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8419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28692.3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济南大学
IPC: C04B1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泥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磷酸镁水泥及其生产制备工艺,包括:对成品磷酸镁水泥的平均物料脱落重量进行计算;基于所述成品磷酸镁水泥的平均物料脱落重量对混合设备的最小搅拌深度进行确定,或,基于研磨设备的侧壁压力对研磨设备的标准研磨体积进行重新确定,或,基于研磨珠的离心转速对研磨设备的电机转速进行重新确定;使用混合设备对混合完成的二级固体原料混合物进行加水搅拌以输出成品磷酸镁水泥;基于所述成品磷酸镁水泥的杂质质量比对所述最小搅拌深度进行重新确定,并控制所述混合设备按照重新确定的最小搅拌深度运行。本发明实现了水泥制备的精准性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1522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433433.1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T7/73 , G06V10/25 , G06V20/40 , G06V20/52 , G06V10/82 , G06V10/766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生产智慧车间的产品定位方法及系统,涉及定位技术领域,包括实时获取生产区域中监控摄像头的监控视频,判断监控视频中是否存在目标产品,若存在,则基于目标检测模型确定监控视频中每一帧视频信息的目标产品对应的目标候选框;从监控视频中每一帧视频信息提取目标产品对应的图像特征,结合监控摄像头所对应的空间坐标系对图像特征进行空间变换,确定目标产品的定位信息;若不存在,则进一步判断监控视频中目标产品是否为障碍物遮挡,若是,则结合预先构建的生产区域地图信息以及重定位算法对目标产品进行重定位,其中,重定位算法基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构建而成,由此能够实现对生产车间产品的精准定位和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253200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1810149028.X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内轮胎式气压加载环向预应力加固装置,该装置包括若干辐条支撑的轮框圈和安装在轮框圈外侧环面的充气胎;轮框圈由若干弧形轮框段拼接而成;轮框圈的外侧环面具有凹槽形轮辋;轮辋的两侧具有朝向充气胎伸出的固定卡;轮辋的上还安装有织网罩,织网罩的上具有与固定卡配合的胎唇,充气胎布置在织网罩内。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或加强普通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管)、环向管状结构(砌体、复合材料体)、多边形空腔结构承载内部水压、气压、外部负压的能力,提高结构整体性、耐久性等作用,充分利用碳纤维等高强材料的受拉力学性能,系统的发明开创了管内预应力的方法,装置的发明实现了方法的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40718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86104.3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四川尔润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四川沃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输配水用承压管道及制备方法,属于管道领域,包括钢筒混凝土管体,所述钢筒混凝土管体的外圈螺旋缠绕有玄武岩纤维复合筋,所述玄武岩纤维复合筋的外圈以及钢筒混凝土管体的端部设有防护层,所述钢筒混凝土管体的两端为承插口结构,玄武岩纤维复合筋通过锚固系统固定在管芯的一端,让符合拉力要求的玄武岩纤维复合筋通过管芯转动及提升装置均匀螺旋缠绕在管芯外侧。本发明大幅度提高管材的使用安全性能,解决预应力钢筋具有易腐蚀、氢脆腐蚀等质量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932016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349363.0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 C04B111/26 , C04B111/34 , C04B111/5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压力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抗裂/耐腐蚀混凝土,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水泥0.5~2份、粉煤灰0.04~0.24份、细骨料1.6~2.2份、粗骨料2.8~3.5份、玄武岩纤维0.001~0.006份、阻锈剂0.03~0.1份、减水剂0.008~0.05份和水0.1~0.8份。本发明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混凝土抗裂性能,对混凝土产品整体抵抗海水侵蚀性能提升显著,拓宽了混凝土压力管在腐蚀环境的使用寿命,且有效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25272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127926.1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4H12/12 , C04B28/04 , C04B41/61 , C04B111/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涉及是一种混凝土电杆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杆包括电杆钢筋骨架、填充并包裹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和防水涂层,其中钢筋骨架表面覆有均匀分布的防腐层,经过钢筋骨架制备、混凝土制备、混凝土电杆制备和混凝土电杆表面防腐处理四个步骤制备而成,所得到的电杆性能满足GB/T 4623-2014的要求,且实现了在保证和提高混凝土电杆性能以及模板周转效率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的目的,符合现在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环保的要求,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03588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14156.4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B23K37/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视觉引导的焊缝快速识别方法及系统。其中,通过视觉传感器实时捕获焊接区域图像,并通过图像增强技术改善所述焊接区域图像的图像质量;追踪所述焊接区域图像的焊缝边缘,以获取焊缝边缘信息;基于所述焊缝边缘信息,生成所述焊缝边缘的多尺度表示;对所述焊缝边缘的多尺度表示进行处理,得到几何一致性验证结果;通过实时反馈机制调整视觉传感器的角度和焦距,以优化所述焊缝边缘的识别精度;根据所述焊缝边缘的多尺度表示和所述几何一致性验证结果,输出焊缝识别路径的指导信号,以指导焊接设备根据所述焊缝识别路径进行移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极大地提升了焊缝快速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3588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414156.4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B23K37/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视觉引导的焊缝快速识别方法及系统。其中,通过视觉传感器实时捕获焊接区域图像,并通过图像增强技术改善所述焊接区域图像的图像质量;追踪所述焊接区域图像的焊缝边缘,以获取焊缝边缘信息;基于所述焊缝边缘信息,生成所述焊缝边缘的多尺度表示;对所述焊缝边缘的多尺度表示进行处理,得到几何一致性验证结果;通过实时反馈机制调整视觉传感器的角度和焦距,以优化所述焊缝边缘的识别精度;根据所述焊缝边缘的多尺度表示和所述几何一致性验证结果,输出焊缝识别路径的指导信号,以指导焊接设备根据所述焊缝识别路径进行移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极大地提升了焊缝快速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1711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1911167775.7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自动运输系统。该物料自动运输系统包括: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的运输车体、多个重量传感器、多个料罐、判断对应的料罐是否处于空罐状态及判断对应的料罐是否处于满罐状态的数据处理装置和能够将处于满罐状态的料罐吊离以进行浇筑操作并在完成浇筑操作后将料罐吊回的吊运装置;在运输车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若所有料罐中存在一个料罐处于空罐状态,运输车体能够移动至第一位置已进行接料操作;接料操作完成后,运输车体能够移动至第二位置。该物料自动运输系统解决了在混凝土倒运过程中搅拌站和起重机等待时间较长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3161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17092.1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设备的生产车间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设备的生产车间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实际车间传感器采集的传感信息并构建生产服务节点,根据生产服务节点构建实时数据模型,对实时数据模型进行监测,确定物理车间结构,基于生产服务节点和物理车间结构构建数字孪生车间;边缘服务器基于传感信息,通过任务分配调度优化算法进行任务分配调度,确定任务分配调度结果并发送至数字孪生车间,数字孪生车间对任务分配调度结果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任务分配调度结果的可行性,若可行,则将任务分配调度结果同步至实际车间,若不可行,则边缘服务器迭代任务分配调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