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截流功能的合建式雨水泵房

    公开(公告)号:CN111456211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380220.7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截流功能的合建式雨水泵房,包括雨水泵房本体,所述雨水泵房本体上设置有水池内垫层和出水箱涵,所述雨水泵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的进水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箱涵和粗格栅,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内底坡处分别设置有横截沟,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的底坡一侧分别设置有流槽;本发明将截流设施设置在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之间的合建式雨水泵房,可实现对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进行截流、提升,具备构造集成度高、节约用地、投资较省等诸多优点。

    溢流控制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44707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09099.1

    申请日:2015-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E03F5/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溢流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溢流井、连通于所述溢流井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还包括从溢流井顶部向下延伸的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将所述溢流井分隔为底部贯通的合流制系统和溢流系统,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合流制系统内;所述溢流系统内设置有与河道连通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系统内还设置有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从所述溢流井底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隔墙的顶部设置有可在液压差的作用下自动调节高度的溢流堰,当溢流堰两侧的液压差较大时,雨污水从所述合流制系统流入所述溢流系统,并跨越所述溢流堰流入所述溢流管,从所述溢流管排出。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拦截污水中的颗粒污染物且不影响现有系统防汛减灾能力。

    进水渐扩管结构和泵站整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15295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81936.8

    申请日:2014-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55/02 E03B5/00 F16L4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水渐扩管结构和泵站整流方法,所述进水渐扩管结构包括一进水渐扩管,所述进水渐扩管为弯形管道,所述进水渐扩管的内底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由外侧向内侧倾斜,水流在通过所述进水渐扩管时,由于转弯形成的离心力将被所述倾斜面流提供向心力所抵消,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所述倾斜面上。所述泵站整流方法是在泵房的进水口处导通连接有一所述进水渐扩管结构。本发明通过改进现有的进水渐扩管结构,利用外侧高度的合理增加所提供的向心力使水流在进水渐扩管内均匀分布,使得进入泵房前池的水流流态及流速在渐扩管内更为均匀,增大流动的横向扩散,从而,使水流在泵房内流速与流态均匀分布,保证泵站的良好水力学性能。

    集约化侧向流污水提升泵房

    公开(公告)号:CN102787647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296511.3

    申请日:2012-08-17

    Inventor: 张显忠 齐芸 唐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约化侧向流污水提升泵房,包括:除污机、水泵、进水管、出水管和一带空腔结构的构筑物;所述构筑物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水区、除污区、提升区和出水区,所述进水区和所述除污区之间设置有通水孔,所述除污区和所述提升区之间设置有通水孔;所述进水管从侧面贯通连接于所述进水区,所述除污机设置在所述除污区内,用于将污水由所述提升区输送到所述出水区的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提升区和所述出水区之间,所述出水管贯通连接于所述出水区。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格栅与泵房的设置结构,构筑一带空腔结构构筑物以实现一体化结构,具有施工难度小的优点,同时达到集约化用地,克服原来的结构土地利用率低的缺点。

    适用于新奥法施工的山岭隧道综合管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39539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20271.0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新奥法施工的山岭隧道综合管廊结构;管廊结构的横截面呈城门洞形;管廊结构内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隔层板;隔层板的下面与管廊结构对应矩形结构的两侧侧壁和底部围成一个横截面成矩形的综合舱;隔层板的上面与管廊结构的顶部之间设有隔间板,隔间板将上层分隔成燃气舱和污水舱;燃气舱内设有防火隔板;燃气管道设置于防火隔板、隔层板和管廊结构的顶部围成的区域内;防火隔板与隔间板、隔层板和管廊结构的顶部围成的区域为进风通道;进风通道能够用于逃生。本发明的应用将管廊下层设计为矩形,在不增加挖方量的条件下优化了管廊下层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管线,便于管线安装与检修。

    长距离隧道类综合管廊的通风逃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364515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88863.9

    申请日:2020-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长距离隧道类综合管廊的通风逃生系统,综合管廊的长度在400米以上,且仅有两端设有地面出口;综合管廊内铺设有燃气管路和相应的燃气舱,燃气舱由阻燃耐火材料分隔成若干燃气舱防火分区;每两个相邻的燃气舱防火分区之间设有常闭防火门;通风逃生系统包括排风室和进风兼逃生通道;排风室设置于若干燃气舱防火分区的上方,与每一燃气舱防火分区之间均通过常开风阀连接;进风兼逃生通道设置于燃气舱防火分区的一侧,与每一燃气舱防火分区之间均设有常开风阀和常闭防火门。本发明的应用避免了管廊出地面节点的设置,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又减少了对周边地块的影响并节约了造价,大幅度的降低了建设成本。

    隧道类综合管廊端部组合节点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64514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88804.1

    申请日:2020-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隧道类综合管廊端部组合节点,综合管廊的主体长度大于400米,且仅在两端设有组合节点;组合节点包括设备层和管廊层;管廊层与综合管廊的主体连接;设备层包括分变电所、弱电间、监控中心、夹层风机房和风机房;设备层对应管廊层设有人孔、风孔和管廊舱室吊装口;管廊舱室吊装口包括燃气舱吊装口、污水舱吊装口和综合舱吊装口;风机房包括燃气舱风机房、污水舱风机房和综合舱风机房,并设有风孔;管廊层内设有与综合管廊相配的燃气舱、污水舱和综合舱;管廊通风口包括燃气舱通风口、污水舱通风口和综合舱通风口,分别与燃气舱风机房、污水舱风机房和综合舱风机房连接。本发明的应用针对隧道类综合管廊实现多功能的端部组合节点。

    阶梯式跌水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04166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111892.1

    申请日:2016-0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阶梯式跌水井,其包括井体,沿着跌水井的内壁设置旋转楼梯;所述跌水井还设置至少两进水管及至少一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呈任意夹角,用于当水流从任意方向进入井体,均能从同一侧沿旋转阶梯跌落井底后流出;在所述旋转楼梯的顶部位置处并排设有两检查井盖,其中一所述检查井盖与旋转楼梯的第一级平台相通,另一所述检查井盖的中心正对中隔墙的中央。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既能实现大幅跌水又同时实现跌水转折的阶梯式跌水井,也解决了现有的跌水井没有三通、四通时的水流转折问题;另外还减少了上游检查井和管道埋深的工程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还提高了运营的安全性。

    进水渐扩管结构和泵站整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15295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10581936.8

    申请日:2014-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水渐扩管结构和泵站整流方法,所述进水渐扩管结构包括一进水渐扩管,所述进水渐扩管为弯形管道,所述进水渐扩管的内底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由外侧向内侧倾斜,水流在通过所述进水渐扩管时,由于转弯形成的离心力将被所述倾斜面提供向心力所抵消,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所述倾斜面上。所述泵站整流方法是在泵房的进水口处导通连接有一所述进水渐扩管结构。本发明通过改进现有的进水渐扩管结构,利用外侧高度的合理增加所提供的向心力使水流在进水渐扩管内均匀分布,使得进入泵房前池的水流流态及流速在渐扩管内更为均匀,增大流动的横向扩散,从而,使水流在泵房内流速与流态均匀分布,保证泵站的良好水力学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