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定位调整机构、车辆的悬架系统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6968489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673391.2

    申请日:2023-06-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四轮定位调整机构、车辆的悬架系统和车辆。该四轮定位调整机构包括固定组件、活动件和调整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安装件和嵌设在安装件内的压紧件,安装件和压紧件分别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活动件连接于安装件和压紧件之间,调整组件包括紧固件和套设在紧固件上的调节件,紧固件穿设于第一长孔、第二长孔和活动件,紧固件能够在调节件的作用下带动活动件在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内移动,压紧件的两端分别与调节件和活动件抵接。上述的四轮定位调整机构能够减小紧固件发生松动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四轮定位调整机构调整四轮定位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底盘及车辆
    2.
    发明公开
    底盘及车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31973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560694.4

    申请日:2024-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盘及车辆,底盘包括:支架总成,支架总成用于与车架连接;悬架系统,所述悬架系统包括:上控制臂总成、至少两个下控制臂总成,上控制臂总成的内侧与支架总成连接,至少两个下控制臂总成位于上控制臂总成的下方,至少两个下控制臂总成的内侧与车架总成连接;转向节,转向节的一端与上控制臂总成的外侧连接,转向节的另一端具有至少两个安装位,至少两个下控制臂总成与至少两个安装位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下控制臂总成的外侧通过各安装位与转向节连接,至少两个安装位沿支架总成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转向节的外侧用于连接车轮,解决现有技术中独立悬架因受布置限制导致车辆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不佳的问题。

    一种汽车钢板弹簧仿真模型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27263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19777.2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钢板弹簧仿真模型的校准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汽车钢板弹簧的仿真模型,并根据仿真模型确定目标汽车钢板弹簧的校核模型;对校核模型施加目标激励,并确定在目标激励下目标汽车钢板弹簧的仿真参数;确定对目标汽车钢板弹簧施加目标激励时目标汽车钢板弹簧的实际参数;基于仿真参数以及实际参数确定仿真模型的校准结果。通过执行本方案,可以实现保证钢板弹簧多体动力学模型精度,对保障悬架、整车模型的多体动力仿真精度,减少其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间的误差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后独立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8203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523660.1

    申请日:2024-04-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后独立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后独立悬架包括:下控制臂总成,下控制臂总成包括四个连接臂,四个连接臂的其中两个与副车架连接,四个连接臂的另外两个与转向节连接;第一减振组件与车架纵梁连接,第一减振组件与下控制臂总成连接,第一减振组件具有第一初始状态,以及发生形变的第一减振状态和第二减振状态;第二减振组件与车架纵梁连接,第二减振组件设置于车架纵梁与下控制臂总成之间,第二减振组件具有第二初始状态,以及发生形变的第三减振状态;第一减振组件发生形变至第二减振状态之后,第二减振组件可从第二初始状态形变至第三减振状态,以解决现有技术商用车后悬架刚度不满足需求的问题。

    车辆悬架转向干涉量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57454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49471.0

    申请日:2023-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悬架转向干涉量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车辆悬架转向干涉量分析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悬架转向参数,并依次创建板簧模板文件、前悬架模板文件以及转向模板文件;根据板簧模板文件、前悬架模板文件以及转向模板文件分别创建无转向装配模型和有转向装配模型,并运行设定仿真工况;提取在设定仿真工况下通过无转向装配模型得到转向节臂铰接点随前悬架的第一运动轨迹,以及通过有转向装配模型得到转向节臂铰接点随转向纵拉杆的第二运动轨迹,并根据第一运动轨迹和第二运动轨迹确定车辆悬架转向干涉量。本发明实现直观准确在车辆各平面上的悬架转向干涉量分析,进一步提高了悬架转向干涉量分析效率。

    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及车辆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2903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25545.0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悬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及车辆,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包括车架总成和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转向节、减振器总成、上控制臂总成、气刹盘式制动器总成、下控制臂总成以及齿轮齿条转向器总成。减振器总成设置于车架总成的侧部;上控制臂总成连接于减振器总成的上部和转向节;气刹盘式制动器总成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于减振器总成的后方;下控制臂总成连接于车架总成和转向节,减振器总成的下部连接于下控制臂总成;齿轮齿条转向器总成的横拉杆位于下控制臂总成的下方,并连接于转向节。该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能够提升车辆的悬架的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并且能够保证车辆的刹车可靠性。

    转向悬架系统及车辆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56821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65599.2

    申请日:2022-10-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悬架系统及车辆,转向悬架系统包括:前轴总成,用于设于车架;转向机构,布置于车架靠近方向盘的一侧,且转向机构的输入轴的轴线与车架的纵长延伸方向平行,转向机构分别与方向盘和前轴总成传动连接,且转向机构被配置为能够使前轴总成转向;钢板弹簧,钢板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车架和前轴总成,且位于前轴总成的下方。上述转向悬架系统,转向机构的输入轴的轴线与车架的纵长延伸方向平行,也即,转向机构采用卧式布置的方式设于车架靠近方向盘的一侧,以充分利用驾驶员座椅下的空间,从而使转向悬架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通过将钢板弹簧设于前轴总成的下方,有利于降低驾驶室地板的高度,从而实现一步上下车。

    一种新型轻量化吊环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502151U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20656229.9

    申请日:2019-05-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轻量化吊环,其上部为圆柱筒,下部为∩型臂,∩型臂通过两侧的竖立臂连接在圆柱筒下方;∩型臂包括∩型臂中部、∩型臂侧部和∩型臂圆柱销孔,∩型臂中部两侧延伸为∩型臂侧部,∩型臂圆柱销孔∩型臂侧部底部。∩型臂中部与∩型臂侧部采用不等壁厚设计,∩型臂中部采用宽度变截面设计。竖立臂与∩型臂采用不等壁厚设计,∩型臂没有加强筋结构且悬臂较短,用面去承受弯曲应力,应力均匀。本实用新型相比原结构吊环可实现降重30%以上。

    一种汽车用横向稳定杆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0191077U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20426978.2

    申请日:2019-04-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横向稳定杆连接结构,布置于前桥前侧,吊臂支架固定于车架下翼面,稳定杆支架通过U形螺栓布置于前桥下侧,吊臂总成上端的吊臂总成套筒通过吊臂衬套、挡圈、固定螺栓与吊臂支架铰接,稳定杆端部的吊臂总成套筒通过吊臂衬套、稳定杆套管、连接螺栓与稳定杆支架铰接;有效改善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有效避免了连接螺栓松动问题,同时吊臂衬套、吊臂总成套筒的通用化应用使该稳定杆连接结构更加简洁、质量更轻。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上控制臂总成及调整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08842160U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21058814.0

    申请日:2018-0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上控制臂总成及调整机构,主要由调整垫片、球头总成、衬套总成、上控制臂轴和上控制臂构成;所上控制臂轴通过衬套总成与上控制臂相连并以垫圈和螺母固定,球头总成与上控制臂相连,上控制臂轴与副车架相连,在上控制臂轴与副车架之间加装调整垫片。本实用新型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上控制臂总成及调整结构,对上控制臂进行了优化,大大减小球头中心到上控制臂轴的距离,更方便布置,球头总成与上控制臂为分体式,前后衬套总成一样,在上控制臂轴与副车架之间设计有调整机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