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并网逆变器新型双闭环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7770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27234.9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并网逆变器的新型双闭环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风电并网逆变器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风电并网逆变器系统数学模型,构建了LADRC与准PR控制的新型双闭环结构,最终实现了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和电网谐波的抑制;新型双闭环结构以二阶LADRC电压环为外环,准PR控制电流环为内环;本发明的新型双闭环结构不依赖被控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设计简单,方便实现,电压环应用LADRC算法提高了系统的抗扰性能,直流母线电压更稳定;电流环应用准PR控制算法解决了dq轴电流间的耦合问题,节省了一次坐标变换,并且能够有效抑制并网电流谐波,提高了并网电流的质量。

    一种基于风电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5935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55221.6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风电功率预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风电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移动轮,且中心部位设置为空腔结构;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设置在基座的顶端,且底部设置有多个加强肋板;两个限位滑道分别对称开设在支撑杆的外壁外侧;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撑杆上,本装置实现了对风电场周围温度、湿度、风速等关键气象数据的高效和精确采集,进而显著提高了风电场功率预测的准确度,通过移动轮使得装置能够轻松定位到合适的采集地点并稳定部署,支撑杆与升降机构的结合,实现了采集机构在不同高度进行气象数据的监测,从而获取更为全面和代表性的数据。

    一种多源数据融合的风电功率预测装置与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5358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83213.X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源数据融合的风电功率预测装置及方法,其中多源数据融合的风电功率预测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风电功率预测模块,包括基础预测模块、高级预测模块和直接预测模块,接收数据获取模块输出的基础预测数据类型、高级预测数据类型以及直接预测数据类型;风电功率优化模块,用于生成短期预测融合数值以及长期预测融合数值。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多源预测数据预测时间延时、精度的调整问题。

    基于改进LADRC的风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565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87214.9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基于改进LADRC的风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风力机和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采用最佳叶尖速比法获得目标转速;建立基于传统LADRC控制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引入改进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用各状态变量与其观测值之间的误差来调节各观测值的导数;引入模糊控制器对改进LADRC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寻优,形成模糊改进LADRC控制器,将其应用于机侧整流器的转速外环中。本发明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观测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参数自整定能力。与传统PI控制和LADRC控制相比,本发明的响应速度更快、控制精度更高、抗扰能力强、鲁棒性好。

    一种新型降噪永磁同步电机机壳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753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40848.4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降噪永磁同步电机机壳,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端设置有两个加强肋,两个所述加强肋相互平行;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设置在基座的四角位置;内筒,所述内筒外侧的底端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加强肋的顶端;外筒,所述外筒的内壁面固定设置在内筒的外壁外侧;环形槽,所述环形槽设置为若干个,且分别阵列开设在内筒内部的壁面上,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本装置在保证电机高效运转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噪音,实现了散热和降噪的双重效果,通过减震弹簧的弹性调节,使得降噪效果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优化,实现了高效降噪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