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33285B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580002924.8
申请日:2015-02-23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日本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1L3/02 , B23K9/04 , B23K35/30 , B23K35/32 , C22C19/05 , C22C27/06 , C22C38/00 , C22C38/34 , F02F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扩大缓冲层的选材范围同时含有具有所期待的耐腐蚀性的触火面的可动壁构件。一种可动壁构件,其用于内燃机中,其特征在于,在母材(4)上具有最外表面为触火面的耐腐蚀层(7),耐腐蚀层(7)使用含有50质量百分比以上60质量百分比以下的Ni和40质量百分比以上50质量百分比以下的Cr的合金实施多层堆焊而成。耐腐蚀层(7)中具有最外表面的层(10)优选含有40质量百分比以上50质量百分比以下的Cr。
-
公开(公告)号:CN105899844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80003500.3
申请日:2015-03-16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日本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31 , F02B61/04 , F16C3/08 , F16F15/30 , F16F223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轮以及发动机。本发明的发动机包括:以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曲轴;具有圆板形状、且在中心沿着曲轴的轴线与曲轴连接的飞轮(16),飞轮(16)具有固定于曲轴的主体部(27)和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主体部(27)的第1分割构件(28)以及第2分割构件(29),第1分割构件(28)以及第2分割构件(29)在固定于主体部(27)时形成飞轮(16)的侧面的一部分和飞轮(16)的两个圆形状底面中的与发动机主体相对的底面的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5899844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80003500.3
申请日:2015-03-16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31 , F02B61/04 , F16C3/08 , F16F15/30 , F16F223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轮以及发动机。本发明的发动机包括:以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曲轴;具有圆板形状、且在中心沿着曲轴的轴线与曲轴连接的飞轮(16),飞轮(16)具有固定于曲轴的主体部(27)和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主体部(27)的第1分割构件(28)以及第2分割构件(29),第1分割构件(28)以及第2分割构件(29)在固定于主体部(27)时形成飞轮(16)的侧面的一部分和飞轮(16)的两个圆形状底面中的与发动机主体相对的底面的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6133285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580002924.8
申请日:2015-02-23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L3/02 , B23K9/04 , B23K35/30 , B23K35/32 , C22C19/05 , C22C27/06 , C22C38/00 , C22C38/34 , F02F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9/04 , B23K9/046 , B23K35/30 , B23K35/32 , C22C19/05 , C22C27/06 , C22C38/00 , C22C38/34 , F01L3/04 , F02F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扩大缓冲层的选材范围同时含有具有所期待的耐腐蚀性的触火面的可动壁构件。一种可动壁构件,其用于内燃机中,其特征在于,在母材(4)上具有最外表面为触火面的耐腐蚀层(7),耐腐蚀层(7)使用含有50质量百分比以上60质量百分比以下的Ni和40质量百分比以上50质量百分比以下的Cr的合金实施多层堆焊而成。耐腐蚀层(7)中具有最外表面的层(10)优选含有40质量百分比以上50质量百分比以下的Cr。
-
公开(公告)号:CN101403348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810094930.2
申请日:2008-04-30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J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往复运动内燃机的活塞环,通过以最大限度增大活塞环外周面的第1曲面半径R,能够提高气体密封性,防止因活塞环的外周面与汽缸套的滑动面之间的气体密封能力不足引起的窜气量增大,防止因窜气量增大引起的活塞环内表面部的污染增大,防止因窜气中所含的亚硫酸气体导致汽缸套3的滑动面3a周边被硫酸腐蚀的增大,并且,能够降低接触压力。沿轴向将接触汽缸套滑动面的活塞环的外周面形成为曲率半径R的曲面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发动机的缸内径D,将上述外周面的曲率半径R设定为R=1.18D~1.35D的圆弧轮廓。
-
公开(公告)号:CN101403348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094930.2
申请日:2008-04-30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J9/20
Abstract: 本发明了提供一种往复运动内燃机的活塞环,通过以最大限度增大活塞环外周面的第1曲面半径R,能够提高气体密封性,防止因活塞环的外周面与汽缸套的滑动面之间的气体密封能力不足引起的窜气量增大,防止因窜气量增大引起的活塞环内表面部的污染增大,防止因窜气中所含的亚硫酸气体导致汽缸套3的滑动面3a周边被硫酸腐蚀的增大,并且,能够降低接触压力。沿轴向将接触汽缸套滑动面的活塞环的外周面形成为曲率半径R的曲面的活塞环,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发动机的缸内径D,将上述外周面的曲率半径R设定为R=1.18D~1.35D的圆弧轮廓。
-
公开(公告)号:CN10359089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310407468.8
申请日:2010-06-24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5/02 , F01K23/065 , F01K23/16 , F01N5/04 , F01N2240/02 , F02B37/00 , F02B41/10 , F02D41/0007 , F02D41/021 , F02D2400/14 , F02G5/02 , Y02T10/16 , Y02T10/163 , Y02T10/166
Abstract: 一种不通过动力涡轮和增压器就能够调整旁通的废气量,始终能够确保发动机的最佳运转状态的排气能量回收装置和船舶用柴油发动机。具备排气涡轮增压器(6);第一排气管(L1),将该排气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排气岐管之间连通;动力涡轮(4),由废气来驱动;第二排气管(L2),将排气岐管与动力涡轮之间连通;气体入口控制阀(V1),配设在该第二排气管的中途并控制废气向动力涡轮的流量;旁通管(L8),与位于气体入口控制阀的上游侧的第二排气管连接而绕过动力涡轮;废气旁通控制阀(V3),配设在该旁通管的中途并控制绕过动力涡轮的废气的流量;以及节流装置(19),设置在该废气旁通控制阀的下游侧。
-
公开(公告)号:CN103590891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407468.8
申请日:2010-06-24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5/02 , F01K23/065 , F01K23/16 , F01N5/04 , F01N2240/02 , F02B37/00 , F02B41/10 , F02D41/0007 , F02D41/021 , F02D2400/14 , F02G5/02 , Y02T10/16 , Y02T10/163 , Y02T10/166
Abstract: 一种不通过动力涡轮和增压器就能够调整旁通的废气量,始终能够确保发动机的最佳运转状态的排气能量回收装置和船舶用柴油发动机。具备排气涡轮增压器(6);第一排气管(L1),将该排气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排气岐管之间连通;动力涡轮(4),由废气来驱动;第二排气管(L2),将排气岐管与动力涡轮之间连通;气体入口控制阀(V1),配设在该第二排气管的中途并控制废气向动力涡轮的流量;旁通管(L8),与位于气体入口控制阀的上游侧的第二排气管连接而绕过动力涡轮;废气旁通控制阀(V3),配设在该旁通管的中途并控制绕过动力涡轮的废气的流量;以及节流装置(19),设置在该废气旁通控制阀的下游侧。
-
公开(公告)号:CN102422000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080020552.9
申请日:2010-06-24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5/02 , F01K23/065 , F01K23/16 , F01N5/04 , F01N2240/02 , F02B37/00 , F02B41/10 , F02D41/0007 , F02D41/021 , F02D2400/14 , F02G5/02 , Y02T10/16 , Y02T10/163 ,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发动机的负载、发动机转速而使发动机性能(燃料消耗率)成为最佳的最佳换气压力的方式调整向动力涡轮侧抽出的废气量,始终能够确保发动机的最佳运转状态的排气能量回收装置。具备发动机负载检测机构、发动机转速检测机构、发动机的换气(供气)压力检测机构,将各个检测值与映射对照,控制排气能量回收装置侧的废气流量,调整废气向增压器侧流动的废气量,将向发动机的换气压力维持成任意的压力,从而控制成发动机的燃料消耗率最小的最佳运转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2422000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080020552.9
申请日:2010-06-24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5/02 , F01K23/065 , F01K23/16 , F01N5/04 , F01N2240/02 , F02B37/00 , F02B41/10 , F02D41/0007 , F02D41/021 , F02D2400/14 , F02G5/02 , Y02T10/16 , Y02T10/163 ,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发动机的负载、发动机转速而使发动机性能(燃料消耗率)成为最佳的最佳换气压力的方式调整向动力涡轮侧抽出的废气量,始终能够确保发动机的最佳运转状态的排气能量回收装置。具备发动机负载检测机构、发动机转速检测机构、发动机的换气(吸气)压力检测机构,将各个检测值与映射对照,控制排气能量回收装置侧的废气流量,调整废气向增压器侧流动的废气量,将向发动机的换气压力维持成任意的压力,从而控制成发动机的燃料消耗率最小的最佳运转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