;将北斗三维形变形序列转为InSAR雷达视线向一维形变;构建北斗和InSAR高质量监测数据集;构建北斗和InSAR监测数据驱动的变形规律融合模型;获取高时间分辨率的InSAR面状变形量。由此,解决了现有的地表形变监测技术的监测成本较高、布站周期较长,且时空分辨率较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3789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648740.6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Inventor: 张鸣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形变监测边坡实时监测及预警设备,属于边坡实时监测及预警技术领域,设置有便于定位组装的监测用定位座,且定位座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撑座;包括:控制板,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内表面,且支撑座的内表面上侧转动连接有蜗杆,并且蜗杆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蜗轮,同时蜗轮的上表面安装有旋转件。设置有旋转监测机构,可有效控制定位座的位置,并配合定位座组装的支撑座和蜗杆,以及蜗轮和旋转件的配合,控制连接座组装的监测杆的角度,从而控制监测头的角度,控制监测范围,并配合监测头和监测杆的角度调节,可根据定位座组装高度,扫描对向面边坡的情况,从而控制监测头使用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782678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110150001.4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Abstract: 一种激光雷达与空三测量数据融合评测凹型模具及其评测方法。凹型模具为十二个正五边形平面组成的正十二面体,有底面和11个测试面,由邻面安装板紧固为一个整体。测试面上切割有正五边形、正方型、圆形共5个凹口,分别安装对应的凹体。测试面上未切割部分为纹理测试区,含高分辨率测试区、中分辨率测试区、低分辨率测试区、灰度测试区、色度测试区。各纹理测试区为正方形,有色度测试卡,灰度测试卡。评测时分别按单个测试面进行评测,含点云指标评测、纹理指标评测。本发明提供了激光雷达数据与空中三角测量数据中点云融合和纹理融合的质量测试模具、融合评测指标、评测参数测试和计算方法,为数据融合质量提供检测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2782677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110149849.5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Abstract: 激光雷达与空三测量数据融合评测凸型模具及其评测方法。模具为十二个正五边形平面组成的正十二面体,有底面和11个测试面,由邻面安装板紧固为一个整体。测试面上设有正五边形、正方型、圆形共5个区域分别安装对应的模具。测试面上还设置有纹理测试区,含高分辨率测试区、中分辨率测试区、低分辨率测试区、灰度测试区、色度测试区。评测时分别按单个测试面进行评测;含点云指标评测、三角蒙皮纹理指标评测。本发明提供了激光雷达数据与空中三角测量数据中点云融合和纹理融合的质量测试模具、融合评测指标、评估参数测试方法,为数据融合质量提供检测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91983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22858.2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围压、浸水和渗流耦合的三轴仪岩石力学强度测试辅助装置,克服干湿循环条件下岩石力学强度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技术缺陷问题。本发明由水仓、水流控制设备、系统水管、二维水流控制装置、分流装置和三轴仪水槽之间相互运行共同实现围压、浸水和渗流耦合测试条件,配合常规三轴仪岩石力学强度测试装置,可实时准确获得此测试条件下岩石力学强度。辅助装置可以实现酸碱度变化、离子浓度变化、水体来源变化、水体温度变化等不同水体溶液条件,同时可以实现水流速度变化、水流冲击角度变化、水流压力变化等不同渗流环境条件。本发明对于揭示水库区高陡危岩受库水位消落影响的失稳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81699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33061.8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位山体深部多参数数据获取装置与方法,属于灾害探测领域,在钻孔内采用超弱光纤光栅阵列传感光缆,在一个钻孔内同时获取岩土体不同层位的位移变形、温度状况、渗透压力等多参数信息,并通过现场解算的方式实现多参数信息的融合分析,进而为采煤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发明能够掌握了解采煤区高位山体的深部多参数数据,可为研判高位山体的岩层动态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通过在高位山体区域选取有效的观测钻孔,并在观测钻孔内部署不同种类、不同尺度的超弱光纤光栅传感光缆,可以有效获取高位山体深部多参数传感监测数据,进而为判定高位山体的稳定状态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42916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876266.6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 深圳市墨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慧城市地下井监控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处理和智慧城市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集被监测城市地下井分布数据并作为第一映射数据构建地下井分布模型;采集所述被监测城市中每个地下井的井体数据并作为第二映射数据对所述地下井分布模型进行渲染更新得到地下井布置模型;采集所述被监测城市中每个地下井的配置数据并作为第三映射数据实时地对所述地下井布置模型进行渲染更新得到地下井监控模型;将所述地下井监控模型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该系统与该方法相对应。本申请的智慧城市地下井监控方法及系统,实现了对城市中地下井的布置位置、状态信息的全面监控,避免了传统技术中人为勘察存在的安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83711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0347825.X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6V10/764 , G06N20/00 , G06F16/29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样本生成方法,涉及矿井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该样本生成方法包括:针对任意一个废弃矿井,根据与废弃矿井相关的空间信息、自然环境要素信息和社会经济要素信息,确定空间要素信息;根据空间要素信息,确定针对每一个废弃矿井的标签;以及针对任意一个废弃矿井,根据标签,生成样本。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方法,基于多源地理数据的废弃矿井再利用智能分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1826193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1689486.5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T7/13 , G06T7/12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裂缝监测数据异常分类及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原始数据段中所有相邻的两个数据的差值的绝对值将原始数据段分割为N个子数据段;将长度大于24的子数据段作为初步正常子数据段,将长度小于或等于24的子数据段作为疑似异常子数据段;将相邻的疑似异常子数据段进行合并,得到合并后的疑似异常子数据段;分别判断每个合并后的疑似异常子数据段为“飞点”、“来回跳变”或“持续跳变”异常形态;分别判断相邻的两个初步正常子数据段或两个相隔“飞点”异常形态的初步正常子数据段为“台阶”异常形态或正常数据形态,直至完成所有初步正常子数据段的判断。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监测数据的可信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1055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784991.6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 , 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5 , G06N20/20 , G06N3/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险区和隐患点时空耦合的滑坡预警方法和系统,包括:(1)从风险区提取斜坡单元;(2)计算极端降雨模拟情景下斜坡单元的失稳概率P;(3)根据失稳概率P将斜坡单元划分到不同监管类别;(4)在每种监管类别内,搜集时空耦合预警模型的训练数据集;(5)构建基于堆栈泛化的集成学习网络模型,在每种监管类别内,分别采用每种监管类别对应的训练数据集训练集成学习网络模型,得到每种监管类别对应的时空耦合预警模型;(6)采用时空耦合预警模型分别对对应监管类别下的斜坡单元进行预警,预测斜坡单元的变形速率,根据变形速率进行预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