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88452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31231.4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测斜数据分析的围护墙弯矩确定和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采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测斜点深度及其对应位移值;利用自然三次样条平滑拟合的方法对墙体变形数据进行拟合处理;进而结合弹性体变形‑曲率‑弯矩理论对墙体的实际弯矩进行求解;最后将计算弯矩与墙体截面设计极限弯矩对比,得出弯矩安全余量,作为墙体断裂风险的预警指标。本发明提供的测斜曲线拟合和曲率求解方法,有效拟合监测数据并消除误差,准确地表示地下连续墙的弯曲程度。通过求解得到的曲率值计算围护墙实际最大弯矩,得到弯矩安全余量指标作为墙体断裂风险预警控制值,使得基坑风险管理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45448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18473.9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文体和水务工程管理中心 , 深圳市房屋安全和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 , 五洲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城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锋 , 杨威 , 高祥祥 , 周才文 , 郑岳雄 , 林希贤 , 章志成 , 藤松林 , 黄文恒 , 刘平 , 潘伟强 , 诸颖 , 颜枫 , 郭彦 , 李明广 , 王雄 , 顾沉颖 , 戴子枢 , 明艳丽 , 许清亮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围护入岩工况的平台预警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基坑围护墙的实际测斜数据,记作数据组一;将基坑开挖的地质参数、工况参数和力学参数,输入弹性地基梁模型计算基坑开挖阶段围护墙测斜仿真数据,记作数据组二;通过围护墙测斜变形曲率计算整体围护墙的实际弯矩;通过围护墙的实际弯矩与截面极限弯矩计算围护墙弯矩安全余量,判断围护墙弯矩安全余量是否位于安全区间,若是,则基坑围护墙的变形处于正常状态,若否,则需发出警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围护墙弯矩分布和计算方法难以准确预测围护墙最大弯矩发生位置和大小的技术问题,可结合风险管控平台对基坑工程围护墙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3688452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0931231.4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10/0635 , G06Q50/08 , E02D19/18 , E02D17/04 , E02D33/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测斜数据分析的围护墙弯矩确定和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采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测斜点深度及其对应位移值;利用自然三次样条平滑拟合的方法对墙体变形数据进行拟合处理;进而结合弹性体变形‑曲率‑弯矩理论对墙体的实际弯矩进行求解;最后将计算弯矩与墙体截面设计极限弯矩对比,得出弯矩安全余量,作为墙体断裂风险的预警指标。本发明提供的测斜曲线拟合和曲率求解方法,有效拟合监测数据并消除误差,准确地表示地下连续墙的弯曲程度。通过求解得到的曲率值计算围护墙实际最大弯矩,得到弯矩安全余量指标作为墙体断裂风险预警控制值,使得基坑风险管理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875675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11639.X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17/04 , E02D29/00 , E02D29/0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极浅覆土上跨结构的永临合一承载结构及施工方法,该承载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拟建地下结构底面的底部承载结构、用于设置在拟建地下结构侧面的至少两个侧部承载结构、用于设置在底部承载结构和至少两个侧部承载结构相交处的至少两个节点结构以及用于现浇在所有该侧部承载结构的顶部之间的顶板结构,其中:该底部承载结构上沿横向贯穿有预应力筋;该侧部承载结构上沿竖向贯穿有预应力筋;该节点结构的内部形成有张拉作业空间。采用本发明可以解决上跨既有结构且无法采用顶管法或盾构法施工的极浅覆土工况地下结构建造难题,同时规避常规明挖法施工因土体卸载造成下方既有结构产生较大变形的风险,安全可靠、环境友好,显著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382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18812.2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降闪撑的支撑结构,设置于基坑,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坑内且靠近所述基坑顶部的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的端部抵撑所述基坑相对的两个内壁;设置于所述支护结构的顶部的若干个吊放装置,所述吊放装置的底部控制连接有升降杆;以及固定于所述升降杆的底部的速降支撑杆,所述速降支撑杆靠近所述基坑内壁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液压推杆,通过启动所述液压推杆,使得两个所述液压推杆抵撑所述基坑的内壁,减少基坑无支撑暴露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24091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059968.0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沉井的现浇刃脚环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若干个刃脚下部外钢壳(4)首尾相接成刃脚(20)的下部结构;2、刃脚下部外钢壳内预埋通长螺栓(6);3、刃脚下部外钢壳内灌注下部混凝土(7);4、刃脚下部外钢壳上方拼装刃脚上部外钢壳(8),若干个刃脚上部外钢壳首尾相接成刃脚的上部结构;5、刃脚顶面上装多组支撑板;6、支撑板上吊放首环管片(14),通长螺栓贯穿首环管片,若干块首环管片首尾相接成首环管节;7、刃脚内浇筑上部混凝土(16),构成刃脚环(21);8、连接首环管片与刃脚上部外钢壳,使刃脚环与首环管节连接,养护混凝土。本发明能保证刃脚环现浇施工精度,便于连接预制管片。
-
公开(公告)号:CN116180787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60586.X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控制型沉井施工的下沉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下沉系数Kst和下沉稳定系数Kst,s整合为主动控制下沉系数Kc;步骤2:将井底土体(103)进行对称分区,对对称分区的各个区域进行不对称分区开挖,并在不对称分区开挖时对沉井(100)施加不均匀的提压力F,使主动控制下沉系数Kc在沉井(100)的下沉施工过程中始终无限逼近于1.0。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沉井倾斜、突沉、超沉、沉井施工对周边地层影响大、施工进度慢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4908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060710.2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控制型装配式沉井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该系统包括管片系统(1)、提压系统(2)、取土系统(3)和压浆系统(4);管片系统包括刃脚节组件和预制管节,刃脚节组件施工在土体(11)上,预制管节装在刃脚节组件上,若干组提压系统周向设在管片系统四周,管片系统通过提压系统下沉至土体内;取土系统设在刃脚节组件上并将土体转换成泥浆后排出;若干组压浆系统设在管片系统四周并在管片系统侧壁上压注泥浆形成护壁结构。本发明解决了当沉井主体结构下沉深度较深或下沉地层软弱时,在下沉困难情况下采用抽水强迫下沉引发沉井主体结构突超沉、下沉歪斜偏位、后续反复纠偏导致土体损失、对周边地层沉降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8737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31637.8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箍式预制沉井管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预制的若干片管片,若干片管片拼接连接形成管环;设于每环中一管片的外弧面上的张拉台;一端锚固于张拉台上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绕设于管环上,预应力筋的另一端穿设于张拉台上且经张拉后锚固于张拉台上,通过预应力筋将管环箍紧固定。本发明由预制的若干片管片拼装而成,采用预应力筋张拉锚固,使每环的若干片管片在预应力筋环向作用力下形成整体受力体系,克服了沉井现浇工艺因需在施工现场绑扎钢筋、架设模板支架、浇筑混凝土而导致的施工周期长、占地面积广、周边环境影响大的缺点,解决了现有预制装配式沉井管环结构整体稳定性较差而容易产生水土渗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3690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560284.5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向承载管幕管节间的连接止水结构,设于横向承载管幕的管节,连接止水结构包括:固设于管节一侧的至少两个插接槽,插接槽上设有通长设置的槽口,槽口处封设有薄膜,插接槽沿管节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固设于管节另一侧的且与插接槽相适配的至少两个插接件,插接件沿管节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填充于插接槽内的油脂,呈固态状;以及于相邻两个管节与其对应的插接槽和插接件之间围合形成的灌注空间,灌注空间内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结构。插接槽、插接件以及混凝土结构共同承担对管节施加横向预应力而产生的较大水平压力和竖向剪力,提高了管幕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