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气液两相流引射泵的自驱动热虹吸回路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5794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652680.5

    申请日:2021-06-09

    Inventor: 洪芳军 王笑程

    Abstract: 一种耦合气液两相流引射泵的自驱动热虹吸回路散热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组成回路的气液分离器、冷却器、气液两相流引射泵和蒸发器,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通过第一液体段与冷却器的入口相连,冷却器的出口通过第二液体段与气液两相流引射泵的液体入口相连,气液分离器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一蒸汽段与气液两相流引射泵的蒸汽入口相连,气液两相流引射泵的出口通过第三液体段与蒸发器的入口相连,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第二蒸汽段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连;气液分离器的竖直高度高于冷却器和气液两相流引射泵的位置,冷却器和气液两相流引射泵的竖直高度高于蒸发器的位置,蒸发器竖直放置。本发明能够显著提升环路内的流动压头从而增强热虹吸回路的散热能力,且运行更稳定,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也较小。

    逆流连通微通道蒸发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111099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432083.8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一种逆行连通微通道蒸发器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上盖板、分配层和微通道层,其中:上盖板和分配层之间形成分配腔,分配层和微通道层之间形成汇聚腔且分配层和微通道层之间通过分配孔连通,分配层的一侧设有流体入口,微通道层的一侧设有流体出口。本发明采用蛇形微通道结构,通道侧壁面开槽,分配孔正对各通道的入口,可以使蒸发器工作时微通道各位置的沸腾程度趋于一致的蒸发器,使得各部分的换热能力相近,降低电子元件表面的温差至仅为4℃,实现高均温性。

    用于浸没式液冷系统的自诱导射流无源沸腾散热强化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63740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279507.0

    申请日:2020-04-10

    Inventor: 许锦阳 洪芳军

    Abstract: 一种用于浸没式液冷系统的自诱导射流无源沸腾散热强化方法及装置,通过在电路板的热源上布置于浸没式液冷系统的工质腔池相循环的容热腔,通过重力实现工质循环以在热源表面实现垂直和/或水平双方向的散热射流;该装置包括:与电路板接触的容热腔、至少一个导流通道和至少一个射流通道,导流通道与射流通道将工质腔池与容热腔相连通以形成气相-导流通道与液相-射流通道。本发明通过设置射流通道与导流通道,实现了相变过程中的气液分离与无驱动源的自诱导射流,在强化沸腾换热性能的同时,延迟了临界热流密度的发生,并维持了浸没式液冷所带来降低PUE的收益,从而加快数据中心算力密度提升的速度,解决了高热流密度下的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

    微通道中利用电热流驱动流体运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59526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710041114.0

    申请日:2007-05-24

    Inventor: 曹军 郑平 洪芳军

    Abstract: 一种微电子技术领域的微通道中利用电热流驱动流体运动的方法,用微加工的方法在玻璃或者硅基底上沉积大小不一致且周期性分布的叉指型微电极,相隔的微电极都连接在一个总引线上面,把总引线与函数发生器相连;通过微加工的方法加工有微通道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盖片,并把盖片和基底键合;在微通道中注入KCl电解质溶液;在相邻的叉指型微电极对上分别施加+Vsin(ωt)以及-Vsin(ωt)的交变电势后,非均匀的电场会引起电解质溶液的温度梯度,进而造成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的变化,最终产生定向的电热流动,对流体产生输送的效果。

    逆流连通微通道蒸发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11109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32083.8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一种逆行连通微通道蒸发器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上盖板、分配层和微通道层,其中:上盖板和分配层之间形成分配腔,分配层和微通道层之间形成汇聚腔且分配层和微通道层之间通过分配孔连通,分配层的一侧设有流体入口,微通道层的一侧设有流体出口。本发明采用蛇形微通道结构,通道侧壁面开槽,分配孔正对各通道的入口,可以使蒸发器工作时微通道各位置的沸腾程度趋于一致的蒸发器,使得各部分的换热能力相近,降低电子元件表面的温差至仅为4℃,实现高均温性。

    基于分配回收通道的微通道气液分离蒸发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955326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810761830.4

    申请日:2018-07-12

    Abstract: 一种气液分离蒸发器装置,包括:微通道和回收通道,微通道结构上设有气相出口,回收通道上分别设有工质入口和液相出口,其中:微通道和回收通道通过金属丝网间隔。微通道包括:加热基底、针肋和烧结表面;回收通道包括:分配腔、汇流单元和回流腔;汇流单元包括:补液喷嘴、分配通道、回流孔和回收通道。本发明提出一种气液分离蒸发器装置,通过分配回收结构进行补液与多余液体回收,多孔烧结结构保证换热面各区域均为润湿状态,表面发生薄液膜蒸发,腔内两相流动类似环状流;设置有气相工质出口和液相工质出口,气相工质进入冷凝器或储液池进行冷却,液相工质进入下一个蒸发器内,继续进行换热,实现多个发热元件的串联高效冷却。

    基于分配回收通道的微通道气液分离蒸发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955326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761830.4

    申请日:2018-07-12

    Abstract: 一种气液分离蒸发器装置,包括:微通道和回收通道,微通道结构上设有气相出口,回收通道上分别设有工质入口和液相出口,其中:微通道和回收通道通过金属丝网间隔。微通道包括:加热基底、针肋和烧结表面;回收通道包括:分配腔、汇流单元和回流腔;汇流单元包括:补液喷嘴、分配通道、回流孔和回收通道。本发明提出一种气液分离蒸发器装置,通过分配回收结构进行补液与多余液体回收,多孔烧结结构保证换热面各区域均为润湿状态,表面发生薄液膜蒸发,腔内两相流动类似环状流;设置有气相工质出口和液相工质出口,气相工质进入冷凝器或储液池进行冷却,液相工质进入下一个蒸发器内,继续进行换热,实现多个发热元件的串联高效冷却。

    板式环路热虹吸均温板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55431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10890475.1

    申请日:2016-10-12

    Abstract: 一种电子器件散热技术领域的板式环路热虹吸均温板,包括设置在平板板体内的环槽,所述的环槽包括:左、右主槽道以及连接左、右主槽道的上、下弯槽道;所述的左、右主槽道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连通槽道。本发明能够缩小热管尺寸,与电子器件相匹配;在小型化的同时,减小接触热阻,增强热管内部两相流动,从而提高电子器件的换热效率。

    微通道中利用电热流驱动流体运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59526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710041114.0

    申请日:2007-05-24

    Inventor: 曹军 郑平 洪芳军

    Abstract: 一种微电子技术领域的微通道中利用电热流驱动流体运动的方法,用微加工的方法在玻璃或者硅基底上沉积大小不一致且周期性分布的叉指型微电极,相隔的微电极都连接在一个总引线上面,把总引线与函数发生器相连;通过微加工的方法加工有微通道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盖片,并把盖片和基底键合;在微通道中注入KCl电解质溶液;在相邻的叉指型微电极对上分别施加+Vsin(ωt)以及-Vsin(ωt)的交变电势后,非均匀的电场会引起电解质溶液的温度梯度,进而造成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的变化,最终产生定向的电热流动,对流体产生输送的效果。

    空气冷却的大功率高热流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10326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910525755.6

    申请日:2019-06-18

    Abstract: 一种空气冷却的大功率高热流散热装置,包括:封闭壳体以及设置于封闭壳体内部的气液隔板,该气液隔板将封闭壳体内部划分出由至少一个蒸汽的上升通道和至少一个用于液体形成窄缝射流的回流通道组成的矩形腔,上升通道和回流通道相互连通,矩形腔内充有相变工质。在密封腔内嵌入导流结构实现气液两相流动的分离来强化加热面的沸腾以及沿程冷却流动蒸汽来强化冷凝传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