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11161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610338374.3

    申请日:2016-05-20

    Inventor: 郑年添 钟明修

    Abstract: 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多个聚酰亚胺膜;提供多个碳纸;将多个聚酰亚胺膜与多个碳纸交替层叠在一起,得到层叠体;对层叠体进行碳化处理,得到中间体;对中间体进行石墨化处理,得到聚酰亚胺人工石墨;对聚酰亚胺人工石墨进行拆层,得到石墨烯。该石墨烯的制备方法首先以聚酰亚胺膜为原材料制得聚酰亚胺人工石墨,然后对该聚酰亚胺人工石墨进行拆层,得到石墨烯。由于聚酰亚胺人工石墨本身具有较明显的层状结构,因此拆层容易,且可得到表面积较大的石墨烯,可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石墨烯。此外,聚酰亚胺人工石墨的晶格缺陷较少,可得到性能较好的石墨烯。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石墨烯。

    相变化散热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76224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210187945.X

    申请日:2012-06-08

    Inventor: 陈荣安

    Abstract: 一种相变化散热装置,用以对发热元件散热,其包括壳体、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工作介质及与该壳体连接的热管,该热管包括蒸发端及冷凝端,该工作介质为在常温呈现固态的相变化绝缘物质,该壳体收容所述发热元件,该热管的蒸发端伸入该壳体内并与工作介质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相变化散热装置的壳体收容所述发热元件与工作介质,该热管的蒸发端伸入该壳体内并与工作介质接触,且该工作介质为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相变化绝缘物质。高负荷运行时,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会先被直接转移至该工作介质,促使该工作介质液化以暂态储热;当发热元件待机或低负荷运行时,工作介质继续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并通过热管传导至外部,利用效率较高。

    散热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29044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210151667.2

    申请日:2012-05-16

    Inventor: 夏本凡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093 H01L2924/0002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个基板及一个扣合结构,该扣合结构包括一个扣件及套置在该扣件上的一个弹性元件,该扣件包括一个连接部、设于连接部一端的一个操作部及设于连接部相反的另一端的一个固定部,该基板开设一个贯穿该基板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包括彼此连通的孔及第一槽,该连接部靠近该固定部处的周缘向外凸设一个卡置部,该卡置部的直径小于该支撑部的孔的直径且大于第一槽的直径,该连接部的直径小于第一槽的直径,该卡置部从基板顶部穿过该孔,使所述卡置部与弹性元件分别置于基板上下两侧,弹性元件弹性抵靠在孔顶部周缘;然后将该扣件朝向第一槽水平移动,使连接部进入第一槽,卡置部抵靠在第一槽底部周缘,弹性元件弹性抵靠在第一槽顶部周缘。

    散热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17612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210209978.X

    申请日:2012-06-25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基座及一扣件,该扣件包括一颈部、设于颈部一端的操作部及设于颈部相对的另一端的固定部,该基座开设贯穿该基座的一收容部,该收容部包括一嵌入孔及与嵌入孔连通的一安装孔,该固定部的直径小于嵌入孔及安装孔的直径,该操作部的直径大于嵌入孔及安装孔的直径,该基座上设有向上并朝向安装孔延伸的折边,该固定部从该基座上方穿过嵌入孔,使颈部进入嵌入孔,操作部和固定部分别位于基座的上下两侧;该扣件从嵌入孔向安装孔移动且该颈部通过过盈配合挤入安装孔,操作部的上表面与折边相抵靠,操作部的下表面抵压在基座位于安装孔周围的位置。

    散热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96680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110333997.9

    申请日:2011-10-28

    Inventor: 夏本凡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散热器及与该散热器焊接固定的热管。所述散热器由若干散热鳍片排列而成,所述每一散热鳍片边缘同向弯折延伸形成折边。每一散热鳍片的折边弯折延伸形成有与相邻散热鳍片相对的折片。所述热管焊接固定在散热鳍片的折边上,每一散热鳍片的折片与相邻散热鳍片焊接固定。本发明的散热装置中的散热鳍片之间接合强度高,在散热装置受到震动或者碰撞时,散热鳍片不容易脱落。

    散热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57263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210522010.2

    申请日:2012-12-07

    Inventor: 唐振 周金怀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用以将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承载件上的连接件及将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散热器上的固定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段及延伸段,所述散热器上开设有收容孔及与所述收容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延伸段位于所述散热器外侧用于与所述承载件配合,所述连接段穿设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所述固定件穿射所述安装孔而与所述连接件配合且其周缘抵顶所述散热器,从而将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本发明中,因穿设在散热器的收容孔中的连接段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散热器上,从而避免了在散热器上镀镍而导致的成本过高及焊接不牢固所导致的散热器性能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轴承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91739B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210043295.1

    申请日:2012-02-24

    Inventor: 钟明修 郑年添

    Abstract: 一种轴承装置,包括一轴承本体,该轴承本体内设有一用于收容一转轴的轴孔,该转轴与轴承本体之间设有润滑流体,该轴承本体的侧面向内凹进形成一导油槽,所述导油槽由轴承本体的中部向下延伸至轴承本体的底端,该导油槽内设有一与轴孔连通的通孔,所述转轴旋转带动润滑流体由轴孔上升而使转轴与轴承本体之间建立动压,所述转轴与轴承本体之间的部分润滑流体透过通孔并通过导油槽的导引流到轴承本体的底端,再回流至轴孔的底端而往复循环。

    散热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92493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068813.9

    申请日:2015-02-10

    Inventor: 孙巧云 季祥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风扇和一承载板,所述风扇包括一扇框,所述扇框包括底板、自底板周缘向上一体延伸形成的侧板,所述侧板外侧凸伸形成一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表面向上凸伸形成有凸柱,所述承载板一端向外凸伸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风扇和承载板之间通过所述凸柱与连接部进行热熔而固定。

    扁平热管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85478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110444228.6

    申请日:2011-12-27

    Inventor: 吴佳鸿 郑年添

    Abstract: 一种扁平热管,包括一密封的壳体、形成于壳体内的一腔体及填充于腔体内的工作介质,该扁平热管具有一蒸发段及一冷凝段,该壳体的内壁贴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及一第二毛细结构,该第一毛细结构为丝网式毛细结构,且呈圆筒状,并由蒸发段延伸至其冷凝段,该第一毛细结构对应扁平热管的蒸发段的底端设有一开孔,该第二毛细结构设于开孔处,并与第一毛细结构相连接,第二毛细结构为烧结式,该第二毛细结构的毛细孔径小于第一毛细结构的毛细孔径,并透过第一毛细结构上的开孔贴设于壳体的内壁上,既可达成扁平热管具有较小的液体回流阻力与较大的毛细作用力,提高扁平热管于靠近热源处的毛细作用力,又能保证扁平热管内部腔体具有较大的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