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34634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478469.9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上海城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道路养护数据记录仪、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方法,用于道路养护施工的信息化管理,包括GPS定位模块,输入操作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数据通讯模块。本发明通过GPS定位模块确定道路养护施工的地理位置信息,通过输入操作模块进行道路养护施工的工况信息的现场设定,地理位置信息及工况信息经中央处理器模块处理后通过数据通讯模块发送在终端平台上,通过在终端平台上对施工车辆进行调度和任务派发,合理配置资源,对突发事件就近展开调度,从而实现远程的管理把控。
-
公开(公告)号:CN210038772U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20825470.X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上海城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道路养护数据记录仪,用于道路养护施工的信息化管理,包括GPS定位模块,输入操作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数据通讯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GPS定位模块确定道路养护施工的地理位置信息,通过输入操作模块进行道路养护施工的工况信息的现场设定,地理位置信息及工况信息经中央处理器模块处理后通过数据通讯模块发送在终端平台上,通过在终端平台上对施工车辆进行调度和任务派发,合理配置资源,对突发事件就近展开调度,从而实现远程的管理把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06767686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1710050934.X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上海城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C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倾角与结构缝变形测量的结构沉降监测方法,任意两个相邻的结构段之间的结构缝的两端均分别设置距离传感器,并计算得到该结构缝上任意点的沉降值;对每个结构段,分别根据预定的规则设定节点和测点,每个测点处设置倾角传感器,倾角传感器能够测量该测点处相对于水平面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第一倾角和第二倾角,并计算得到结构段内任一点的沉降量;最后根据结构段内任意点的沉降量和结构缝上任意点的沉降值得到长距离线性结构在任意点的总的沉降量,因此,本发明的基于倾角与结构缝变形测量的结构沉降监测方法能够监测由多个结构段组成的具有超长线性结构的隧道与桥梁,测量结果精确度高,且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6815439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041689.6
申请日:2017-01-20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市政工程施工监测方法,首先构建监测点BIM模型,并将监测点BIM模型与土建BIM模型、市政管线BIM模型、周边建筑三维模型整合为监测可视化模型,然后将监测点的监测数据与监测可视化模型中的点相匹配,并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的不同在监测可视化模型中的相应的点上显示不同的报警颜色,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的监测点的报警信息发送到相关的邮箱或移动设备上,因此本发明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市政工程施工监测方法适用于各类市政工程施工的监测,能够将直观的展示监测点与各类结构之间的平面、空间位置关系,并且能够将出现隐患的监测点的信息发送到相关邮箱和移动设备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423936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884821.0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B1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激光隧道断面收敛仪及测量方法,包括激光测距系统、采集通信系统(2)、安装固定系统(3);所述激光测距系统包含若干个激光测距模块(11);所述采集通信系统(2)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通信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源接口(26)、数据接口(27);所述安装固定系统(3)包括基座(31)、核心板(32)、边框板(33)、盖板(34)、倾角计(35);所述激光测距模块(11)固定在核心板(32)上,每个激光测距模块(11)都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所述激光测距模块(11)和固定在核心板(32)设置在边框板(33)内。本发明能够方便地安装在隧道拱顶或者侧壁上,并实现全自动化的隧道断面多点收敛监测与数据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93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51307.8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上海城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智能化隧道管片的隧道运维健康监测系统,包括多个隧道管片,所述多个隧道管片拼接成圆环形状;在圆环的顶部、两侧、下部分别设置有顶部预埋槽、两侧预埋槽、逃生层预埋槽;在所述顶部预埋槽中设置有通讯系统、环境监测类传感器和结构监测类传感器;在所述两侧预埋槽中设置有通讯系统、数据通讯网关和通讯干网接入点;在所述逃生层预埋槽中设置有通讯系统、渗漏线缆和结构监测类传感器;还包括通信干网系统和上层通信系统。本发明的传感器集群在同一总线构架下,从而大幅降低了盾构隧道自动化监测的复杂性;且可方便的监控盾构隧道管片的状态和周围的环境状况,实现了隧道管片的智能化,便于监控系统的整体协调和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6703832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051308.2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8 , H04L12/40006
Abstract: 一种智能盾构隧道管片,包括隧道管片、通讯系统和传感器系统,所述通讯系统和传感器系统设置在隧道管片上;所述通讯系统包括总线、总线端口和集线模块;所述总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总线端口上;所述集线模块设置在所述总线上;在所述集线模块上连接有多个通信管线,在每个所述通信管线的末端设置有一支线端口;所述传感器系统包括传感器固定件和多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固定件通过预埋方式设置在所述隧道管片上。本发明的传感器固定件使传感器的安装更加方便和灵活;所有传感器集群在同一总线构架下,大幅降低了盾构隧道自动化监测的复杂性;通过多种传感器可方便的监控盾构隧道管片的状态和周围的环境状况,实现了隧道管片的智能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64385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089643.1
申请日:2017-02-20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1D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D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及安装方法,所述装配式传感器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连接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为腰形孔,且每个第一安装孔上分别配合有一第一紧固件,第二支架通过第二紧固件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紧固件穿过的第四安装孔,第四安装孔为腰形孔,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传感器,且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固定传感器的第二安装孔,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可为螺栓,且螺栓通过与弹簧垫片配合,可对传感器支架的安装位置和角度进行调整,还可根据传感器特性开孔安装,满足高精度的传感器的安装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423936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510884821.0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激光隧道断面收敛仪及测量方法,包括激光测距系统、采集通信系统(2)、安装固定系统(3);所述激光测距系统包含若干个激光测距模块(11);所述采集通信系统(2)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通信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源接口(26)、数据接口(27);所述安装固定系统(3)包括基座(31)、核心板(32)、边框板(33)、盖板(34)、倾角计(35);所述激光测距模块(11)固定在核心板(32)上,每个激光测距模块(11)都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模块相连,所述激光测距模块(11)和固定在核心板(32)设置在边框板(33)内。本发明能够方便地安装在隧道拱顶或者侧壁上,并实现全自动化的隧道断面多点收敛监测与数据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7134007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304785.5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7/00 , G06F17/5004 ,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通基础设施的三维快速建模方法,因为将交通基础设施建模实体的各种构件拆分为多个拼装构件,获取每个拼装构件定位点参数、空间角度参数,通过对该参数的设定与调整,来实现各个构件的旋转和移动,建立三维模型,因此,本发明的交通基础设施的三维快速建模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人工操作产生的偏差,大大缩短建模时间,保证建模的快速可调整性,满足施工管理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