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用开关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68896C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510089904.7

    申请日:2005-0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将断路器、变流器及零相变流器串联配置而构成的配电用开关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包含断路器的负荷侧整体进行接地保护、扩大了保护范围并能提高可靠性的配电用开关装置。本发明的配电用开关装置将串联配置的断路器(11)、变流器(12)及零相变流器(10)做成单元结构,装载于小车(14)上且容纳于输入输出配电盘(1)中。配电用开关单元(9)做成可与电源侧导体(20)和负荷侧导体(33、34)是自如地接通或断开的结构。零相变流器(10)配置于断路器(11)的电源侧。

    气体绝缘开关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590A

    公开(公告)日:1998-10-21

    申请号:CN98106115.X

    申请日:1998-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能防止将操作机连接到密闭容器上的连接机构的传递效率的降低,减少构成零件的数目,实现小型化。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至少备有密闭容器1、收容在密闭容器1内的开关器、设在密闭容器1的外部且操作上述开关器的开关的操作机2;其特征在于,密闭容器1的开口部和操作机2的开口部在具有配合构造的法兰11、29处结合,仅靠该结合将操作机2支承在密闭容器1上。这样,不需要支承操作机2的支承物。

    配电用开关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34866A

    公开(公告)日:2006-02-15

    申请号:CN200510089904.7

    申请日:2005-0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将断路器、变流器及零相变流器串联配置而构成的配电用开关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包含断路器的负荷侧整体进行接地保护、扩大了保护范围并能提高可靠性的配电用开关装置。本发明的配电用开关装置将串联配置的断路器(11)、变流器(12)及零相变流器(10)做成单元结构,装载于小车(14)上且容纳于输入输出配电盘(1)中。配电用开关单元(9)做成可与电源侧导体(20)和负荷侧导体(33、34)是自如地接通或断开的结构。零相变流器(10)配置于断路器(11)的电源侧。

    气体绝缘开关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348241A

    公开(公告)日:2002-05-08

    申请号:CN01133001.5

    申请日:1998-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能防止将操作部件连接到密闭容器上的连接机构的传递效率的降低,减少构成零件的数目,实现小型化。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至少备有密闭容器1、收容在密闭容器1内的开关部件、设在密闭容器1的外部且操作上述开关部件的开关的操作部件2;其特征在于,密闭容器1的开口部和操作部件2的开口部在具有配合构造的法兰11、29处结合,仅靠该结合将操作部件2支承在密闭容器1上。这样,不需要支承操作部件2的支承物。

    气体绝缘开关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9456C

    公开(公告)日:2004-12-08

    申请号:CN01133001.5

    申请日:1998-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能防止将操作部件连接到密闭容器上的连接机构的传递效率的降低,减少构成零件的数目,实现小型化。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至少备有密闭容器1、收容在密闭容器1内的开关部件、设在密闭容器1的外部且操作上述开关部件的开关的操作部件2;其特征在于,密闭容器1的开口部和操作部件2的开口部在具有配合构造的法兰11、29处结合,仅靠该结合将操作部件2支承在密闭容器1上。这样,不需要支承操作部件2的支承物。

    气体绝缘开关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625C

    公开(公告)日:2002-04-24

    申请号:CN98106115.X

    申请日:1998-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能防止将操作部件连接到密闭容器上的连接机构的传递效率的降低,减少构成零件的数目,实现小型化。本发明的气体绝缘开关装置,至少备有密闭容器1、收容在密闭容器1内的开关部件、设在密闭容器1的外部且操作上述开关部件的开关的操作部件2;其特征在于,密闭容器1的开口部和操作部件2的开口部在具有配合构造的法兰11、29处结合,仅靠该结合将操作部件2支承在密闭容器1上。这样,不需要支承操作部件2的支承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