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轮组件齿部强度的确定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70902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90429.0

    申请日:2023-12-22

    Inventor: 王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星轮组件齿部强度的确定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行星轮组件的额定扭矩,其中,目标组件包括设置于齿轮箱内的齿圈和行星轮;基于额定扭矩在预设条件下,获取多个目标扭矩点值;将多个目标扭矩点值确定对应各目标扭矩点值的齿面均载系数;将齿面均载系数与目标扭矩点值进行曲线拟合获得齿面全载荷曲线;根据齿面全载荷曲线确定各载荷下齿面均载系数;根据齿面均载系数确定齿根均载系数;根据齿根均载系数和齿面均载系数对扭矩进行修正,获得修正后的扭矩、修正后的齿根均载系数和修正后的齿面均载系数;基于修正后的扭矩、修正后的齿根均载系数和修正后的齿面均载系数,确定齿轮的安全系数。

    改善应力分布的柔性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1338988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769527.0

    申请日:2021-07-07

    Inventor: 褚彦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应力分布的柔性单元。改善应力分布的柔性单元包括:行星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具有第一安装孔,第二架体具有第二安装孔;行星轴,包括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及第三轴段;行星轮;轴承结构,轴承结构的内圈与行星轴连接,轴承结构的外圈与行星轮连接;行星轴还包括第四轴段,第一轴段通过第四轴段与第二轴段连接,第四轴段位于第一安装孔内,第四轴段的外径d1与第二轴段的外径D之间满足:0.5D≤d1≤0.8D;和/或,行星轴还包括第五轴段,第三轴段通过第五轴段与第二轴段连接,第五轴段位于第二安装孔内,第五轴段的外径D1与第二轴段的外径D之间满足:0.7D≤D1<1.0D。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均载性能差的问题。

    油路密封结构和齿轮箱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8333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011296506.3

    申请日:2020-11-18

    Inventor: 周明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路密封结构和齿轮箱。其中,油路密封结构,包括:基体,基体上开设有第一轴孔;耐磨层,设置于第一轴孔的内壁上,耐磨层的内表面形成装配孔;行星架,行星架的轴颈可转动地安装于装配孔内,轴颈与耐磨层的内表面之间形成能够起到密封作用的间隙。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齿轮箱润滑不畅的问题。

    防护组件及具有其的抛光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2626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77464.9

    申请日:2024-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组件及具有其的抛光机,防护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一端盖,第一支架具有第一抛光机连接部,部分第一支架位于抛光机内,第一端盖具有第一工件连接部;第二支撑组件,与第一支撑组件间隔设置,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支架和第二端盖,第二支架具有第二抛光机连接部,部分第二支架位于抛光机内,第二端盖具有第二工件连接部;其中,工件的两端能够通过第一工件连接部与第一端盖连接,并通过第二工件连接部与第二端盖连接,以使工件悬置在抛光机内。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研磨粒划伤工件的问题。

    改善应力分布的柔性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13389887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110769527.0

    申请日:2021-07-07

    Inventor: 褚彦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应力分布的柔性单元。改善应力分布的柔性单元包括:行星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具有第一安装孔,第二架体具有第二安装孔;行星轴,包括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及第三轴段;行星轮;轴承结构,轴承结构的内圈与行星轴连接,轴承结构的外圈与行星轮连接;行星轴还包括第四轴段,第一轴段通过第四轴段与第二轴段连接,第四轴段位于第一安装孔内,第四轴段的外径d1与第二轴段的外径D之间满足:0.5D≤d1≤0.8D;和/或,行星轴还包括第五轴段,第三轴段通过第五轴段与第二轴段连接,第五轴段位于第二安装孔内,第五轴段的外径D1与第二轴段的外径D之间满足:0.7D≤D1<1.0D。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均载性能差的问题。

    材料缺陷齿轮淬火方法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438288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037752.X

    申请日:2022-0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材料缺陷齿轮淬火方法。该方法包括:淬火步骤、一次回火步骤及二次回火步骤,将材料缺陷齿轮依次加热至775~785℃保温0.5~1h、820~830℃保温1~2h,出炉后将其置入水基淬火液中进行淬火处理,得到淬火齿轮;再将淬火齿轮加热至175~185℃保温5~10h,出炉后得到一次回火齿轮;后将一次回火齿轮加热至185~195℃保温5~10h,出炉后得到二次回火齿轮。基于此,可促使材料缺陷齿轮获得更多的隐针马氏体组织,同时,还可大幅度地提升其直径尺寸及公法线尺寸,将濒临报废的材料缺陷齿轮产品转变为合格齿轮产品,进一步提高齿轮产品合格率。

    风电齿轮箱
    7.
    发明公开
    风电齿轮箱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3077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0731788.2

    申请日:2023-06-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齿轮箱,其包括:箱体、轴承和输出轴,箱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一腔室和第二开口,第一腔室用于安装轴承,输出轴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开口、轴承和第二开口并穿出箱体,箱体还包括进油通道、回油通道和排油口,进油通道与第一腔室连通,以向第一腔室内注入润滑油,排油口设置在箱体的侧壁上,回油通道的一端与第一腔室连通,回油通道的另一端与排油口连通,回油通道的实际流通面积随温度变化可调,当温度升高时,回油通道的实际流通面积增加,当温度降低时,回油通道的实际流通面积降低。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电齿轮箱高温运行时轴承散热不良和低温启动时无油润滑的技术矛盾的情况。

    风电行星架装置及具有其的风电齿轮箱

    公开(公告)号:CN11679248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679334.5

    申请日:2023-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行星架装置及具有其的风电齿轮箱,其中,风电行星架装置包括:位于第一行星架和一级太阳轮之间的第二行星架,第一行星架上设置有注油口;注油通道,注油通道设置在第一行星架内,注油通道的第一端与注油口连通,注油通道的第二端向内朝向第二行星架;过油槽,设置在第二行星架的外周、第一行星架的内侧,过油槽与注油通道的第二端连通;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的油腔设置在第二行星架内,进油口位于过油槽的底壁,出油口朝向一级太阳轮和第二行星架的连接处;其中,由进油口至出油口的方向上,油腔的过流面积逐渐增大。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因润滑油被花键端面反弹飞溅导致花键润滑效果较差的问题。

    材料缺陷齿轮淬火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38288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37752.X

    申请日:2022-0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材料缺陷齿轮淬火方法。该方法包括:淬火步骤、一次回火步骤及二次回火步骤,将材料缺陷齿轮依次加热至775~785℃保温0.5~1h、820~830℃保温1~2h,出炉后将其置入水基淬火液中进行淬火处理,得到淬火齿轮;再将淬火齿轮加热至175~185℃保温5~10h,出炉后得到一次回火齿轮;后将一次回火齿轮加热至185~195℃保温5~10h,出炉后得到二次回火齿轮。基于此,可促使材料缺陷齿轮获得更多的隐针马氏体组织,同时,还可大幅度地提升其直径尺寸及公法线尺寸,将濒临报废的材料缺陷齿轮产品转变为合格齿轮产品,进一步提高齿轮产品合格率。

    压缩机
    10.
    发明公开
    压缩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2761953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083265.2

    申请日:2021-0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基体,基体具有工作腔以及与工作腔连通的进油通道,工作腔内设有转子;油分配结构,设置在基体上,工作腔和进油通道通过油分配结构连通;其中,油分配结构包括多个喷油嘴,由进油通道输送的油液经多个喷油嘴形成油雾注入工作腔内以冷却转子。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的喷油结构喷油换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