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1769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1067510.1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 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 , 尚辰(浙江绍兴)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4B41/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PyC‑SiC‑HfC三界面相改性C/C‑SiBCN双基体抗烧蚀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PyC‑SiC‑HfC界面相制备和C‑SiBCN基体制备,具体包括:(1)利用CVD工艺在碳纤维预制体的纤维表面制备PyC+SiC界面相得到带有一定厚度界面相的预制体;(2)将步骤(1)制得的预制体在HfC聚合物‑二甲苯溶液中多次浸渍,制得PyC‑SiC‑HfC三界面相改性碳纤维预制体材料;(3)通过CVI工艺制备C基体;(4)通过PIP工艺制备SiBCN改性基体;(5)固化裂解;(6)重复步骤(4)和(5),最终得到C/PyC‑SiC‑HfC/C‑SiBCN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一种PyC‑SiC‑HfC的三界面相互补耐高温体系,利用PyC良好的片层结构、HfC良好的抗烧蚀性能和SiC良好的热膨胀系数匹配能力来作为C/C‑SiBCN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以此来提高整个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41769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67510.1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 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 , 尚辰(浙江绍兴)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4B41/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PyC‑SiC‑HfC三界面相改性C/C‑SiBCN双基体抗烧蚀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PyC‑SiC‑HfC界面相制备和C‑SiBCN基体制备,具体包括:(1)利用CVD工艺在碳纤维预制体的纤维表面制备PyC+SiC界面相得到带有一定厚度界面相的预制体;(2)将步骤(1)制得的预制体在HfC聚合物‑二甲苯溶液中多次浸渍,制得PyC‑SiC‑HfC三界面相改性碳纤维预制体材料;(3)通过CVI工艺制备C基体;(4)通过PIP工艺制备SiBCN改性基体;(5)固化裂解;(6)重复步骤(4)和(5),最终得到C/PyC‑SiC‑HfC/C‑SiBCN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一种PyC‑SiC‑HfC的三界面相互补耐高温体系,利用PyC良好的片层结构、HfC良好的抗烧蚀性能和SiC良好的热膨胀系数匹配能力来作为C/C‑SiBCN复合材料的界面相,以此来提高整个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00357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59493.0
申请日:2023-08-01
IPC: C04B35/78 , C04B35/573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积PyC/SiC界面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碳纤维预制体置于化学气相沉积炉中,抽真空,在氮气保护下提升温度至950‑1000℃,并控制压力为5‑10kPa,通入丙烯,沉积30min‑2h,关闭丙烯的通入路径,完成PyC的沉积;S2、在步骤S1的基础上,继续将温度提升至1300‑1500℃,并控制压力为3‑10kPa,通入甲基三氯硅烷(MTS)和氢气,沉积10min‑1h,关闭甲基三氯硅烷和氢气的通入路径,完成SiC的沉积,降温并将压力升至常压,得到PyC/SiC界面相。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目前制备的PyC/SiC多层界面相无法均匀沉积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0357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0959493.0
申请日:2023-08-01
IPC: C04B35/78 , C04B35/573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积PyC/SiC界面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碳纤维预制体置于化学气相沉积炉中,抽真空,在氮气保护下提升温度至950‑1000℃,并控制压力为5‑10kPa,通入丙烯,沉积30min‑2h,关闭丙烯的通入路径,完成PyC的沉积;S2、在步骤S1的基础上,继续将温度提升至1300‑1500℃,并控制压力为3‑10kPa,通入甲基三氯硅烷(MTS)和氢气,沉积10min‑1h,关闭甲基三氯硅烷和氢气的通入路径,完成SiC的沉积,降温并将压力升至常压,得到PyC/SiC界面相。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目前制备的PyC/SiC多层界面相无法均匀沉积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0365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164351.0
申请日:2022-02-23
IPC: D06M11/64 , C04B35/80 , C04B35/84 , C04B35/622 , C04B35/565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粗糙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提高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粗糙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碳纤维进行排胶处理,得到排胶碳纤维;所述碳纤维的拉伸强度≥4.9GPa;将所述排胶碳纤维置于硝酸水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所述高强粗糙碳纤维。本发明通过排胶处理,去除碳纤维中的胶质,同时提高碳纤维的分散程度;良好分散的基础上,硝酸水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能够实现碳纤维束中碳纤维的均匀刻蚀,实现在不显著降低强度的同时将碳纤维表面粗糙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195537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1558990.7
申请日:2021-12-20
IPC: C23C16/32 , C04B35/80 , C04B35/573 , C04B35/6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解碳界面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热解碳界面相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碳纤维预制体;以气态烃类物质为碳源,在所述碳纤维预制体表面进行化学气相渗透,在碳纤维预制体表面形成热解碳界面相;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包括依次进行预热和沉积;所述预热的真空度为880~980mbar,温度为1000~1200℃,保温时间为2~3h;所述沉积中碳源的流量为250~750mL/min;压力为30~100mbar,温度为900~1000℃,保温时间为2~3h。
-
公开(公告)号:CN102766866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34806.8
申请日:2012-07-09
Applicant: 上海大学
IPC: C23C2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胶-凝胶法制备高红外辐射率高温抗氧化涂层的方法,即采用正硅酸乙酯、氧氯化锆为原料,氯化锂或氟化锂为矿化剂,将其制备成溶胶后直接涂覆在碳化硅或碳基复合材料基体表面,经过烘干、烧结得到一层致密的硅酸锆高红外辐射率高温抗氧化涂层。该技术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制备的涂层具有高红外辐射率,可以作为高温抗氧化涂层,同时能够起到强制散热效果,且工艺简单便于实际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19553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58990.7
申请日:2021-12-20
IPC: C04B35/80 , C04B35/573 , C04B35/6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解碳界面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热解碳界面相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碳纤维预制体;以气态烃类物质为碳源,在所述碳纤维预制体表面进行化学气相渗透,在碳纤维预制体表面形成热解碳界面相;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包括依次进行预热和沉积;所述预热的真空度为880~980mbar,温度为1000~1200℃,保温时间为2~3h;所述沉积中碳源的流量为250~750mL/min;压力为30~100mbar,温度为900~1000℃,保温时间为2~3h。
-
公开(公告)号:CN102765720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39777.4
申请日:2012-07-12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纳米晶碳化锆粉体的方法,该方法以氧氯化锆、氨水和蔗糖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将氧氯化锆和蔗糖溶于无水乙醇和水混合溶液中,溶液中加入聚乙二醇6000为分散剂,然后滴加氨水反应,得到氢氧化锆沉淀,干燥后所得粉末压制成坯体在高纯氩气气氛下经1500~1650℃高温焙烧,经充分研磨得到纳米晶碳化锆粉体。此方法制备纳米晶碳化锆粉体原料成本低,工艺简单,有利于规模化生产,且产物纯度高,晶粒尺寸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470365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164351.0
申请日:2022-02-23
IPC: D06M11/64 , C04B35/80 , C04B35/84 , C04B35/622 , C04B35/565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粗糙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提高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粗糙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碳纤维进行排胶处理,得到排胶碳纤维;所述碳纤维的拉伸强度≥4.9GPa;将所述排胶碳纤维置于硝酸水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所述高强粗糙碳纤维。本发明通过排胶处理,去除碳纤维中的胶质,同时提高碳纤维的分散程度;良好分散的基础上,硝酸水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能够实现碳纤维束中碳纤维的均匀刻蚀,实现在不显著降低强度的同时将碳纤维表面粗糙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