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96144B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080060516.5
申请日:2010-12-2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M16/00 , H01M4/133 , H01M4/139 , H01M4/1393 ,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4 , H01M4/74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70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4264 , H01M12/00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兼具瞬时力和持续力,并且即使反复急速充放电也能够维持静电容量的可靠性高的电力储存设备单元。一种电力储存设备单元,具有电容器正极(11a)和锂正极(11b)、以及在形成了透过孔(4)的集电箔中形成了电极层(5,6)的公共负极(7),在电容器正极(11a)与公共负极(7)的电极层(5)侧的面之间夹着第1隔膜(12)而形成了电容器,在锂正极(11b)与公共负极(7)的电极层(6)侧的面之间夹着第2隔膜(13)而形成了锂离子电池,对电容器正极(11a)和锂正极(11b)进行了短路连接,其中,公共负极(7)的电极层(5,6)由混合了石墨粒子和硬碳粒子而成的碳系材料构成,碳系材料中的硬碳粒子的比率成为5重量%以上70重量%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2771007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180007321.9
申请日:2011-01-1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M16/00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1397 , H01M4/485 , H01M4/58 , H01M4/583 , H01M4/66 , H01M4/70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2/005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4/661 , H01M4/70 , H01M6/5072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4264 , H01M12/00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兼具瞬时性和持续性、并且重复快速充放电也能够维持静电电容的可靠性高的电力储存器件单元。一种电力储存器件单元,具有电容器正极(11a)、锂正极(11b)、在形成有透过孔(4)的集电箔上形成了电极层(5,6)的共同负极(7),在电容器正极(11a)与共同负极(7)的电极层(5)侧的面之间夹持第一隔膜(12)而形成电容器,在锂正极(11b)与共同负极(7)的电极层(6)侧的面之间夹持第二隔膜(13)而形成锂离子电池,将电容器正极(11a)和锂正极(11b)短路连接,其中,第二电极层(9)包含具有橄榄石型结构的磷酸型锂化合物的粒子而构成,第三电极层(5,6)以钛酸锂的粒子为主成分、并且用铝箔构成了第三集电箔(3)。
-
公开(公告)号:CN1237650C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97181450.3
申请日:1997-11-19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造不使用坚固的外装容器而可以保持电极之间的电连接,高能量密度化、可以薄型化的、充放电特性优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的电池具有多层电极层叠体(8),其通过采用多孔性粘接性树脂层(11)来粘接正极活性物质层(7)和负极活性物质层(9)和隔离层(4),使带有正极活性物质层(7)和正极集电体(6)的正极(3)、带有负极活性物质层(9)和负极集电体(10)的负极(5)、在两个电极之间配置的具有含有锂离子的电解液的隔离层(4)相互贴紧,同时在粘接性树脂层(11)上所形成的连通正极活性物质层(7)和负极活性物质层(9)和隔离层(4)的贯通孔(12)中保持电解液。
-
公开(公告)号:CN1214479C
公开(公告)日:2005-08-10
申请号:CN97181273.X
申请日:1997-11-19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良好的生产性制备不使用坚固的外装容器、确保轻质和安全性的并且内部电阻低的、实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的电池具备将带有正极活性物质(7)和正极集电体(6)的带状正极(3),带有负极活性物质(9)和负极集电体(10)的带状负极(5),在卷绕了的保持含有锂离子的电解液的带状隔离层(4)之间交替配置,正极(3)或者负极(5)和隔离层(4)用粘接剂(11)粘接的平板状卷绕型叠层构造的电极体。
-
-
公开(公告)号:CN1245592A
公开(公告)日:2000-02-23
申请号:CN97181711.1
申请日:1997-12-2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确保离子导电率和粘接强度这两方的同时,小型紧凑且不需要牢固的外装罐的、薄型、任意形状、而且充放电效率高且稳定又实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电池具有多层的叠层体(12),该多层的叠层体(12)的构造为:用由电解液相(9)、含有电解液的高分子凝胶相(10)、高分子固相(11)构成的粘接性树脂层(8),把正极(1)和负极(3)接合到含有含Li离子的非水电解质的隔离物(3)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710542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680036344.5
申请日:2016-05-2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能够以即使在无法向系统电源(50)售电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通过太阳能发电产生的剩余电力全部充电到蓄电池(12)的方式控制蓄电池(12)的充电状态并提高经济性的蓄电池控制装置(1)。本发明的蓄电池控制装置(1)具备:负载电力预测装置(4),预测负载电力;PV电力预测装置(3),预测太阳能发电的发电电力;以及系统控制器(2),求出从作为以预先决定的时刻为起点的预测区间(60)的发电电力的总和的发电量去掉作为预测区间(60)的负载电力的总和的负载电力量而得到的预测充电量,在预测充电量是正的情况下,以在预测区间(60)中能够充电预测充电量的方式控制起点的蓄电池(12)的充电状态,预测区间(60)是以预测为在太阳能发电的发电电力达到最大值之后成为与负载电力相同的电力的时刻为终点的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696144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080060516.5
申请日:2010-12-2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M16/00 , H01M4/133 , H01M4/139 , H01M4/1393 ,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4 , H01M4/74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70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4264 , H01M12/00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兼具瞬时力和持续力,并且即使反复急速充放电也能够维持静电容量的可靠性高的电力储存设备单元。一种电力储存设备单元,具有电容器正极(11a)和锂正极(11b)、以及在形成了透过孔(4)的集电箔中形成了电极层(5,6)的公共负极(7),在电容器正极(11a)与公共负极(7)的电极层(5)侧的面之间夹着第1隔膜(12)而形成了电容器,在锂正极(11b)与公共负极(7)的电极层(6)侧的面之间夹着第2隔膜(13)而形成了锂离子电池,对电容器正极(11a)和锂正极(11b)进行了短路连接,其中,公共负极(7)的电极层(5,6)由混合了石墨粒子和硬碳粒子而成的碳系材料构成,碳系材料中的硬碳粒子的比率成为5重量%以上70重量%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237651C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97181621.2
申请日:1997-12-1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使用牢固的壳体,可以维持活性物质层与隔离物之间的电连接,可以实现高能量密度化、薄型化等的任意的形状化,可以得到充放电特性优良而且电池容量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分别用粘接树脂把正极和负极活性物质粒子接合到正极和负极集电体上,形成正极和负极。用粘接树脂使正极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与隔离物进行接合,使得隔离物与正极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接合强度成为与正极集电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电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接合强度同等以上,制成具备多层电极叠层体的平板状叠层构造电池体。在正极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与隔离物具有的空隙内保持含锂离子的电解液,形成电极间的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45234C
公开(公告)日:2004-04-07
申请号:CN98804694.6
申请日:1998-06-2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235 , H01M4/02 , H01M4/624 , H01M10/052 , H01M2200/106 , Y10T29/49108
Abstract: 在现有的电池中,由于因内部短路等原因电池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将产生大的短路电流,故存在着因发热而使电池温度进一步上升,短路电流进一步增大的问题。为此,使与电极中的活性物质(8)接触的电子导电性材料(9)为含有导电性填充剂和树脂的材料,使得随着温度的上升电极的电阻值也上升,而且,使活性物质(8)的粒径与电子导电性材料(9)的粒径的比值为0.1~20,以解决上述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