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WRCH35K冷镦钢的球化退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516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749454.9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热处理工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SWRCH35K冷镦钢的球化退火方法,步骤一、SWRCH35K冷镦钢质量检测与预处理:对SWRCH35K冷镦钢进行外观和内部质量检测;步骤二、快速加热:使用激光加热技术对SWRCH35K冷镦钢进行加热;步骤三、保温处理:在激光加热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步骤四、快速冷却:使用氩气作为快速冷却介质,对SWRCH35K冷镦钢进行冷却;步骤五、自动化控制:建立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从加热、保温到冷却的全过程自动化控制;步骤六、智能化监控:利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对退火过程中的温度、流量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通过以上的处理步骤,解决了现有的退火方法存在处理时间长和成本高的问题。

    一种降低能耗的钢材轧制设备优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8037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68124.8

    申请日:2024-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能耗的钢材轧制设备优化系统,涉及钢材轧制技术领域,该优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负载监测模块、动态负载平衡模块、负载调整模块、智能控制模块,本发明通过实时、精准的负载监测,结合先进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负载预测,并基于此进行动态负载平衡调整,能够有效避免部分轧机站的过载和其他轧机站的轻载空闲状态,使整个轧制设备始终在最优负载状态下运行,大幅降低了能源的浪费,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并且智能控制模块根据生产计划和实时负载情况,调整负载监测的频率和精度,进一步优化能源管理。

    一种控制铸坯停浇尾坯长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1845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126012.2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铸坯停浇尾坯长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高停浇炉次的上钢温度;(2)根据尾坯实际长度堵流;(3)控制堵流顺序;(4)堵流后先冷却再下拉;(5)控制出尾比水量;(6)出尾后,火切机按正常定尺进行自动切割。本发明能够将单流的停浇尾坯长度控制在1.5m以下,提高了铸坯的得率,经计算,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3‑4m的尾坯长度,减少了铸坯浪费0.07kg/t,年可节约费用30余万元。

    一种稳定双膛石灰窑质量的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0242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77742.6

    申请日:2024-07-02

    Inventor: 蒋保装 陈浩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双膛石灰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双膛石灰窑质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煤气热值、热耗与产量的对应表;(2)根据当前煤气热值查找对应热耗、产量的数值,并通过第一公式计算煤气流量;(3)通过第二公式计算燃烧空气量;(4)1kg石灰的冷却空气量保持在0.6‑1.0Nm3范围内。本发明能够通过煤气的实际热值来调整煤气量、燃烧空气量,能够确保燃烧效率的最大化,当转炉煤气热值出现波动时,根据煤气热值、热耗与产量的对应表进行取值,使煤气量、燃烧空气量能够保持在高燃烧效率状态,从而降低窑内煤气燃烧温度的波动,因此通道温度也会稳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从而稳定窑况,保证石灰的质量。

    一种降低连铸机开浇漏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2457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11511676.2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连铸机开浇漏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控制结晶器水流量;(2)提前强制脱模;(3)根据开流调整中包液面。本发明通过控制结晶器水流量防止钢水过早成壳与结晶器铜板形成间隙而导致漏钢,通过提前强制脱模,使脱模更顺利,通过根据开流调整中包液面措施,提高开浇拉速,减少换水口次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作量,节省人力物力,并且降低了换水口导致的结晶器液面波动大、容易导致卷渣漏钢的风险。

    一种烧结机漏风率检测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58562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65251.3

    申请日:2024-03-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烧结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烧结机漏风率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烧结机临时停机,在烧结机机头清理篦条;放置耐温检测管后打开烧结机,耐温检测管随着台车向前转动;耐温检测管移动至烧结机点火器处,连接检测管路,提前启动检测程序;当安装有耐温检测管的台车移动到点火器时,将橡胶软管插到耐温检测管的细管上;耐温检测管与台车压钉孔之间的空隙用黏土密封;检测仪进入正常检测后随着台车走,测量从烧结机机头走到机尾经过每个风箱时的氧气含量,分别记录下氧气含量检测数据;通过使用便携式高精度氧气检测仪检测烧结机各部位氧含量,根据漏风率的计算公式,利用烧结机烟气中氧气的变化,推算出烧结机漏风率。

    一种高氮低硅锰合金钢材轧制的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6032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25665.3

    申请日:2024-03-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氮低硅锰合金钢材轧制的工艺方法,使用喷射冷却穿水器,采用高压力小流量冷却模式,采用平立交替布置的高刚度短应力线棒材轧机轧制,精轧后采用快速水冷工艺,精准控制回火温度至马氏体临界温度以上510℃,进精轧930℃,冷床回火温度870℃;采用控制吹氮技术,控制底吹氮气时间、氮气流量及压力,出钢过程全程吹氩,稳定钢液,避免钢水裸露而二次氧化,控制下渣量及钢材氮含量;采用全部水箱集中调整控制技术,穿水流量设定自动调整流量频率,达到自动调整保持温度差±5℃以内。用微氮合金代替硅锰钒等贵重合金,在保证螺纹钢力学性能条件下,采用控制吹氮技术,保证微氮合金的吸收率。

    一种用于高炉的原燃料精细化筛选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06017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50002.2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高炉的原燃料精细化筛选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方案→制定模拟方案和进行模拟测试→数据分析与优化→改进设备→实际应用过程→配料→送入高炉,优化后的筛选过程降低了原材料浪费,从而减少生产成本;智能数据库能够实时更新筛选参数,使生产能够快速适应原燃料特性的变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系统减少了操作员直接干预的需要,降低了由于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问题,智能数据库不仅提升了筛选工艺的整体性能,而且达到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有益效果,配料部分的图像采集系统进行精细化筛选提升了原燃料质量,还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效率化、成本节约、资源优化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有益效果。

    一种多工位活性炭耐压强度测定仪

    公开(公告)号:CN11801049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68283.4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活性炭耐压强度的测定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活性炭耐压强度测定仪。包括测定仪本体,所述测定仪本体顶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有挤压装置,测定仪本体、挤压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安装板上活动连接有圆环,圆环上插接有若干个挤压杯,安装板底部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板后与圆环啮合,安装板上栓接有若干压块,压块活动连接在圆环顶端,伺服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在活性炭耐压强度测定仪上设置多个挤压试验工位,从而能够一次性的完成20个活性炭颗粒的耐压试验,并且能够自动记录、分析试验数据,从而使操作更方便、快捷,并能防止人工记录出现误差。

    一种高炉高富氧喷煤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5800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86420.2

    申请日:2023-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炉高富氧喷煤方法,包括S1、在高炉顶部设置富氧供应系统,将高纯度的氧气注入到高炉内,以增加燃烧氧浓度;S2、采用多点喷吹方式,将煤粉均匀地喷入高炉炉缸中;S3、通过调节富氧供应量、煤粉喷吹速度和角度参数,控制煤粉的燃烧状态和高炉内的温度分布;S4、在高炉内设置煤气回收装置,回收燃烧后的煤气并进行能量回收。通过富氧供应、多点喷吹、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等手段,优化了煤粉燃烧过程,提高了冶炼效率并降低了能耗。它能够实现煤粉的充分燃烧,提高高炉内的温度分布和稳定性,并通过煤气回收和能量利用等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