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离子电池负极的锡/磷化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11082034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11293737.6

    申请日:2019-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金属离子电池负极的锡/磷化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主要包括:首先利用海藻酸钠与四价锡离子交联,使用氯化钠作为抑制剂,然后冷冻干燥交联产物,将产物在惰性气氛下碳化后,再使用次磷酸钠磷化得到锡/磷化锡/碳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海藻酸钠交联的方法产生纳米尺寸的氧化锡颗粒,并使其被石墨化的碳包裹住,高分子裂解过程中又形成了较好的孔道结构,在使用气态磷化在获得锡/磷化锡/碳复合材料的同时,保留了其结构,因此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具有好的孔通道和导电性,能有效抑制锡的膨胀,因而用于碱金属离子电池时具有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该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成本低,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碱金属离子电池负极的锡/磷化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1108203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293737.6

    申请日:2019-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金属离子电池负极的锡/磷化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主要包括:首先利用海藻酸钠与四价锡离子交联,使用氯化钠作为抑制剂,然后冷冻干燥交联产物,将产物在惰性气氛下碳化后,再使用次磷酸钠磷化得到锡/磷化锡/碳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海藻酸钠交联的方法产生纳米尺寸的氧化锡颗粒,并使其被石墨化的碳包裹住,高分子裂解过程中又形成了较好的孔道结构,在使用气态磷化在获得锡/磷化锡/碳复合材料的同时,保留了其结构,因此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具有好的孔通道和导电性,能有效抑制锡的膨胀,因而用于碱金属离子电池时具有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该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成本低,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一种金属硫化物/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146424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1911393494.3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硫化物/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S1:将海藻酸钠水溶液滴加到金属盐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S2:干燥、碳化所述步骤S1中交联反应的产物,得到金属/碳复合材料;S3:将所述步骤S2得到的金属/碳复合材料放置于坩埚中,然后将坩埚放置于管式炉中发生硫化反应,得到金属硫化物/碳复合材料。所得到的金属硫化物/碳复合材料中金属硫化物纳米颗粒被包裹在多孔石墨化碳基体中,避免了循环过程中因体积变化而导致电极的破碎,金属硫化物与碳复合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一种具有光热响应的玻璃纤维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79159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1621850.5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光热响应的玻璃纤维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玻璃纤维材料的改性及其光热水蒸发应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玻璃纤维加热预处理后,浸渍于吡咯单体溶液中;S2、向步骤S1的吡咯单体溶液中加入FeCl3·6H2O的水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后反应,即得。本发明制备的玻璃纤维改性材料具有宽谱光吸收能力,从而具有一定的光热效应;同时,其光热水蒸发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盐水中也可以保持稳定高速的蒸发速率。本发明操作简单,不需要基体导电,无需昂贵和复杂的制备仪器,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能够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具有较好的规模化制备应用前景。

    一种具有光热响应的玻璃纤维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79159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621850.5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光热响应的玻璃纤维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玻璃纤维材料的改性及其光热水蒸发应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玻璃纤维加热预处理后,浸渍于吡咯单体溶液中;S2、向步骤S1的吡咯单体溶液中加入FeCl3·6H2O的水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后反应,即得。本发明制备的玻璃纤维改性材料具有宽谱光吸收能力,从而具有一定的光热效应;同时,其光热水蒸发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盐水中也可以保持稳定高速的蒸发速率。本发明操作简单,不需要基体导电,无需昂贵和复杂的制备仪器,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能够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具有较好的规模化制备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